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曉蓓
(安康學院 政治與歷史系,陜西 安康 725000)
網絡新聞“標題黨”現象及對策探討
郭曉蓓
(安康學院 政治與歷史系,陜西 安康 725000)
隨著互聯網的不斷普及和廣泛使用,人們的生活學習和工作都已經離不開互聯網。近幾年,網絡媒體不斷發展,同時,媒體之間的競爭也日益激烈。因此,網絡新聞標題失范現象層出不窮。其中,新聞標題失范現象最嚴重的當屬“標題黨”,嚴重扭曲了新聞事件的真相,對社會大眾產生了很嚴重的誤導作用,不利于社會和諧發展。本文深入分析了網絡新聞“標題黨”現象以及危害,并提出解決“標題黨”行為的應對策略。
網絡新聞;“標題黨”;現象;對策
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它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使用工具。因此,互聯網逐漸發展成為第四媒體,互聯網利用其全球性、開放性以及共享性的特征,為新聞傳播提供了一條行之有效的新途徑。可見,互聯網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然而,互聯網是把雙刃劍,帶來積極作用的同時也給社會帶來諸多負面的影響。最突出的問題就是網絡新聞“標題黨”的不良現象。為了追求更高的點擊率,網絡新聞已經違背了原本的初衷,傳播一些虛假新聞,利用另類的標題來吸引網民的眼球,為自身獲取更多的經濟效益,對網民造成了嚴重的不良影響。
互聯網中的新聞包羅萬象,為了從眾多的新聞中脫穎而出,博取更多網民的關注和點擊,現在的網絡新聞逐漸違背了新聞報道的初衷,不注重新聞事件的真相,一味追求點擊率和曝光率,刻意使用醒目的新聞標題來吸引網民的關注。而這些醒目的標題,往往都不符合事件的真相,斷章取義。大多數網絡新聞慣用的伎倆就是通過凸顯部分新聞事實甚至捏造事實來增強自家新聞的賣點。當下網絡新聞在虛實詞匯使用方面一貫以詞匯敏感性為主要特征,利用充滿低級趣味性的詞匯來彰顯標題,嚴重缺乏文化底蘊和審美,然而越是這樣的標題越能夠成功吸引網民的關注。抓住網民的這一特性,網絡新聞逐漸走上了“標題黨”的道路。在傳播網絡新聞時,習慣性使用一些低級趣味的詞匯,仍然忽略了新聞事件的真相。對廣大網民造成了負面影響,不但沒有了解到事件的真相,而且扭曲了網民對事件的看法,不利于和諧社會的正常發展。雖然學界和業界都已經意識到“標題黨”網絡新聞的危害,但是一些主流商業網站仍然使用“標題黨”的形式來傳播網絡新聞。追根究底,因為標題黨式的網絡新聞有一定的受眾市場,能夠引起網民的情感共鳴。由于使用互聯網的人群具有很大的差異性,縱觀他們的共同點只有對娛樂方面感興趣。因此,只有極具娛樂性的新聞內容才能引起眾多網民的關注。在這種形勢下,網絡新聞會利用一些色情、暴力或者恐怖的充滿低級趣味的標題來吸引網民的眼球。久而久之,網民一直處在這種情感氛圍中,嚴重影響了他們的身心健康發展。尤其是對于學生群體來說,長期受到色情、暴力等不良網絡新聞的影響,不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嚴重影響了學生的成長和發展。
縱觀“標題黨”網絡新聞的種種表現,對于這些不具備任何營養價值的新聞,不僅嚴重浪費了網民的閱讀時間,而且阻礙了網民獲取其他新聞資訊的效率。“標題黨”網絡新聞就是利用醒目的標題來吸引網民的眼球,甚至出現題文不符合的現象,標題與新聞內容嚴重脫節,嚴重缺乏價值意義,不能給網民傳播有用的新聞信息。同時,由于“標題黨”網絡新聞的層出不窮,久而久之,導致網民對于這種網絡新聞產生厭煩的心理,錯過了一些具有真正價值的新聞信息。另外,受到社會大環境的影響,網絡新聞擬定標題時經常使用一些社會熱點詞匯,在標題中看到“富二代”、“小三”等字眼是屢見不鮮的,甚至還有一些暴力和色情等元素。長期受到這些不良新聞的影響,觸動了網民的神經,不利于網民樹立良好的心態,嚴重影響了社會的穩定和諧。有些網站為了進一步博取點擊率,除了有不良的標題,還配有不良圖片,對網民造成了視覺上的沖擊,不僅大大降低了網絡媒體的專業性和嚴肅性,而且嚴重影響了年輕群體身心的健康發展。
在當下這種社會大環境下,網絡新聞“標題黨”行為層出不窮。加上互聯網傳播速度之快和資源的共享性,導致社會大部分群體都受到不良新聞的影響。久而久之,嚴重阻礙了社會的進步與經濟的發展。由此可見,有效解決改善網絡新聞“標題黨”刻不容緩。
(一)規范網絡新聞標題,確保新聞價值有效實現
