王計艷,李赟,董勛,沈蕾,蟻靜緘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設計院有限公司網絡所,北京100080)
通過宏觀環境、行業環境以及業務需求分析,未來5年,移動數據流量仍有較大提升空間,預計2020年移動數據流量出現爆發式增長,其中移動數據流量主要承載在4G網絡,數據流量收入將成為增長核心,以某公司為例,2014-2020年,預計移動數據流量復合增長率達到75%,2020年移動數據流量將達到2014年的18倍,如圖1所示。

圖1 移動數據流量爆發式增長
網絡接入速度的提升大大催生了移動互聯網業務,未來移動視頻、在線游戲將成為移動流量占比的主要來源。未來隨著資費的下降,用戶對大流量的需求將進一步釋放,目前受限于流量資費等因素,用戶的大流量業務需求受到抑制。以某公司圣誕免流量活動為例,免流量活動高峰期間,LTE用戶對下載和流媒體資源需求飆升,視頻和下載類的流量占比翻倍,免流量過后回歸原來的流量占比情況,瀏覽類流量占比重新成為主流,如圖2所示。參考國外流量發展軌跡,預計移動數據流量結構將由現在的以下載類、網頁瀏覽類和社交類流量為主向視頻、下載流量為主轉變,未來視頻流量占比將超過50%。

圖2 視頻流量占比將提高
隨著4K視頻業務的快速發展,對帶寬的需求也不斷增長,比如1080P視頻業務的帶寬需求僅為4 Mbit/s,而4K視頻業務的帶寬需求達到了20 Mbit/s,未來虛擬現實(VR)業務的帶寬需求將達到100 Mbit/s以上。進入寬帶時代,低時延成為決定用戶體驗的關鍵指標,時延差異造成的用戶感知差異非常大,如圖3所示。

圖3 視頻業務帶寬需求越來越高
在以LTE網絡為代表的寬帶網絡和云計算的推動下,終端的互聯從個人基本需求開始,逐漸擴展至個人生活外延的方方面面,物聯網等將為移動網絡帶來大量的用戶連接。預計M2M連接數呈現指數型增長,到2020年將達到10億元規模,如圖4所示。

圖4 物聯網業務發展迅猛
物聯網由于應用場景眾多,由于涉及的產業眾多,因此在不同場景下對網絡有著不同的連接需求,因此對于運營商而言,網絡需適應多樣化、個性化、復雜通信的需求。
隨著4G網絡的部署、VoLTE業務的商用和物聯網業務的發展,未來用戶結構將發生較大變化,未來5年2G/3G用戶將快速下降,直至下降為0;4G用戶將快速增長,5年后全部為4G用戶(終端用戶);VoLTE用戶將平穩增長,物聯網用戶將快速發展。
為了滿足業務大流量、大帶寬、低時延和多樣性的要求,移動通信網均需提升網絡能力:4G無線網絡接入能力需提升10倍,單用戶帶寬由2 Mbit/s提升至10 Mbit/s,需考慮4.5G乃至5G部分技術的應用;傳送網容量提升約8倍,其中有線接入網絡接入能力需提升10倍,LTE基站帶寬提升至320 Mbit/s以上,家寬用戶帶寬提升至100 Mbit/s以上,需考慮引入更大容量的傳送網技術和設備,如400Gbit/s OTN、100 Gbit/s PTN甚至更高容量技術;CMNet容量提升約9倍,需引入更大容量的設備以及更加有效的流量疏導手段。
而對于核心網來說,由于4G用戶、VoLTE用戶和物聯網用戶與2G/3G用戶的業務模型差異較大,對網絡資源的需求差異也很大,因此核心網首先需要滿足4G用戶、VoLTE用戶、物聯網用戶的容量需求,其次是滿足用戶的數據流量增長的承載需求以及低時延要求、多樣化等性能需求。

