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俊
電影語言表意功能及其藝術特征——《悲慘世界》的語言特色解讀
陳俊

電影《悲慘世界》劇照
雨果是19世紀著名的作家,同時也是浪漫主義的主要代表,雨果創作的一些作品在當時的社會中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其中《悲慘世界》是雨果非常著名的作品之一。電影《悲慘世界》中的語言更是給觀眾留下了及其深刻的印象,文章通過對電影《悲慘世界》語言表意功能和藝術特征的解讀,使觀眾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悲慘世界》是以主人公冉·阿讓的個人經歷和故事為主要線索的一部作品。主人公因為一次盜竊面包的行為而在監獄服刑19年,而后開始了自己嶄新的生活。從監獄走出之后,主人公前往法國南部的城市,開始了新的生活。后來,因為再次偷竊行為,差一點又走進監獄。幸運的是主教官用了一個善意的謊言讓主人公躲過了牢獄之災。主人公因此很受感動,于是,決定痛改前非重新做人。幾年之后,主人公開始經商,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堅持,最后成為了名氣很大的商人和市長。影片中芳汀是一位非常善良樸實的人,由于受到他人的欺騙,生下了一名私生女,生命的最后時刻,她最大的希望就是可以看見自己的親生女兒。對于她的問題,主人公冉·阿讓與沙威之間發生了不同的意見,但是沙威詭計多端,在他的逼迫下,主人公冉·阿讓最終承認了自己假釋逃跑的事情,主人公冉·阿讓又一次走進了監獄。后來,主人公從監獄走出后,又開始自己平靜的生活,開始做起了園丁,后來又與馬呂斯與珂賽特這一對戀人產生一些
矛盾,可喜的是,最后主人公沒有帶著遺憾離開,這也算是美好的結局。
《悲慘世界》以主人公的個人經歷為主要線索,通過一系列的事件和活動對其進行不斷解讀。雨果是一位浪漫主義創作者,在語言運用方面給人們留下深刻印象,很多名詞具有很強的新鮮感和藝術特色,力圖通過語言將自己想要陳述的感情表現的淋漓盡致。同時,他創作的作品也存在一些缺陷,例如,有時會偏離想要表達的主題思想和中心意思或者有時會重復出現等。
(一)敘事語言
《悲慘世界》是一部敘事小說,主要特點是具有一定的時間邏輯性,時間邏輯在文學創作方面發揮著很大的作用,是寫作的一個主線。在電影中通過語言對人物的刻畫,讓人物在表演上體現得更加淋漓盡致和個性化。在電影中,通過豐富的對語言的表達和藝術特征的展示,向觀眾傳達著不同層次的文化內涵,通過電影讓人們對文學作品有了更加深刻的解讀和理解。在影片《悲慘世界》中,人物分別成正反兩面。主人公冉·阿讓等人是正面人物的典型代表。沙威等人是負面消極人物的典型代表。通過正面和反面人物之間的鮮明對比,顯示出愛與恨、善與惡之間的區別和沖突。通過正面人物冉·阿讓與負面人物沙威的鮮明對照,突出博愛的偉大,同時否定了資本主義勢力。小說對資產階級的批判也不是像現實主義作品那樣,淋漓盡致地暴露其膿瘡,而是通過對海濱蒙特猗市這一理想社會的描寫來反襯物欲橫流的資本主義社會現實的丑惡。
(二)對照言語藝術
作家雨果在對照方面做得游刃有余,他的一大亮點是將人物之間進行鮮明的對比,通過突出的矛盾個體間的碰撞,讓故事情節變得更加生動和有趣味性。電影《悲慘世界》通過正反兩方面人物鮮明的語言對比,烘托了故事情節,同時,對照藝術也使得人物變得更加鮮明,增加了小說的可讀性,增加了電影的趣味性。《悲慘世界》的藝術典型具有很大的象征意義。例如,主人公冉·阿讓是正義的象征和代表,他代表著善良、正義以及責任感;沙威是負面力量的典型代表,是暴利和邪惡勢力的象征;米里哀主教代表著寬容和仁慈,是博愛的象征。影片《悲慘世界》中這樣的藝術典型,它的深刻程度與主人公的性格和生活現實緊密聯系。這樣的表現方式通常以夸張和奇特的性格特征使觀眾產生很多聯想,并且不斷受到其影響。
(三)《悲慘世界》中通過人物突出的語言特征