網絡新聞不能一味迎合大眾的品位,在遵循新聞報道原則的基礎上,再進一步實現網絡新聞的趣味性。尤其是在報道一些政治或者科技新聞時,應該嚴格使用規范化、專業化的詞匯,進行真實詳細的報道。例如,《裝備制造:太原直指“世界第一”》,改成《龍城加快轉型發展 裝備制造爭當世界老大》新標題。比較這兩個標題,雖然只存在一詞之差,僅僅只是把“直指”改成“爭當”,卻產生了天壤之別的意義,造成了報道失實。由此可見,傳播網絡新聞時,首先要確保新聞的價值,不違背新聞報道的根本意義,杜絕虛假或失實報道,不斷規范網絡新聞標題。
(二)應該加強新聞從業者的政治素養和職業道德建設
《中國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準則》對新聞工作者提出了明確的規定,在工作的過程中應該堅持科學宣傳,盡量傳播一些先進的文化,樹立積極向上的社會風貌,引導社會群眾塑造美好的心靈。同時,新聞工作者應該增強自身的社會責任感,在傳播網絡新聞時進行合理篩選,從根源上阻斷低俗新聞的傳播,多多傳播一些富有正能量的新聞報道。新聞工作者作為新聞制作、加工和傳播的主要人員,其貫穿于新聞傳播的每個環節,具有較強的能動性。因此,新聞工作者的政治素養和職業道德的高低直接決定了新聞的有效性。為了切實改善網絡新聞“標題黨”的行為,應該加強新聞工作者的政治素養和職業道德。新聞工作者擁有較強的政治素養,能夠從根源上阻斷網絡新聞傳播失范的不良現象,積極引導社會輿論。然而,提高新聞工作者的政治素養和職業道德是一項長期的工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應該建立相應的制度與法規進行適當的約束。同時,可以借鑒西方成功的經驗,參考西方新聞評議會的有效做法。新聞評議會是公眾自發組織的社會團隊,專門對新聞工作者進行監督,有效促進了新聞工作者嚴守職業道德規范,從而加強了新聞工作者的自律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三)鼓勵公眾積極參與到監督媒體的行列
廣大公眾作為網絡新聞的接受者,應該切實維護自身的合理權益。加強對新聞媒體的監督,不斷完善公眾對媒體監督的體制機制。在這種全面的監督體制下,網絡新聞媒體不得不重視社會大眾的反饋,從根源上阻斷網絡新聞“標題黨”等不良信息的傳播,真正有效預防了新聞失范現象的出現。有了社會大眾對新聞媒體的有效監督,切實幫助媒體認識到自身不足的地方,改變了以往新聞媒體一味注重追求經濟效益而忽視社會效益的不良傾向。在公眾廣泛而強大的監督力量下,有效遏制了“標題黨”等網絡新聞失范現象的出現。站在新聞媒體的角度上,公眾的有效監督進一步推動了媒體的不斷完善和發展,因此,媒體應該積極接受公眾的監督,認真地接受公眾的反饋,在制定決策時將公眾的反饋納入考慮范圍,切實解決“標題黨”等不實新聞的報道。
隨著互聯網的不斷普及,我國已經成為互聯網用戶最多的國家。眾所周知,互聯網作為一把雙刃劍,給社會大眾帶來積極影響的同時也造成諸多負面的影響。加上媒體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導致網絡新聞“標題黨”現象越來越層出不窮,對社會大眾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尤其是其中一些色情、暴力的內容,嚴重阻礙了年輕群體身心健康的發展,不利于社會的穩定發展。因此,必須加強對網絡新聞傳播的規范,從根源上阻斷不良以及失實新聞的傳播,努力營造出一種健康向上的網絡環境,給社會大眾多多傳播正能量,引導公眾樹立健康向上的心態,從而有效推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發展。
[1] 梁一戈,楊朝釗.淺析網絡新聞標題失范現象及對策[J].新聞世界,2013(09).
[2] 徐文靜.淺析網絡新聞的“標題黨”現象[J].重慶三峽學院學報,2009(01).
[3] 孫思媛,郭妍妍.網絡新聞標題的過度趣味化現象與對策[J].新聞世界,2013(08).
[4] 劉政序.從標題黨現象看網絡新聞趣味性與雅正性的平衡[J].新聞研究導刊,2015(05).
G213
A
1674-8883(2015)18-0227-01
郭曉蓓(1984—),女,陜西西安人,碩士,安康學院政治與歷史系助教,研究方向:哲學,社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