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惠朵朵
(上海交通大學,上海 200240)
作為場景的媒介
——讀《消失的地域》
鐘惠朵朵
(上海交通大學,上海 200240)
本文主要介紹梅羅維茨的媒介場景理論。梅羅維茨將媒介看作一種構筑不同場景的信息系統,而電子媒介的出現打破了原有印刷媒介的時空區隔,導致了場景的分離和融合,重新定義了人類的認知與行為。
梅羅維茨;媒介環境學;媒介場景
麥克盧漢的“媒介即信息”說的是媒介本身改變了人們認知世界、感受世界、行為世界的方式,媒介本身作為一種信息,比它所載有的信息更為重要。同為媒介環境學的一員,梅羅維茨將媒介看作一種構筑不同場景的信息系統,而電子媒介的出現打破了原有印刷媒介的時空區隔,導致了場景的分離和融合,重新定義了人類的認知與行為。
在梅羅維茨看來,場景應該被視為一種“信息系統”。地點創造的是一種現場交往的信息系統,而其他傳播渠道創造了許多其他類型的場景。事實上,在電子媒介出現之后,場景的定義被改變了,它不再被地理位置區隔。電子媒介作為一種信息系統,包含并連接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打破了原有物理空間和場景的傳統聯系,創造了新的場景。從這里開始,社會場景的改變不僅僅依賴于地理時空的轉換,只要在電視機前換頻道就能轉換不同的場景。
新場景意味著新行為。隨著電子媒介的廣泛使用,大量場景被重建,需要新的社會場景行為。實際上,媒介成了場景。
場景的分離使得行為分離,場景的融合產生了新事件和新行為。梅羅維茨指出,場景短期的融合和長期的融合有著很大的區別,短期的融合僅給人帶來些許的迷惑。而場景長期的融合會導致新行為的誕生。新場景中發生的行為,可能是融合前的場景所沒有的。
媒介作為一種信息系統,不同媒介接觸的類型和獲得接觸所需的步驟是不同的,不同媒介構成了不同類型和不同數量的信息系統;因此,新媒介的使用可能會減少或增加社會共享。一種媒介可能會為不同的人形成不同的信息系統;另一種媒介則可能會將許多人包含入同一場景中。
首先,從電視傳播的經濟結構看,電視節目的制作是觀眾導向的,為了賣出更好的廣告費,電視節目需要吸引盡可能多的觀眾,所以電視節目的設計是“最少反對的節目制作。”于是,越來越多的人能在電視節目中找到共同的場景。
其次,電子媒介和印刷媒介的“接觸編碼”不同。印刷媒介依賴于文字,需要受者具有閱讀、寫字的能力,這種技能并不能立即掌握,需要多年的練習,且有明顯的高中低之分,人們總是需要從“入門”讀物讀起,慢慢才能讀懂更難一些的讀物。這種文字符號編碼,因為其技藝的復雜性,使人群產生了天然的區隔。不同的印刷媒介構筑了不同的信息系統。然后,電視卻把它的內容提供給所有人,電視的接觸編碼是視覺和聽覺,非常容易掌握,小孩和大人能夠同時欣賞一部連續劇,這打破了原先印刷媒介構筑在小孩和大人之間因文化水平差異構筑的區隔。
第三,電子媒介和印刷媒介的物理特征不同。印刷媒介,譬如書,是一個有形的實物,書中承載的信息是固定的,不能改變;書必須單獨購買或借閱,找到它們需要花費時間和金錢。因此,通過印刷媒介的信息具有高度選擇性,一個學歷史的人不會去看關于物理的書籍,一本歷史書上也不會記載關于物理的內容。而電子媒介不同,電視機、電腦等,一個媒介承載的信息是成千上萬的,是隨時可以變化的,電子媒介上的內容并不具有太大選擇性。你可以在電視上看到歷史節目,也可以看物理節目。
第四,聯合因素。在印刷媒介時代,一本書不僅僅是傳播媒介,往往也是身份、地位的象征,代表著我們加入的群體。訊息和媒介之間的聯系為特定種類的書籍和雜志限定了特定的場景,專業的物理書代表了讀者物理專業的身份,只有具有物理知識的人才能進入這個場景。而收聽廣播節目、觀看電視并不能代表一個人的身份地位象征,因為在那里信息是稍縱即逝的,而觀看電視常常是私下行為,并不公開。
第五,參與的條件。書必須拿在手中,花費很大的注意力來閱讀。而電視或廣播則不需要花費太大的注意力。又如前文所說的,印刷媒介的接觸編碼復雜,所以書籍只能在小范圍傳播,一本暢銷書的銷量比不上電視節目的觀眾數量。
總而言之,電視創造的信息系統是“融合”的。它的參與條件低,容易被廣大觀眾接觸,在觀看電視這個過程中,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場景融合在了一起。梅羅維茨認為,“電視社會意義的重點不在于電視播放什么,而是其作為一種共享場地的存在。”電視成了一種新的公共領域,通過電視,窮人和富人,年輕人和老人,文盲和學者共享了相同的信息。
梅羅維茨認為,電子媒介產生的新場景推動了社會平等。通過對20世紀50、60年代美國女性主義和黑人民權運動的個案研究,他認為,原本家庭婦女生活在家中,不知道男性的公共生活是怎么樣的,而電視媒介混合了傳統的場景,導致女性在電視上看到了男性的節目,了解了男性的生活方式,她們從而共享了男性的觀念,意識到了自己的不平等地位,開始追求自身的平等。而黑人、同性戀等少數群體也是基于此開始慢慢爭取自身的平等地位。
第二個影響是男性氣質和女性氣質的混合。梅羅維茨認為印刷媒介具有細分化特征,男性女性的閱讀范圍不同,男性有男性專門的雜質和報紙。而在電視上男女卻收看相同的節目,出現了男女氣質的混合,女性開始中性打扮,剪短發、穿牛仔褲,而男性卻開始陰柔起來。
電子媒介的出現還導致權威感的失落。梅羅維茨認為權威實際上是一種“神秘與神秘化”,等級制度是基于排他的觀念,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其的神秘性。等級角色比常人更依賴于后臺演練,醫生不會在病人面前閱讀參考書,而政治家總是試圖隱藏自己的后臺區域,留給大眾權威、光明的一面。但是隨著電子媒介的普及,這些后臺區域被暴露得越來越多。隨著電視對領導人的跟蹤報道,他們的神秘感開始消失,變得丑聞纏身,民眾越來越難信服領導人的權威性。
電視同樣使童年開始消逝。隨著電視的普及,兒童和大人同看一臺電視,兒童不會滿足于僅僅看卡通欄目,他們也會看成人的節目。因此,成人的后區行為就暴露在兒童面前,兒童的童年開始消失。
G206.2
A
1674-8883(2015)18-0222-01
鐘惠朵朵(1990—),女,浙江紹興人,上海交通大學2013級新聞傳播專業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新媒體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