《悲慘世界》揭露了19世紀社會存在的一些問題。例如,黑暗對兒童的影響,又或者貧困對婦女的影響,讓婦女走上了墮落的道路。芳汀是一位非常善良樸實的婦人,她最大的希望就是在生命的最后時刻可以看見自己的親生女兒,她的遭遇讓她對生活感到恐懼和悲哀,她經歷的不幸讓她對生活感到失望。雨果在《悲慘世界》中通過一系列夸張和富有表現力的方式,描寫了一群非同尋常的人物。文中的主要人物,例如冉·阿讓、貧困婦女以及沙威等這些富有代表性的人物,他們的社會地位以及經歷和生活方式都是不同尋常的。例如,貧困的生活并沒有把主人公冉·阿讓打倒,作者賦予了他很多驚人的毅力和非凡的體力以及聰明才智。雨果筆下的冉·阿是浪漫主義人物的典型代表,幾乎具備了很多非凡的活力,使得冉·阿讓一次次戰勝了危機。同樣雨果也對沙威這個人物進行了詳細刻畫,沙威一直認為自己是正義的象征,但是因為其不幸的身世,沙威表現出來負面的人物形象對我們留下深刻反思。影片通過對小說主人公的一系列描繪和解讀,運用鮮明的語言特色突出了人物特征。人們不僅從畫面上感到震撼,同時給予觀眾更多視覺與知覺的沖擊。
(四)電影語言的審美效果
電影《悲慘世界》體現出導演的語言運用功底,對于電影語言的理解感知和運用,不僅能夠表達出這部作品的深層次用意,更能夠通過電影發揮創作者的空間。在創作中,通過語言的表意特征和功能,構成電影創作的主要思想。不僅能夠讓觀眾在視覺上受到強大的沖擊,更能夠給觀眾留下很多深層次的感受,并把語言的聽覺引向更加表意的空間藝術。
1.情緒化效果。在電影《悲慘世界》中,人物的性格主要是通過語言、表情以及肢體動作來展現的。此外,演員的服裝、發型以及化妝等也是完善性格的重要的組成部分。例如,在電影中通過對主人公語言等多方面的素質使得電影更加生動形象,情節更加
深入人心。在語言方面的表現常常令人們出乎意料,很多名詞具有很強的新鮮感和藝術特設,通過一些語言將自己想要陳述的感情表現得淋漓盡致。例如,通過對主人公冉·阿讓的兩次偷竊前后的刻畫,以及貧困受害婦女的描寫,將人物的特征很好的表現出來,更加深刻的體現了電影和創作的藝術以及創作者的中心思想。這樣能夠給觀眾更多深層次的思想感悟,讓觀眾從視覺和感悟上更加沉浸在劇情當中。從畫面上來說是一種強烈震撼,同時觀眾在視覺方面會受到強烈的感悟,從而使電影作品從單純的敘事性轉變成對多層次文化的追求,觀眾在第一時間感受到共鳴,進而不斷體現了語言的魅力以及語言所帶來的強大功能和深刻效果。
2.風格化效果。環境在這部影片中也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小說描寫的不是資本主義社會平庸的日常生活,人物所處的環境也不是市場、住宅,而是監獄、法庭、修道院、墳場等。人物活動的時間主要是夜晚,活動的方式也各具特色,書中在烘托環境時所穿插的一些古老的傳說,增添了情節發展的偶然性,這都流露出浪漫主義的情結。語言基調在影片中也運用的淋漓盡致。語言基調主要是由語言情緒、語言形式以及語言風格等組成的。其中,語言基調的形成主要包括兩個方面:(1)在一定的畫面里面,語言占據一定的面積;(2)對于一部影片的整體效果而言,通過語言特征可以突出某種不同的效果。因此,電影藝術家在構思一部影片時,導演和攝影師應該根據影片的內容和形式,通過語言的表意功能和藝術特征來確定語言基調。此外,芳汀是一位非常善良樸實的人,由于受到他人的欺騙,她經歷的不幸讓她對生活感到失望。在影片《悲慘世界》中通過人物的語言表演特點,突出了這也故事情節。

電影《悲慘世界》劇照
影片《悲慘世界》以主人公的個人經歷為主要線索,通過一系列的事件和活動對其進行不斷解讀。在《悲慘世界》這部作品中,雨果先生對語言的運用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電影《悲慘世界》中的語言更是給觀眾留下了更加深刻的印象,文章通過對電影中《悲慘世界》語言特色進行分析和解讀,從而人們對其產生更加深刻的印象。在電影藝術中,藝術家彈奏著美妙的“鍵盤”,創造出了許多優秀的作品。豐富的語言色彩在電影中起著表達情意、深化主題、營造氛圍、強化意境、參與造型和充當角色的作用。語言意義有著十分悠久的歷史與豐富的內涵并具有象征意義。在電影中,通過豐富的對語言的表達和藝術特征的展示,向觀眾傳達著不同層次的文化內涵,通過電影讓人們對文學作品有了更加深刻的解讀和理解。人們不僅從畫面上感到震撼,同時給予觀眾更多視覺與知覺的沖擊,從而使電影作品從單純的敘事性轉變成對多層次文化的追求,并把色彩的視覺造型引向更為表意的空間藝術。
【作者簡介】陳俊,男,江蘇漣水人,淮陰工學院講師,博士,主要從事多模態、認知語言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