圖5 全球廠商、運營商在2015年巴塞羅那電信博覽會上的觀點
2015年巴塞羅那電信博覽會上,各全球廠商、運營商幾乎無一例外地把SDN(軟件定義網絡)/NFV(網絡功能虛擬化)作為未來網絡演進的主要關注點,如圖5所示。
·AT&T:發布DOMAIN2.0戰略,宣布了數字化目標,計劃到2020年底前,75%網絡設備基于云和SDN技術,目前40%的戰略性IT應用已經實現虛擬化,比使用專有硬件效率提升50%。
·Telefonica:計劃到2016年底前,30%的基于UNICA架構的新建網絡實現虛擬化。
·NTT DoCoMo:計劃2016年商用VPEC網絡。
·中國移動:已開始進行NFV和SDN技術的現網試點。
SDN是一種新型網絡創新架構,是網絡虛擬化的一種實現方式,其核心技術OpenFlow通過將網絡設備控制面與數據面分離開,從而實現了網絡流量的靈活控制,使網絡作為管道變得更加智能。
傳統IT架構中的網絡,根據業務需求部署上線以后,如果業務需求發生變動,重新修改相應網絡設備(路由器、交換機、防火墻)上的配置是一件非常繁瑣的事情。在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瞬息萬變的業務環境下,網絡的高穩定與高性能還不足以滿足業務需求,靈活性和敏捷性反而更為關鍵。SDN所做的事是將網絡設備上的控制權分離出來,由集中的控制器管理,無須依賴底層網絡設備(路由器、交換機、防火墻),屏蔽了來自底層網絡設備的差異。而控制權是完全開放的,用戶可以自定義任何想實現的網絡路由和傳輸規則策略,從而更加靈活和智能。
NFV通過軟硬件分離,使用x86等通用性硬件以及虛擬化技術,實現硬件資源的共享和功能軟件化,從而降低網絡昂貴的設備成本。NFV的引入,使網絡設備功能不再依賴于專用硬件,資源可以充分靈活共享,實現新業務的快速開發和部署,并基于實際業務需求進行自動部署、彈性伸縮、故障隔離和自愈等。
現有核心網絡采用的電信級設備硬件繁多,每類網元都有專用硬件;部署運維復雜,專用硬件要求維護人員具備專用技能,且網元的數量巨大,導致組網拓撲復雜,問題的定位和解決越來越困難。基于現有的硬件投資模式,網元的上線周期很長,通常需要以年計算,很難適應移動互聯網業務快速而多樣化的需求。現有設備均采用專用的硬件和同廠商專用軟件,系統封閉,第三方業務引入難度很大,業務創新困難。
NFV的引入實現軟硬件解耦,硬件的通用化對網絡架構和網元布局將產生較大影響,使得按專業獨立配置資源轉變為統一配置、按需分配硬件資源,將有效提升核心網絡的業務上線速度,并通過硬件資源的共享,提升設備利用率,有效降低投資。
NFV標準進展情況是需求和架構基本穩定,接口未完全確定,SDN已進入商用部署期。
NFV/SDN技術可簡化業務的部署,加快業務上線速度,實現硬件的統一管理、資源共享,網絡資源的靈活調度,對運營商的價值如圖6所示。

圖6 NFV/SDN對運營商的價值

圖7 5G網絡切片示意
在未來的5G系統中,網絡將被進一步抽象為一片片的網絡切片,可以非常靈活地根據用戶需求進行資源分配和資源再分配。這種連接服務通過許多定制軟件實現的功能定義,這些軟件功能包括地理覆蓋區域、持續時間、容量、速度、時延、可靠性、安全性和可用性等。5G網絡有眾多核心技術,其中之一就是SDN和NFV。
5G將是實現按需接入、按需分配網絡資源,滿足萬物互聯不同需求的目標架構網絡,如圖7所示。
從網元架構來看,核心網目前的設備采用高性能的專用設備,網元功能與硬件板卡均由設備廠商集成,不同的功能采用不同類型板卡,軟件功能與硬件板卡相輔相成,穩定性高、效率高,有效保障了高安全、高可靠性等電信級要求。
從核心網各域的結構和功能來看,經過一年多的改造,目前核心網CS(circuit switch,電路交換)、PS(packet switch,分組交換)、IMS(IP multimedia core network subsystem,IP多媒體子系統)、信令網各域已基本完成了VoLTE改造工作,也按需求部署了智能管道的策略,現有網絡已支持VoLTE功能以及智能管道等功能。VoLTE業務部署初期,因考慮到2G/3G與VoLTE的互通、CSFB(circuit switched fallback,電路域回落)等問題,核心網各域流程交互復雜,接口繁多,但核心網自身網絡架構已基本穩定,如圖8所示。

