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曄 倪靖雄
(云南大學,云南 昆明 650000)
劉易斯將社會劃分為傳統部門和現代部門兩部分,傳統部門是生產力相對低下的農業部門,現代部門是高生產率的工業部門。在傳統部門中,人口數量遠超過傳統部門所需要的勞動人口,收入僅夠維持基本生存水平。由于現代部門勞動生產率要高于傳統部門,因此在現代部門中更高的工資,能夠不斷吸引勞動力從農村向現代部門轉移。當農村中剩余勞動力轉移完畢以后,不會再有勞動力從農村移向城市,此變化節點稱之為劉易斯拐點。
在經濟研究中,通常以以下兩個特征是否出現為標準來判斷一個經濟體是否到達了劉易斯拐點:
1.勞動力市場一體化。隨著農村人口降低和人均收入的提升,原本有著明顯分別的勞動力市場逐漸一體化,城鄉勞動力市場轉化為單一市場。
2.人口出生率下降。在劉易斯拐點階段,總體人口出生率將呈現出下降態勢,人口紅利逐漸消失。
農民工工資水平的上漲和用工荒現象的出現讓國內部分學者認為中國的劉易斯拐點已經到來,但反對意見仍然存在。可以通過以下三個角度進行分析。
劉易斯拐點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兩部門邊際勞動生產率相等,這樣才能推動勞動力市場一體化,因此可以將邊際勞動生產率作為判斷是否到達劉易斯拐點的重要標準。邊際勞動生產率作為一種難以直接測量的變量,我們可以將平均工資之比近似看作兩個部門的邊際勞動生產率之比。根據2014 年中國統計年鑒的數據,得到如下表格:

從表格中能夠看到,不管用工荒是否出現,現代部門的工資水平始終維持在傳統部門工資水平的三倍左右。通過這些數據,可以認為現代部門勞動力的勞動生產率要遠遠高于傳統部門的勞動生產率,從這個指標上來看說明中國還沒有到達劉易斯拐點。這個數據正好符合目前國情,現代部門走的是傳統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僅僅通過勞動力投入的增加來維持經濟增長,缺乏生產力水平的提升,說明中國可能還沒有到達劉易斯拐點。
國內最早對劉易斯拐點進行研究的蔡昉學者認為人口撫養比是證明劉易斯拐點的一個重要指標。他認為轉折點在勞動年齡人口停止增長,人口撫養比不在下降的時候出現。根據2013 年人口和就業統計年鑒,得到人口撫養比如下:

從上圖可以發現人口扶養比從03 年到11 年一直在逐漸下降,沒有出現蔡昉學者認為的人口撫養比維持不變的狀態。2011 年撫養比的上升缺乏足夠說服力,可能是偶然因素導致,是否真的到達或者靠近劉易斯拐點還需要進一步的數據來驗證,所以從人口撫養比來看,劉易斯拐點應該還沒到來。
國內主流的剩余勞動力估算方法主要有直接觀察法,經驗分析法,工作日計算法等。各種估算方法的估算量雖有不同,但對于目前仍有剩余勞動力存在的看法較為統一。
結合以上三點可以認為農民工工資上漲問題與劉易斯拐點沒有直接關系,工資上漲、用工荒與大量剩余勞動力存在的矛盾現象是其他原因造成的。
要分析矛盾現象出現的原因,有必要結合當時的時間背景以及其他相關因素。結合當時的時間背景,可以找到以下幾個原因:
近幾年,中國糧食卻連續獲得豐收,在2011 年達到了原本2020年所規劃的產量。就業比重下降,糧食產量不斷提高的結果就是農民收入不斷提高,加上國家三農政策的補貼,傳統部門的收入有了質的飛躍。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會使得傳統部門工資曲線上移,高于原來的工資曲線,導致部分農民工選擇留守,基本工資上漲的同時勞動供給反而減少的矛盾將會出現。
由于生產技術的進步,傳統部門的勞動生產率不斷提高,現代部門因為采取粗放型增長模式,過于依賴“人口紅利”,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十分有限,導致兩部門的工資不但沒有拉開反而有所減少。由于農民工在城市從事的大多是苦,臟等相對較差的職業,在收入差距不變甚至減少的情況下越來越多的剩余勞動力選擇留守在家,勞動力供給的減少造成了工資水平的上升。
全球經濟危機導致08 年末很多中小企業經營狀況變差,很多企業選擇單方面辭退員工。農民工缺乏合同保障,被單方面解雇之后只能選擇返鄉。農業部2009 年1 月份的數據統計,當年提前返鄉的農民工達到了外出務工人員的15%以上,數量約2000 萬人左右。用工企業單方面解除合同必然引發農民工心里的抵觸情緒,加上經濟蕭條前景不明,農民工沒有足夠的動力在第二年回到現代部門的勞動力市場就業。
暫住證制度是人為導致二元經濟出現的重要原因。由于人為的將城市居民與農村居民區分開來,享受不同的社會福利待遇,農民工在城市無法享受到其勞動所應有的基本福利。戶籍制度導致了“留守兒童”問題的出現,同時也阻礙了農民工子女享受同等教育的權利。城市高昂的房價增加了農民工融入社會的難度,也降低了他們對城市社會的認同感。
09 年民工荒的原因非常復雜,其中可能還包含著由于產業結構調整所引發的結構性失業。由于大量傳統部門勞動力只是簡單的出賣勞動力,缺乏足夠的生產性技能,在產業結構調整的時候難以滿足用工單位的需要,最終導致勞動力市場工資上漲,但是適合的勞動力依舊十分缺乏的現象出現。
結合以上討論認為,2009 年民工荒和工資上漲的出現并不是中國劉易斯拐點到來所引發的,而是由其他因素共同引發,我們不能簡單的將其當成劉易斯拐點到來的證據。至于劉易斯拐點是否到來,什么時候到來,仍需結合其他現象和進一步的數據來綜合考慮。
[1]張宗坪.“劉易斯拐點在我國已經出現證偽”——“民工荒”假象分析[J].山東經濟2008(2):61-65.
[2]姚上海.“劉易斯拐點”突現:我國勞動力資源面臨重大轉型[A].江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8(6):96-102.
[3]宋岱.論劉易斯拐點與中國經濟選擇[J].人民論壇,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