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東
(重慶廣播電視集團,重慶 400015)
小灶臺也能烹出精品菜
——從《巴渝子弟兵》看地方臺軍事欄目發展途徑
朱 東
(重慶廣播電視集團,重慶 400015)
由重慶市委宣傳部、重慶警備區政治部、重慶市國防教育辦公室、重慶廣電集團(總臺)聯合主辦全民國防教育電視欄目《巴渝子弟兵》開播以來,堅持創新發展,欄目以準確的定位、豐富的內容、專業的制作,贏得了廣大觀眾和部隊官兵的歡迎,始終保持著1.0左右的收視率、2.0左右的市場份額。節目得到了中央軍委和總部領導的高度評價。國家國防教育辦公室已將《巴渝子弟兵》播出節目光盤作為“地方媒體國防教育精品”推薦給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國防教育辦公室。
定位;軍事欄目;發展
地方臺受節目資源和專業隊伍局限,要辦出有特色的軍事欄目,困難重重。因此,一般都是小打小鬧的周播或雙周播節目,而且大多內容單一,要么純專題,要么純新聞。受先天條件限制,專題缺乏權威性,新聞沒有時效性,從而導致大部分地方臺軍事節目難有作為。《巴渝子弟兵》,一個時長只有20分鐘的國防教育周播欄目,何以能在這么短的時間里,受到上級領導和普通觀眾的廣泛認可?一年來,《巴渝子弟兵》在不斷創新、完善中,逐步形成了欄目自己的特色,對地方臺辦軍事欄目進行了有益嘗試。
定位準確與否,是欄目細化觀眾、吸引觀眾的關鍵。《巴渝子弟兵》欄目分析、學習地方電視臺辦軍事欄目現狀,從一開播就把自身定位成一檔以國防、軍事動態消息和相關專題為主的新聞雜志類節目。
板塊配置就是板塊設計、內容集成,它配置什么就決定了觀眾看什么內容。《巴渝子弟兵》欄目將每期20分鐘時間細分成四大版塊:(1)一周軍情瀏覽。快速瀏覽駐渝部隊一周軍事資訊、駐渝部隊領導重要活動以及雙擁和國防教育活動等。(2)深度關注。以熱點事件、典型人物為主要關注點,進行深入報道的專題版塊。(3)重慶軍事人物。以“人物志”的形式報道駐軍部隊英模人物和專家型軍事人才。(4)國防大視野。軍事時訊和國防常識版塊,主要是收集軍事熱點話題,關注當前軍事熱點,解讀國防政策,了解世界軍事態勢。通過4大版塊的合理配置,豐富了節目內容,有效滿足了各層面觀眾的收視需求。
時效對周播節目來說,是一個很難逾越的坎。欄目組就行了積極的探索嘗試,以對同一事件、同一人物不同的視角、不同的表現手法進行破解,淡化時效,彌補時效。四川雅安蘆山地震發生后,欄目第一時間奔赴災區,除了拍攝資料外,并不做動態的跟蹤,而是改變視角,以特別節目《欣奇走災區》對奮戰在抗震救災一線的部隊官兵進行反映。節目在重慶衛視播出后,受到廣大觀眾的高度好評,被中國網絡電視臺等數十家網絡媒體全內容轉載。開展高校和企業領導國防動員培訓,本是一個政治色彩濃厚、內容相對枯燥的話題,節目以“年過半百去當兵”為標題,緊盯一名國有大企業董事長幾天參訓生活的每一個細節,用輕快、生動的畫面和語言,把一個厚重的話題講得很深很透,讓觀眾在笑聲中領會了“國防動員”的真諦。
專業化拍攝、精致化包裝已經逐漸成為欄目制作的基本要求。《巴渝子弟兵》欄目并不因為是軍事欄目就放低要求,一直按照精品節目的標準規范節目需求。比如“北上押運記”,前期采用跟蹤式拍攝,體驗式報道,后期精心制作。節目注重挖掘細節、配樂與畫面的結合,尤其是押運兵宋立輝路過家鄉不能回家一段,畫面、配樂、獨白處理到位,讓人動容。節目讓觀眾感受到了軍事押運的神秘、艱辛和押運兵的樂觀、責任。
通過歷練和積累,《巴渝子弟兵》這個小灶臺以大師的手筆烹出了一桌精美的“菜”,《軍情瀏覽》是“開胃菜”,《深度關注》是“主菜”,《軍事人物》是“老湯”,《國防大視野》是“果盤”。坐在這個桌子上,無論是什么口味,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菜品吃幾口。因此,合理的定位,豐富的內容,獨特的視角,專業的制作,使該欄目始終能夠保持不俗的收視成績。
《巴渝子弟兵》欄目收視不錯,反映不俗。為了把欄目建設成為更大的軍事宣傳平臺,發揮更大的全民國防教育作用,有幾個途徑可以突破:
第一,擴展節目內容。重慶既是駐軍比較多的城市,也是軍工企業、軍事院校、科研機構比較多的地區,因此報道的題材、人物也要向軍工企業、科研機構、院校擴展。
第二,擴大收視人群。重慶軍人家屬多,與軍隊合作的企業多,因此,在已經培育了一個以駐渝部隊官兵、軍事愛好者為主體的相對固定收視群體后,以擴展的內容為基礎,積極貼近和滿足軍人家屬、企業職工的收視需求。
第三,建立合作平臺。加強與央視、各省市軍事欄目的合作,建立西南地區電視臺軍事欄目、軍事節目的合作平臺,爭取成為成都軍區國防教育的展示主窗口。
第四,嚴守底線,確保導向和保密。地方臺的軍事欄目是以國防教育為主的軍事節目,一定要加強對采編人員的教育、嚴格對節目選題和播出的審查,確保導向正確和不涉密、不泄密。
G222.3
A
1674-8883(2015)18-004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