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琰琰 張心怡
(河北大學 新聞傳播學院,河北 保定 071000)
社交電臺類APP的用戶行為分析
——以“喜馬拉雅APP”為例
韓琰琰 張心怡
(河北大學 新聞傳播學院,河北 保定 071000)
移動互聯時代的到來為傳統媒體的發展帶來新的契機,作為傳統媒體的廣播電臺不僅利用移動互聯技術創建了移動網絡電臺,并且融入社交概念,開發出移動社交電臺應用。本文介紹了社交電臺類APP的興起及發展現狀,并采用問卷調查法對該類應用的代表“喜馬拉雅APP”的用戶進行調查分析,以期了解該類應用用戶的使用動機與需求,明確社交電臺類APP的發展前景。
社交電臺類APP;喜馬拉雅APP;用戶行為;用戶體驗
學界目前對于社交電臺沒有明確定義,一般認為,社交電臺是具有社交功能的網絡電臺。喜馬拉雅APP將社交、內容生產與電臺結合起來,制成了一款允許用戶進行個性化定制,有節目、有內容的電臺App。首先,喜馬拉雅APP是一個新型的聲音分享平臺。首頁主頻道分類廣泛,包括新聞資訊、音樂、有聲小說、社科人文等,并且支持通過網絡上傳分享;另一方面,喜馬拉雅APP是以聲音為媒介的社交平臺。
當前,“受眾時代”逐漸被“用戶時代”所取代,用戶成為各移動應用爭相搶奪的資源。本文擬通過喜馬拉雅APP的用戶行為調查來分析社交電臺類APP用戶的使用動機與需求心理。本文采用問卷調查分析法,本問卷共有190人參與,調查對象為下載并使用喜馬拉雅APP的用戶。
(1)用戶群分類。根據數據統計,該應用用戶屬性如下:男性用戶以73.38%的數據領先于女性用戶;用戶年齡年輕化,18歲~34歲的用戶占了90%以上;用戶的職業分布范圍較廣,數量較多的職業依次為學生(25.9%)、企業白領(16.91%)、專業技術人員(14.39%)、自由職業者(10.07%)等。根據發表內容的不同,可將用戶分為以下幾類:1)節目及電臺。該類用戶為媒體平臺,主要功能是發布聲音。例如,新聞類的熱門播主“今日頭條”、音樂類播主“新歌速遞”、歷史人文類播主“百家講壇”、知名傳統電臺節目播主“都市夜歸人”等等。這些播主發布的內容質量高、速度快,粉絲數量龐大。2)草根明星。這類播主專注于某個領域,粉絲量在幾十萬以上,這類播主發布的聲音內容主題明確,新鮮有趣。例如,專注于情感生活的播主小希982、絨絨,都是以聲音治愈人心的熱門播主。3)普通用戶。普通用戶都是普通人,這些用戶目的只是為了獲取信息和娛樂。他們大多創建了自己的私人電臺,但很少發布內容,主要以聽為主,并對節目進行轉采、分享和評論。
(2)用戶使用行為分析。本文主要針對草根播主及普通用戶進行分析。該部分主要從用戶使用原因、使用時長、使用場景及喜愛內容類型四方面進行分析。根據問卷數據統計分析得知:在使用原因上,用戶選擇喜馬拉雅APP的主要原因集中在“追隨喜愛的播主”以及“內容豐富”兩項,除此之外,強大的功能以及高下載量也是用戶喜愛該應用的重要原因;在使用時長上,超過60%的用戶每天都會打開喜馬拉雅APP一次及以上,下載之后很少使用的用戶幾乎不存在。同時,39.4%的用戶單次使用時長為30分鐘至1個小時,38.5%的用戶單次使用時長超過1個小時;在使用場景上,問卷調查顯示用戶的使用場景多集中在睡覺之前、乘坐交通工具、上班(課間)休息等這些碎片化時間;在喜愛內容類型上,近半數用戶選擇了綜藝娛樂,選擇電臺和有聲小說的用戶各占38%,其他依次為音樂、情感生活等。
(3)用戶體驗分析。1)內容質量。在內容的分類上,80%的用戶認為喜馬拉雅APP做得詳細明確,且85%的用戶對節目內容的整體質量(如專業性、流暢性、音質等)表示滿意。同時,有60%的用戶認為更新速度比較快。2)功能使用。數據顯示,用戶認為實用性排名前五的功能分別有下載功能(55.4%)、斷點續聽(44.96%)、離線收聽(44.96%)、定時關閉(35.25%)以及搜索功能(31.29%)。同時,90%以上的用戶認為這些功能很好操作,并不煩瑣。3)界面設計。調查顯示,82%的用戶對喜馬拉雅APP的界面設計表示滿意,而不足的地方主要在于界面布局以及動態界面的設計上,這與喜馬拉雅龐大的內容容量不無關系。
(1)移動互聯時代雖倡導“渠道為王”,但是作為“內容型”APP,豐富的節目資源以及對用戶多樣化需求的充分滿足,仍然是該類應用發展最重要的一環。無論傳統電臺入網、音樂類電臺、聽書類電臺還是社交類電臺,不管在應用上如何細分化,內容始終是電臺類APP的生存王道。
(2)“人人都是主播”,用戶創造內容;融入社交元素,增強用戶黏性。喜馬拉雅APP倡導“人人都是主播”的概念,鼓勵草根發布自己的聲音,滿足用戶需求的同時還豐富了內容資源。同時,喜馬拉雅APP實現興趣為主導的關系網和人脈為主導的關系網的交集。不僅如此,由于電臺類APP的應用一般集中在碎片化時間,為此喜馬拉雅APP增加的“斷點續聽”以及下載功能都在無形中優化了用戶體驗,增強了用戶黏性。
隨著4G網絡的鋪設及車聯網概念的興起,網絡電臺倍受青睞,移動電臺市場蘊含著巨大的發展空間。而社交電臺類APP“腳踏兩只大船”,“移動”和“社交”兩大領域的發展為該類應用提供了良好的用戶環境。深入研究用戶行為,探取用戶需求;改善產品設計,升級用戶體驗;在社交概念上狠下功夫,激活普通用戶群,掌握這重要的幾點,社交電臺類APP的發展將勢不可擋。
[1] 呂佳寧,魏芳.大數據下網絡視頻類用戶行為分析[J].新聞愛好者,2013(5).
[2] 耿小偉. K歌類移動應用的用戶行為分析——以唱吧為例[J].新聞世界,2014(4).
[3] 柳帆.新媒體環境下的社交電臺探析——以北廣菠蘿臺和人人網的聯系談起[J].新西部,2013(15).
G206.2
A
1674-8883(2015)18-0234-01
韓琰琰,女,河北石家莊人,河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新聞學專業在讀碩士。張心怡,女,河北唐山人,河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新聞學專業在讀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