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剛
(珠海廣播電視臺,廣東 珠海 519000)
媒介融合時代廣播電視新聞編輯工作的創新探析
劉永剛
(珠海廣播電視臺,廣東 珠海 519000)
當時光的指針指向新世紀,文化的傳承模式正在悄然發生變化。傳統的新聞傳播模式逐漸從頂峰滑落,媒介融合時代下的新型新聞編輯形式已逐漸走向前臺,競相迸發出激烈的火星。以廣播電視新聞為例,廣播電視中傳統的新聞播報模式已經進入收視率以及收聽率的寒冬期。對此,新聞編輯行業應該如何面對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型傳媒的沖擊,又該如何轉型跟進時代的步伐。本文作者將結合當前新聞編輯創新的新模式進行分析。
媒介融合;廣播電視;新聞編輯;創新
媒介融合的到來,為近年來處于尷尬狀態下的新聞編輯工作者帶來了創新的契機。由于不同模式的競相展示,使得原本單調乏味的廣播電視新聞傳播方式不得不在媒介、制作內容以及相關主持風格上進行新的編輯,以適應信息化社會的新聞信息競爭。媒介融合涉及的媒體資源眾多,包括衛視、廣播、影視、電信、信息技術、出版等多種產業。當前我國在媒介融合的沖擊下,新聞產業在規模、組織審核、市場結構等方面都受到一定影響。本文將從傳統新聞編輯與媒介融合下的新聞傳播方式的對比入手,探索當前廣播電視新聞編輯工作的創新途徑。
(1)媒介融合概念?!懊浇槿诤稀钡睦砟钤趪H信息學術界早有流傳,最早的一種說法是由美國馬薩諸塞州理工大學的浦爾教授定義的。他認為不同媒體模式的相互作用,使得新型傳媒形成了一種一體化的傳播方式。而且他將“媒介融合”定義為兩種不同的范圍,廣義上的媒介融合指的是宏觀的媒介交叉,即媒介的模式、內容和組織結構等相互利用;狹義上的媒介融合指的是新聞傳播渠道的融合。例如,手機APP、博客等渠道進行了新聞傳播的渠道創新。
(2)媒介融合的現狀分析。媒介融合環境下,新型信息傳媒渠道層出不窮,數字化的信息傳播加快了新聞的定義。與傳統新聞媒介相比,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聞傳播更具有時效性。往往新信息在幾分鐘內即可傳遞到終端設備中。傳統的廣播電視新聞由于內容的編輯、審核在信息的時效性上失去了以往的時間優勢,成為當前廣播電視新聞的弱勢。傳統的新聞傳播渠道較為單一,但是新媒體的傳播渠道則是依托多媒體和媒介技術多樣化傳播方式。在新型媒體不斷合作的今天,廣播電視媒體在新聞的權威性和嚴肅性上,又站在一個相對穩定的平臺上,人們對廣播電視新聞的可信程度依舊保持在一個較高的層次上,這也是媒介融合環境下廣播電視新聞編輯者進行創新的基礎。
(1)傳播媒介的挑戰。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傳統廣播電視新聞的傳播方式上無法適應大眾化的關注點。因此,廣播電視新聞欄目在傳播媒介上面臨著嚴重的挑戰,如何才能將當前現代化的傳播媒介融入廣播、電視新聞的跟蹤報道中,與互聯網等多功能媒介展開競爭,成為當前廣播電視新聞編輯最為關心的話題。
(2)節目功能的挑戰。當前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其他傳播媒介在節目功能上可以說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但是廣播電視新聞欄目由于其特殊性,很難采用炒作等方式來提高群眾對節目內容的關注,因此在節目功能的設定上,廣播電視新聞編輯人員面臨著一定的創新挑戰。
(3)發展難度的挑戰。當前大部分廣播電視單位都希望以建立網絡電視、電臺的形式滿足觀眾對電視節目的需求,但是在現實情況和客觀條件的限制下,廣播電視的網絡化發展較慢。究其原因,體制因素占絕大部分原因。由于廣播電視臺的特殊性,使得在網絡化的發展潮流中難以進行激烈的資本與技術競爭。除鳳凰衛視外,其他廣播電視新聞欄目在網絡化的道路上均陷入發展瓶頸,成長緩慢。
(1) 構建平臺化的新聞傳播模式。為了建立最具實效性的新型廣播電視新聞編輯模式,當前廣播電視的新聞編輯人員需要建立一個新聞編輯的資源平臺。在這個平臺上,能夠跨地域、跨時空地進行新聞編輯的合作,第一時間共享新聞資源,把握新聞事態發展變化,及時更新新聞信息,利用廣播電視自身的權威與嚴肅性優勢,與互聯網、手機終端等媒介融合程度較高的新聞散發渠道競爭。
(2) 轉變新聞編輯的角色。在當前媒介融合的環境下,人民群眾對與自身相關的各種新聞熱點最為關注。因此,傳統的廣播電視在新聞編輯的角色定位已經成為阻礙新聞編輯創新的一大因素。為了適應當前人們對新聞定位的變化,廣播電視新聞編輯人員應主動進行角色轉變,由以往的新聞傳播的“應聲筒”向主動探索社會新聞的“發現者”轉變,不僅要對政府的相關信息、政策、政令進行及時的播報,還要加強發掘群眾社會問題的能力,為人民群眾及時排憂解難,向社會各界傳播群眾的呼聲。此外還要適應廣播電視媒體新聞信息監督人的角色,自覺地對假新聞進行曝光,疏導各種不健康思想。
(3) 創新節目功能。傳統的新聞欄在功能上較為單一,基本上是由新聞播報、群眾反響等模塊組成,但是在媒介融合環境下,廣播電視新聞節目要想完成突圍,必須在節目功能上進行創新。例如,在新聞節目中加入當前的商業服務、民生服務、社會熱點服務等服務項目和娛樂互動性質的內容,提高人民群眾對節目的關注度,促進新聞素材的跟進,利用節目的后續效應充分發掘新聞的剩余價值。
在媒介融合環境下,廣播電視新聞的編輯創新難度日益加大。傳統的廣播電視單位在面對多種媒介的沖擊時,必須加快新聞編輯創新與轉型的速度。以最專業的新聞傳播方式來引導新聞輿論的走向,及時傳播新聞信息,發揮新聞的附帶作用。本文作者拋磚引玉,希望借此文對廣播電視新聞節目的編輯工作人員帶來創新的啟示。
[1] 高博.媒介融合背景下省級衛視新聞節目的創新——以浙江衛視為例[J].新聞世界,2013(7).
[2] 沈蕓.全媒體時代省級衛視新聞突圍之路[J].現代傳播,2011(8).
[3] 楊萌.論媒介融合環境下的電視節目創新[J].新聞傳播,2012(3).
G222.1
A
1674-8883(2015)18-0152-01
劉永剛(1975—),男,珠海廣播電視臺助理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