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樹林
一加一大于二了
文/周樹林
“你們書記和主任如果是牛朝東、馬朝西的,不但我們的工作不好做, 整個村里的工作也肯定做不好。”在我們駐村工作隊組織召開的阜新蒙古族自治縣于寺鎮虎掌溝村黨支部擴大會議上, 村婦女主任孟令平用樸實生動的話語道出了“兩委”班子內部團結的重要性。
經過調查研究,我們對村“兩委”班子有一個基本的判斷:村支書和村主任一不貪,二不黑,都沒有什么大問題。他們熱愛自己的崗位,希望通過為村民服務,贏得全村人的尊重與愛戴。潛在的問題是,村支書與村主任自身的角色定位不夠準確。自己是干什么的?對方是干什么的?彼此的權責邊界在哪里?說不清,道不明。
我曾經就這個問題請教過村支書,他只說“村委會是旗桿,村黨支部是旗幟”。這比喻很形象,然而理解卻很難。黨支部是靈魂,可也不能說村委會就是單純“聽吆喝”的。想到這里,我還真是一頭的霧水。
在接下來的時間里,我們開始收集資料。首先在網上查找所有定義村支書、村主任、村黨支部、村委會職責的帖子,查找有關農村基層黨建的文章,查找與村民自治有關的文章,查找先進村的經驗介紹等。
經過一段時間的資料收集和學習,我們認識到:在目前農村基層政權的制度設置下,村支書和村主任之間并不是天然的一對矛盾。既要有劃船的,又要有掌舵的;既要有拉套的,又要有扶犁的……兩人總比一人強。在村支書與村主任之間,如果一加一不能大于或等于二,那完全是由于具體的關系沒有處理好。
在村“兩委”班子會議上,我們把收集來的有關資料作了講解,讓大家進行比較研究、展開討論。工作隊隊員黃躍在介紹鐵嶺市一個農村黨支部先進經驗的基礎上作了重點發言。我在會上提出:散會以后,村“兩委”班子成員尤其是村支書和村主任,也要收集資料,琢磨好自己的職責,一條一條地認真列舉出來。

村“兩委”班子開會研究村里的發展規劃
時隔一個多月,我們再次召集村“兩委”班子成員開會。這次會議,既可以叫支部擴大會、民主生活會,還可以說成是第二次的集體學習。工作隊隊員趙大偉同志介紹了沈陽市一個先進村對村支部、村委會,村支書、村主任的職責所作出的具體界定,帶領與會人員一起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根據自己的學習體會作了重點發言。村“兩委”班子成員談自己對自身職責的理解,同時,認真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敞開胸懷,不藏不掖,既反思自身存在的問題,也對其他人提出意見和希望。會議氣氛既嚴肅認真又和諧融洽。
會后,我們把經過咬文嚼字得出的相關職責公示上墻。加強班子團結,職責區分是關鍵,感情溝通是基礎。我們利用餐前飯后、坐車散步等一切閑聊的機會,分別與村支書和村主任談心。一是向他們反復講解搞好團結的重要性;二是幫助他們在理解的基礎上建立感情,與村支書談話時替村主任解釋,與村主任談話時替村支書解釋,讓一方理解另一方;三是結合具體事例,與他們分別總結和探討相互配合的方法與藝術。一事當前,該怎么管,管到什么程度?和他們一起研究和探討;四是結合本村實際,從程序、方法、原則等方面,一起研究如何貫徹落實好“四議一審兩公開”制度。
隨著時間的流逝,村支書與村主任之間呈現出團結協作的可喜變化,“兩委”班子的整體合力也有了明顯增強——研究確定走訪慰問貧困戶名單時,“兩委”班子成員,尤其是村支書和村主任,暢所欲言,坦誠相見,鄭重地提出人選,客觀地補充意見,最終形成一份不帶有一絲優親厚友傾向的、全體與會人員真正認可的走訪慰問名單,向全體村民公示后,沒有聽到任何不同意見。過去上級部署工作,找到誰,誰就去做了,有的時候村支書和村主任之間不及時通氣。現在不管是誰領回來任務,一起研究,一起落實,分工協作,互相配合。村支書處理事情主動與村主任溝通,征求意見;村主任遇到問題也主動與村支書商量。
在農村,七拐八拐都能套上親戚。過去,村主任總是板著臉叫“書記”,如今私下里聽他親切地叫一聲“五哥”,村支書忙不迭地笑著答應。我們也覺得高興,因為一加一真的大于二了。
(作者系遼寧省工商行政管理局駐村工作隊隊長)
□本欄編輯/張麗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