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忠
(吉林人民廣播電臺 人力資源中心,吉林 長春 130033)
新時期下廣播新聞編輯的創新意識培養探索
袁 忠
(吉林人民廣播電臺 人力資源中心,吉林 長春 130033)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科技信息知識的普及,人們的創新意識不斷提升,對娛樂的需求更加多樣性。本文以新時期下廣播新聞編輯的特點作為出發點,從提升新聞的吸引性和審美性、擴寬新聞報道渠道、巧妙編排新聞節目、建立和完善新聞評價體系等方面探討了新時期下廣播新聞編輯的創新意識培養途徑,以期為廣播新聞工作者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議。
廣播新聞;創新意識;特點;途徑
音響、語言、音樂、文字是構成廣播新聞編輯節目的主要組成部分,也是影響廣播節目效果的重要因素。其中,影響廣播節目的核心因素是聲音。但是伴隨著我國信息網絡化時代的飛躍發展,聲音已不能成為衡量廣播節目效果的標準。因此,轉變新聞編輯工作者的思維,培養創新意識是當今廣播新聞節目的首要任務和目標。
(一)適應聲音傳播的需求
電波是傳播聲音的主要表現形式,也是傳播聲音的重要渠道。由于人們生活環境的不同,人們追求娛樂的方式亦不同。新聞傳播者用聲音傳達信息的時候,會因為個人因素,每個傳播者的聲音有很大的不同。有些聽眾因為喜歡或者熟悉一個廣播傳播者的聲音和播音方式而拒絕其他播音者播報。如果播音者沒有辦法得到觀眾的反饋信息,廣播電臺就不能及時調整廣播人員的聲音狀態,滿足觀眾的需求。因此,廣播電視臺采取一些措施來讓聽眾了解廣播電臺的實際情況,讓聽眾從廣播播音者的聲音中感受真實。
(二)滿足聽眾接受狀態
現階段,隨著計算機網絡在生活、學習、工作中的廣泛應用,廣播者以播音的形式將真實的、多樣化的故事播報出來,聽眾和讀者就可以在設備上收聽新聞,通過對新聞的關注度找出讀者感興趣的話題。但是,讀者沒有辦法選擇播報內容,新聞廣播電視臺和廣播播報人員缺乏與讀者和聽眾之間的交流,缺乏主動性是影響聽眾對新聞接收狀態的重要因素,也是影響廣播質量的主要原因。因此,對廣播電視臺來說,加強與讀者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優化新聞播報內容是提高播報質量、吸引讀者興趣的有效途徑。
(一)提升新聞提要的吸引性和審美性
提要就是平常寫論文、新聞的摘要、大綱。提要是衡量新聞質量的標準,在一定程度上決定新聞內容的吸引度。新聞的傳遞形式多樣,可以通過電視、網絡、報紙等形式向觀眾傳遞有效信息。但是以廣播形式傳遞新聞需要有一定的群眾基礎,還要有自己品牌作為后盾。只有通過培養編輯的創新意識,創新提要撰寫,才能促進新聞廣播發展。
首先,廣播新聞臺要在廣大觀眾中樹立良好的信譽,將優秀的新聞價值通過廣播媒介形式表達出來,擴大觀眾的受眾面。其次,新聞熱點信息一直是觀眾關注的焦點,因而新聞編輯者要挑選一些與觀眾生活密切相關的熱點,撰寫一些帶給觀眾積極向上的新聞提要,不僅可以提升新聞編輯者的專業知識能力,還可以吸引觀眾對熱點、實事新聞的興趣。最后,新聞編輯者在撰寫提綱時要簡明扼要,注意標題不要過長,內容要通俗易懂但又要有足夠的亮點,才能讓觀眾理解新聞內容。另外,新聞編輯者要用長遠發展的眼光來看待新聞價值。有些編輯者為了一時地吸引讀者對內容感興趣,忽視了新聞本身的價值。單純運用一種表現手法或者思考視角來闡述新聞內容,從而造成不能表達新聞的實事求是精神和對讀者啟發教育的意義。
(二)寫好頭條新聞,擴寬新聞報道面
新聞頭條是新聞報道最吸引觀眾的亮點,其參考價值最大。新聞頭條的價值是影響整個廣播電視臺價值取向的核心,直接關系到新聞作用是否得到有效發揮。由此可見,新聞編輯者要將撰寫新聞的重心放在頭條新聞價值上,要考慮頭條新聞題目的新穎性、內容的充實性、價值取向的方向引導等。因此,頭條新聞的質量好壞不僅會影響新聞對讀者的吸引度,還會影響整個廣播電視臺的價值取向。另外,頭條新聞的撰寫要求較高,廣播電視臺對頭條新聞的要求也較嚴格。這就需要編輯不斷創新對頭條新聞的意識,從內容和寫作上進行創新,提升頭條新聞力度。擴寬新聞報道面是指廣播電視臺不僅僅通過廣播的形式將頭條新聞傳達給觀眾,還可以通過騰訊新聞、新浪微博、微信平臺、短信等形式向群眾播報頭條新聞。擴展新聞報道也是廣播新聞編輯創新工作形式的一種手段,需要進一步加強。
(三)建立和完善新聞評價體系
輿論導向一直存在于新聞結構這個整體中,是影響新聞編輯的重要因素。當前我國廣播新聞評價體系還不夠完善,有些新聞編輯者對新聞的評論帶有濃厚的批判色彩,不能站在客觀角度去進行兩面性分析。
因此,新聞廣播電視臺要加強對編輯者創新意識的培訓力度,加大對培訓課程的資金投入,提升新聞編輯者的專業知識和素養,培養創新性意識,使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與此同時,新聞編輯者要轉換思維模式和思考角度,站在群眾的角度來對新聞進行闡述。有些涉及國家機密或者國家利益的新聞,新聞編輯者要站在國家的角度去分析問題。當群眾利益與國家利益發生沖突時要以國家利益為主,分清事情的主次,以國家法律法規為依據對新聞進行撰寫,從而為維持社會穩定、促進社會發展做出一份貢獻。另外,國家要建立和完善新聞監管體制,對違反黨和國家原則的新聞進行處罰。國家還可以設置輿論監督體系,讓廣大群眾監督新聞廣播電視臺播報的有關破壞國家團結、損害國家利益的新聞,完善輿論評價體系,實行國家、廣播電視臺、新聞編輯者、群眾為一體的新聞監督評價體系。新聞監督評價體制的完善不僅可以使廣播新聞找準定位,還可以增強新聞媒體對群眾的滲透力,讓群眾參與到新聞媒介中去,完善新聞綜合評價體系,發揮新聞評價體系的作用。
市場經濟的競爭性特征促使廣播電視臺要加強對新聞體系的完善和對新聞編輯者創新意識的培養。社會媒介參與到娛樂和新聞中,不僅可以提升新聞編輯者編輯新聞的創新水平,還可以讓聽眾參與到新聞媒介中去,促進新聞廣播行業的發展。
[1] 孟祥燕.融媒體時代下如何培養廣播新聞編輯的創新意識[J].科技傳播,2014.
[2] 吳晶瑾.試論融媒體時代廣播新聞編輯創新意識的培養[J].中國報業,2013.
G214.1
A
1674-8883(2015)18-0153-01
袁忠(1970—),男,吉林長春人,研究方向:新聞廣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