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寧
(中國共產黨河北省委員會共產黨員雜志社,河北 石家莊 050081)
媒體社會責任與做好輿論監督
——兼及新聞輿論監督要處理好的幾個關系
王雅寧
(中國共產黨河北省委員會共產黨員雜志社,河北 石家莊 050081)
本文重點探討了現在媒體履行輿論監督的作用和意義,針對目前的一些情況和問題,提出了要處理好擠位和空位、目的和效果之間的關系,才能有效實現輿論監督的職責。
媒體;輿論;監督
由于現在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老百姓對于社會和政府的期待不斷提高,就需要政府做得更好,工作開展得更加細致,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然而現實情況卻不盡入人心,由于現在社會處在一個矛盾凸顯期,基尼系數高于現在國際上公認的0.4的警戒值,很多社會矛盾都在不斷的顯現出來,社會需要更加的公平正義,于是輿論監督就成為現在社會問題曝光的主要手段,也是群眾對于社會問題揭露的重要方式。作為媒體人,做好社會輿論監督是我們的責任,也是一種公益性定位的有效體現。
我國的憲法指出,我國公民具有言論自由的權利,在對于國家以及有關部門的工作具有監督的權利,這種權利的實現主要還是依靠媒體的輿論監督,對相關的社會問題、政府的辦事效率等方面進行有效的監督。因為群眾沒有這個時間和精力去關心社會上的各種事件,對于社會監督的知識和能力掌握不足,然而現在的媒體作為新聞發布的權威機構,是現在社會問題反映的主要渠道。由于政府廣電部門對于新聞報道的社會性有了更加明確的要求,強調媒體具有輿論監督的職責之后,各類媒體都不斷增加自己的社會觀察的板塊,電視媒體開設了社會熱線,幫助老百姓解決問題,紙媒也設立了自己的百姓熱線,給群眾反映最為民生化的機會,這種來自媒體自身的工作壓力也需要記者走出去,不斷發掘生活中的民生問題。面對社會中出現的一些政府官員瀆職、職務犯罪等等情況具有深入報道的權利,是政府賦予現在電視、廣播、報紙、網絡等媒體的主要神圣職責。對于進一步挖出社會問題的根源、解決社會熱點有著十分積極的作用和意義,是人民參與社會監督的主要途徑,更是國家民主化進程的有效推手。從媒體人的角度看待這個問題,媒體監督一頭牽著政府有關部門,一頭牽著輿論大眾。
輿論監督具有復雜性、針對性等特征,需要處理好很多的問題和關系,才能真正履行好社會監督的職責。媒體要想承擔起這樣的社會職責需要進一步把握住一些關系。
(一)處理好擠位和空位的關系
一些媒體在進行輿論監督的時候,對于一些容易處理的問題進行重點關注,對于一些硬骨頭,很多媒體涉及就不多,設置一種避重就輕的現象,作為社會輿論監督的主力軍,在一些艱難的問題上,沒有紅軍過草地的精神和毅力是不行的,很多的社會問題在表面上看是一些簡單的事情,微不足道,但是由于在社會上具有普遍性,社會影響力是巨大的。造成這樣的社會問題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是一個長期的發展結果的積累,具有一定的頑固性,事情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后,很多事情之間存在一定的聯系,具有盤根錯節的一種問題,這些事件在曝光的之后具有一定的難度,這就需要我們媒體人不斷對于相關事件進行監督的職責,不出現空位的情況。
另外,還有一些媒體處在這個問題的另一個極端。這種媒體主要是一些中小型的媒體,他們為了贏得發行量,不斷對社會上問題進行一些偏激或者不實的報道,從而贏得更多的讀者和觀眾。為了這樣的目的,他們在找到一些新聞線索之后,就開始大做文章,沒有政治性、輿論正面引導的意識,只有他們才發出對于事件最為客觀的觀點,在他們的眼中,社會上的問題很多。而且背后都有一些深層次的原因,這些媒體人如果放在古代,就是那些文字獄的幕后推手。利用一些犀利的言論來制造新聞的噱頭,實現社會關注度的提高。
還有一些媒體出現事件之前空位、發生之后擠位的情況。一些媒體在事件沒有曝光之前都表現出一種好像沒有任何事件,一旦有第一揭露事件的新聞之后,一些后續的報道就如影隨形,不斷襲來。這種問題最為典型的就是對于貪官的報道,中紀委一旦公布了對于某個國家干部進行雙規處理了,很多媒體就開始了一系列的后續報道,說這個貪官的有多少個情人,有多少的資產等等。筆者認為,這些后續的報道很多都是一種夸張或者虛構的報道,很多都是一種空穴來風,以訛傳訛的現象。這種狼狗掉入河中,一起痛打的現象在現實的新聞報道中時常出現。
需要處理好這種關系,實現一種不擠位和不空位關系。既不能擠位,也不能空位,只有適當的監督,弘揚社會的正能量,才能實現輿論監督的有效性。
(二)處理好目的和效果之間的關系
一些媒體在監督社會問題的時候,他們的動機和目的不是很純,不是為了解決問題對事件進行報道,更不是為了社會公眾的利益而進行報道監督。這樣地媒體在履行輿論監督的時候,需要糾正自己的錯誤思想,不斷擺正自己的位置,將自己進行輿論監督的目的擺到保護公眾利益上來,不斷找尋解決問題的辦法。很多的社會問題需要曝光揭露,但是這個過程之后需要對問題的解決提出一些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不斷拓展政府或者其他團隊解決問題的辦法。媒體不僅要做社會問題的揭露者,更需要做社會問題的解決者,捋順矛盾的根源是媒體監督的深層目的,也是政府和群眾最希望看到的現象,問題的解決是關鍵,那就需要處理好監督的目的和效果之間的關系。
媒體的輿論監督是如今憲法賦予群眾的權利,但是現實情況下,一些媒體沒有處理好其中潛在的一些問題,履行監督職責的時候,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只有不斷處理好擠位和空位、目的與效果的關系之后,媒體才能真正實現對社會問題的有效監督。
[1] 李海濱,王永增,張娜,劉曉晨,阿爾達克,朱黎,閆新勇,陳筱榮,等.進一步加強小型農田水利建設與管理[A].中國“三農”問題研究與探索——全國財政支農優秀論文選[C]. 2012(09):95-99.
[2] 柴盈.關于我國農村基礎設施供給制度改革的評論——價格機制、制度環境與治理結構視角[A].城鄉統籌背景下的農業產業安全研究——中國農業技術經濟研究會2010年學術討論會[C]. 2010(10):119-120,123-124.
G206.2
A
1674-8883(2015)18-01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