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婷婷
(河南藝術職業學院,河南 鄭州 451450)
現代傳媒格局中編輯理念的創新
徐婷婷
(河南藝術職業學院,河南 鄭州 451450)
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催生了現代傳媒業的新變化。這些變化又無一例外的體現在了編輯的工作理念和編輯活動當中。以網絡為代表的新媒體的快速發展,帶來了編輯理念的創新與融合,傳統編輯理念在新的傳媒格局中不斷延伸出新的內涵,編輯也從單一的把關人向綜合的媒介策劃者轉變。作為文化的傳承者和傳播者,編輯理念的創新必定會在每一次的思想大解放中影響著社會的進步和文化的繁榮。伴隨著媒介的發展變化,編輯要能夠適應網絡對出版業的影響,還要發揮其輿論引導的作用。為了更好地引導大眾文化的走向,編輯必須強化創新意識,培養創新能力,融創新意識于編輯工作的始終,才能完成自己的神圣使命。
編輯;媒介;創新;傳播
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催生了現代傳媒業的新變化。新的傳播媒介的出現和大量運用,對編輯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編輯活動的重中之重恰恰體現在編輯理念的創新。編輯作為文化的傳承者和傳播者,伴隨著文化的產生而產生,同時伴隨著文化的發展而發展,在每一次思想的大解放中,又毫無疑問地伴隨著傳播技術和手段的更新,這些因素反過來影響著社會的進步和文化的繁榮。傳媒、編輯、文化三者在共同構建民族文化、促進社會發展方面,相伴相生、互補共榮。
面對世界范圍內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和傳播產業的異軍突起,我國的大眾傳播媒介要有強烈的自覺參與國際傳媒競爭的意識,確立大視野、大傳播、大經營的觀念,提高我國大眾傳播媒介在國際傳播競爭體系中的地位?;ヂ摼W作為繼報紙、廣播和電視以后出現的“第四媒體”,以其快捷、開放、互動的優勢吸引了呈幾何數級增長的受眾,也使傳播格局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新媒體的不斷發展,各種媒介類型的融合,帶動了全球媒介產業的兼容并蓄,融合發展,加之市場經濟的拉動,媒介產業化已成為媒介發展的新方向,新媒介與舊媒介互相取長補短,讓目前的媒介環境進一步復雜化。在數字技術這把革命利刃面前,傳統的媒介理想、編輯理念毋庸置疑的被解構又重構了起來,形成了形成理念更先進、功能更強大的媒介載體,即現代產業化的多媒體互動互補的媒介傳播陣容。[1]
在現代媒介傳播陣容中,傳者與受者的關系將從大眾化向小眾化轉變,自媒體發展迅速,讓越來越多的人掌握了自由表達觀點的話語權,信息的流動和傳播更加自由,傳受雙方的角色邊界也越來越模糊,從前的線性傳播早已演變成更加復雜的網狀傳播方式,但信息的到達率大大提高,以數字技術為代表的新科技的迅猛發展,使媒介的傳播功能不斷延伸的同時,對編輯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為人類文化的傳承者和現代文明的傳播者,深處復雜多變的媒介環境之中,更要有作為時代瞭望者的前瞻性,不斷掌握新技能和新知識,創新現代出版業的編輯理念,在繼承傳統出版業的編輯精神之余,更要能利用網絡、手機等各種傳播渠道,提高編輯成果的影響力和覆蓋面,更好地為廣大讀者服務,使閱讀真正惠及全民。
在具體的媒體運作實踐中,編輯的職能已大大地延伸與擴大,很多編輯已從具有純粹的文字編輯功能延伸到選題策劃和媒介運作的功能層面。這說明在現實的媒介實踐中,編輯角色的提升已得到媒體內部的認同。[2]
創新是時代對編輯出版事業的呼喚。合乎時代發展的節律,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不斷開拓創新,進而促進時代的發展,這才是編輯事業的真正價值。江澤民同志曾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弊鳛榫庉嫼统霭娼鐏碚f,如何發揮編輯主體的創新性機制,就顯得尤其重要了。這個過程必然會伴隨著編輯理念、采編機制、媒介理想的本土化過程。
在現代傳媒格局之下,編輯已不再是單純的把關人,而是全方位新聞與信息服務的提供者、公共論壇的管理者。尤其是在媒介產業化、市場化運行的今天,以“消費者”這一理念重新定位受眾角色,以市場和“消費者”的需求來策劃傳播內容、整合傳播方式,就是轉變編輯理念的一個重要方面。