圖8 核心網結構現狀示意

圖9 核心網與其他系統組網架構

圖10 核心網容量擴容滿足需求
從與其他系統的組網架構看,目前核心網和其他系統如PTN、IP承載網、CMNet、傳送網協同建設,除省內內容資源網(CDN/cache)在進行規劃建設階段外,其他架構基本穩定,如圖9所示。
3.2.1 核心網的容量需求
針對4G數據業務、物聯網和VoLTE的業務發展,核心網容量按需擴容滿足需求,同時考慮老舊設備退網以及VoLTE業務的災備方案提升,如圖10所示。
3.2.2 核心網的數據流量承載需求
影響核心網配置的參數是單用戶帶寬和總帶寬(吞吐量)。根據預測,4G數據流量增長約18倍,單用戶DOU(discharge of usage,每客戶月均流量消費額)增長10倍,若假定忙時集中系數不發生太大變化,單用戶帶寬約增長10倍。
·對于單用戶帶寬:一般在采購設備(即集采)時的模型已考慮流量影響,保障購買的設備能滿足單用戶帶寬的需求,目前以某省為例,單用戶帶寬為6~7 kbit/s,但目前集采要求30 kbit/s,大大超出現網的單用戶帶寬,因此,核心網配置僅需考慮PDP(packet data protocol,分組數據協議)激活數的需求。
·預計規劃期末單用戶帶寬增長至60 kbit/s,經調研,主要廠商的處理能力均可在30 kbit/s的基礎上提升2~3倍,可滿足單用戶帶寬的需求。
·總帶寬需求增長:按PDP激活數的需求配置設備的規模,因要求的設備單用戶帶寬會比預測單用戶帶寬大,因此,總的設備吞吐量可以滿足總帶寬的需求。
核心網設備可通過單點升級和擴容提升設備能力,滿足大流量需求。根據調研,升級/引入的新設備能力可達現有能力的2~3倍,如圖11所示。

圖11 主流廠商核心網設備能力提升情況

圖12 現有SAE-GW部署架構示意
因此,核心網可以通過新設備的引入和擴容,解決流量增長的需求。
3.2.3 核心網網絡架構演進需求
從話務量上來看,CS域業務量將逐步減少,未來CS域除了考慮關口局與MGCF(media gateway control function,媒體關口局控制功能)融合之外,將不再繼續擴容,因此CS架構已經穩定,部署方式維持現有架構不會改變。
從數據流量來看,目前有8個省的GGSN/SAE-GW(gateway GPRS support node/system architecture evolutiongateway)部署在區域中心,其他各省的GGSN/SAE-GW均部署在省中心。從流量流向來看,因現有內容源位置相對集中(省級IDC、第三方出口、CMNet國干),各地市流量經層層匯聚送至省中心/區域中心,核心網采用相對集中的設置方式(如圖12所示)優點如下:
·可提升SAE-GW設備利用率,節省機房、動力等配套資源;
·SAE-GW、內容源、IMS核心網和業務平臺均集中設置,路由高效,節省CMNet和IP專網資源。
其缺點如下:
·本地呼叫需經過省/區域中心,占用省干PTN(packet transport network,分組傳送網),VoLTE話務存在路由迂回,產生時延,但VoLTE語音業務不到數據業務的5%,影響較小;
·PTN調度復雜,SAE-GW需要同時接入本地PTN和省干PTN。
隨著P2P、M2M應用的增長,流量將顯著增加,同時視頻業務、在線手游、網上購物、網頁下載加速等業務對用戶體驗的要求越來越高。為了盡可能地將流量在Gi口疏通,避免對承載網、傳送網的壓力,同時為了減少承載網的時延,提高用戶體驗,各省CDN(邊緣節點)根據內容源引入策略和核心網EPC部署的情況,下沉到區域中心甚至進一步下沉到本地。經估算,若內容源靠近Gi側部署,用戶訪問的內容源在CDN命中的情況下,可減少60%的傳輸時延,大大提升用戶體驗,如圖13所示。
綜上,為了進一步滿足時延和帶寬需求,SAE-GW部署方式需要與省內CDN協同組網,建議采用以下步驟進行,如圖14所示。
第一階段,對于已經部署在區域中心的SAE-GW根據業務量分布情況,初期可考慮將省內CDN部署在Gi口側,靠近核心網,減少流量迂回,減少承載網和傳送網壓力;對于部署在省中心的SAE-GW,若近期不考慮CDN的下沉,可維持現有結構。