編輯還要學會面對新媒體的挑戰,把傳統媒體建設成新的傳播平臺。尤其要利用好網絡媒介和移動媒體,擴大傳統出版物的發行范圍,踐行網絡出版,促進新舊媒體的進一步融合,真正實現報網互動、報網互補和報網互通,以達到互動、互補、相互融合的目的。
編輯組織的創新也是編輯理念創新的一個表現方面。新技術的發展,已經為新的編輯組織形式的產生奠定了基礎?;诰W絡的虛擬編輯和虛擬編輯部將是未來編輯組織創新的一種形式。[3]
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也是創新的時代。編輯的創新體現在整個編輯活動過程中,牢固樹立創新意識,是擔負著傳播人類文明重任的當代編輯人應該永恒信守的不變理念。因此,編輯必須強化創新意識,培養創新能力,融創新意識于編輯工作的始終,這樣才能完成時代賦予我們當代編輯人的神圣使命。
新型傳播方式的變化,一方面讓我們感受到網絡帶來的信息傳播的便利;另一方面也將傳統媒介至于一個尷尬的境地,傳統的、固定的傳受角色開始向多元化發展,越來越多的組織和個人開始扮演傳播者的角色,傳播者組成的多元化是否會帶來傳播秩序的混亂,是否會動搖大眾傳播媒介在輿論導向方面的地位,是我們亟待面對和解決的問題。與過去相比,網絡使信息傳播的深度和廣度不斷加深與擴大,作用于受眾的傳播方式越來越多,大眾傳媒的輿論影響力在多元化的傳播方式面前必將受到影響,也難免讓我們心生疑問,傳統的編輯工作還能否一如既往引導輿論?
實際上編輯作為傳播媒介的“把關人”,在傳播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這種把關一方面是微觀的,來自行業內部的自律與審視,但更多的是宏觀方面的把關,在整個網絡傳播環境中過濾信息,現代傳播讓信息的流動更加自由,也讓把關的難度越來越高,大量存在的網絡匿名用戶,你無法監測其信息傳播行為,這種基于內容篩選的“把關”在很多方面是難以實現的。不僅如此,現代科技革命,已經讓計算機在某種程度上代替了傳統的編輯,對于某種類型的信息報關,已經有計算機的二進制算法所代替了。
面對網絡傳播環境中的雙重“把關”,編輯的責任意識要更加明確,要擔當起“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的神圣使命,為現代化建設創造好的輿論環境。編輯在傳播過程中,處于聯系作者和受眾的中介位置,他活動的對象是他人的精神文化成果,他工作的方式是選擇和加工,為了實現預定的傳播目的,更好地引導社會輿論,這就要求編輯在“作者——編輯——受眾”這一富有關聯性的信息傳播鏈中有所作為。
那么,如何在這一信息傳播鏈中有所作為呢?作為編輯的首要任務就是樹立新全新的編輯理念。在新的傳播環境下,尤其在網絡、手機等新興媒介的傳播活動中,編輯更要以極強的政治敏銳性和社會責任感,根據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工作任務,適時推出自己的主導輿論;要針對不同時期社會輿論的內容和情況的變化,熱情傳播反映真實民意、符合國家和人民利益、有利社會發展的正確輿論;及時制約消極、落后、具有破壞性的負面輿論。要通過實行正確的輿論導向,把人民群眾的注意力、興奮點和積極性引導到改革開放、發展經濟、創造新生活的現代化建設中去。
傳播媒介的發展是迅速的,在傳播技術不斷更新和發展的過程中,機制、體制乃至理念的發展與創新才能真正體現媒介技術發展的價值。大編輯的功能將越來越多的運用于各種媒介的編輯活動實踐中去,這也是未來編輯理念創新發展的趨勢。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媒介融合發展的過程中,我們會深刻地體會到編輯理念創新帶來的成果。而這一成果的實現,需要廣大編輯們的共同努力。
[1] 王振鐸.編輯與媒介創新問題[J].周口師范學院學報,2007(1).
[2] 魏東曉.從媒體理念的流變看編輯理念整合[J].周口師范學院學報,2007(1).
G222
A
1674-8883(2015)18-0155-01
、網絡技術為編輯手段的創新提供了條件。由數字技術和網絡技術支撐的數字出版和
,是出版的新業態,是出版手段劃時代的變化,盡管數字出版和網絡出版運營模式還未定型、盈利模式尚未清晰、配套政策尚不完善、體制機制尚未形成,但其業已展現的魅力已經獲得了社會廣泛的重視,劃時代的編輯手段創新值得充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