圖13 視頻和瀏覽業務時延分析

圖14 SAE-GW下沉的步驟
第二階段,根據業務需求調整CDN的部署,對于流量較大的本地,可考慮CDN下沉的本地網,同時考慮SAE-GW/SBC的下沉,但需要綜合機房動力、傳輸等配套條件,慎重進行。
根據以上分析,得出如下結論:
·現有核心網通過擴容、提升設備能力/引入新設備,可滿足用戶、流量增長的需求;
·考慮到提高網絡疏通效率和降低時延,需結合CDN的建設策略考慮SAE-GW/SBC的下沉,需要調整SAE-GW/SBC部署架構,對網絡組織結構進行微調;
·由于網元結構本身的限制(軟硬件不分離,資源無法靈活調配,PCC架構的限制),現有架構無法滿足網絡靈活調度、業務多樣性的需求,無法滿足未來萬物互聯,連接多樣化、個性化、復雜通信的需求。
傳統網元和現有網絡架構可以滿足未來5年甚至更長時間的業務需求,NFV/SDN并不是滿足業務增長的必選之路,且由于NFV/SDN技術本身還處于研究、完善和驗證之中,特別是NFV使網元架構變化較大,是IT產品替代CT產品的變革,需要對設備(集成方案、成熟度、性能)、產業鏈、運營、網管等諸多方面進行重構,難度很大。
雖然NFV/SDN并不是滿足業務增長的必選之路,但從運營商長遠發展來看,現有的設備/網絡架構雖然穩定但不夠靈活,無法根據需求定制化網絡功能,只能通過疊加PCC(policy control and charging,策略控制和計費)、增強SAE-GW功能,甚至在Gi口后部署一系列增值業務來滿足具體的業務需求,通過疊加運營平臺和增值平臺來協助制定策略,但需求是多變的,現有架構復雜固定,并不能滿足未來業務多樣化、運營商對資源靈活配置的需求,若要向前發展,實現智能網絡,靈活配置,5G將是網絡發展目標,而NFV/SDN則是關鍵技術和基礎之一。只有網元功能虛擬化才能實現資源的統一調配、功能的定制化和靈活配置,只有網絡部署了SDN,才可以真正做到靈活定義網絡連接,優化網絡路由,從而才可能實現網絡切片,按需分配資源。因此,雖然NFV/SDN對網絡影響巨大,技術不甚成熟,但引入NFV/SDN將是大勢所趨,是未來網絡演進的方向。
未來是繼續使用傳統網絡設備和架構,依靠緩慢疊加功能的方式來滿足爆炸式發展的業務需求,還是積極試點新技術,用IT的思路重構CT網絡?這是一個痛苦的決策,正如韋樂平教授所述,網絡架構的變化最重要的就是從垂直架構向水平架構的轉變,這是根本性的轉變,是網絡的重構,是IT和CT的深度融合,其難度巨大,是一場關乎工程師甚至是“一把手”的深度變革,通過本文的分析,在網絡建設和演進過程中有如下建議供參考。
·引入NFV/SDN并不影響現有網絡部署架構,現有網絡結構(包括與其他系統的組網方式)可維持基本不變,必要時考慮SAE-GW與CDN協同組網策略。
·充分驗證NFV技術,驗證網元功能、集成策略、組網方式等。
·深度試點NFV技術,參考VoLTE試點的進度,必要時可考慮長時間試點,根據成熟度和改造難度選擇試點網元,逐步擴大試點,并考慮資源池的建設等。
·做好長期戰斗準備,慎重考慮現網部署、NFV引入的時間點、傳統設備擴容和NFV設備建設的關系。未來網絡將長時間維持現有網絡架構,后續3~4年在控制面引入NFV網元,考慮控制面網元的云化部署,媒體面將長期維持現有組網架構,支持媒體面云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