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清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北京 100070)
縱觀當代世界經濟,一個國家的第三產業對該國經濟增長、就業促進以及國民生活質量提升的貢獻越來越大;與此同時服務貿易日趨蓬勃發展,發展態勢蒸蒸日上,已經成為溝通全球貿易活動和跨國企業生產與經營的必不可少且無可替代的橋梁;在世界經濟市場整合與全球產業結構升級的潮流中,各個參與貿易的國家都認識到服務貿易的重要地位和其難以取代的獨特的功能。服務業和服務貿易之所以在國際經濟與貿易領域得到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不僅由于這二者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逐漸攀升,并表現出大大超過第二產業制造業的發展趨勢,并且還在于這二者已經漸漸成為促進經濟效率提高與國民經濟增長的主導力量。我們可以看到:在可預見的未來,國際貿易市場上的競爭內容將從傳統的、普遍的、一般的貨物貿易漸漸轉向新興的、不可見的服務貿易。這對于各個貿易國來說,服務貿易的實力或許意味著該國未來國際貿易的前景,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該國在世界經濟之中地位。我們可以看出第三產業和服務貿易已經逐漸成為一個國家對外貿易的重要領域,也漸漸成為了世界經濟領域國際貿易市場上的新興的充滿活力的產品。這也就意味著一個國家第三產業和服務貿易發展到何種程度,具有怎樣的實力,對該國國民經濟的拉動和該國國際競爭力的提升的作用都具有巨大的力量,可以看到一個國家逐漸將產業發展重點逐步轉向第三產業正是其日益發展強大的符號。這對于中國一個具有產業結構轉型、服務業發展落后、服務貿易競爭力低下等問題的國家具有啟示性的意義。因此,本篇論文將把對中國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產生影響的因素作為主要研究對象,經過實證分析和研究以及對模型不足的討論力求為實現中國經濟結構發展轉型、產業結構升級的新時代賦予的發展任務,并抓住國際產業轉移和承接以及區域服務貿易自由化合作的歷史給予發展的機會,提出一些基于研究結果的政策性建議。
由于人類本身經濟活動發展變化過程原因,傳統國際貿易理論研究內容只包含了對貨物貿易的研究。隨著近年來服務貿易的興起和蓬勃發展,有關服務貿易的理論探索經歷了從無到有的過程。與服務貿易的理論研究開始在20 世紀70 年代,經過20 年的發展就瓜熟蒂落,成為體系的西方發達國家相對來說,我國對服務貿易研究可謂是姍姍來遲,同比西方晚大約20 年左右,而有關的理論著作則直到90 年代初才出現在學界。在服務貿易研究問世以來的70 年代至90年代的歲月中大部分西方學者也主要致力于將來自于貨物貿易著名的理論——比較優勢原理應用到服務貿易領域的研究:其中,梅爾文(1988)與迪爾多夫(1986)的研究方法非常有代表性,他們通過對服務貿易中的諸多若干生產要素的貢獻程度進行計算和衡量,然后對各服務貿易產業部門的要素密集度進行計算和衡量,最后把要素稟賦(factor endow ment)以及要素密集度(factor intensity)和比較優勢理論(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聯系起來,用這樣的方法來將H-O 理論(赫克歇爾-俄林理論)應用到了服務貿易領域。結論證實了著名的H-O 理論(赫克歇爾-俄林理論)對服務貿易具有適用性。在新的國際貿易流行的時代,研究者們發現規模經濟亦是對服務貿易競爭力具有促進作用的重要因素。克魯格曼(1991)對企業專業化水平以及消費者特定需求的研究表明,企業在固定成本下處于大市場中,越大的生產規模對平均成本有減少作用,這就是微觀經濟學中的規模經濟效應。在這種情況下,即使該國生產要素沒有比較優勢,規模經濟的效應也可以作為服務貿易的發展的推動力。沃仁和米歇爾等以信息部門為研究對象以對服務貿易競爭力的來源進行研究,結論證實規模經濟可以獲得較低的成本優勢(理查德·瓦格納,2008)。著名的哈佛商學院的教授邁克爾·波特(Michael E.Porter)是對產業國際競爭力來源以及影響因素研究的集大成者,赫赫有名的“鉆石理論”(Michael Porter diamond Model)是他眾多研究中極具代表性的理論之一。波特赫赫有名的“鉆石理論”(Michael Porter diamond Model)對我國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的研究也有一定程度的啟發和幫助以及推動作用。范純增等(2005)、萬先紅(2005)均對經過改進的服務貿易競爭力“鉆石模型”進行了論述和研究,其中萬先紅(2005)將政府作用作為基礎解釋要素。李楊等(2007)運用最小二乘法(LS 法)對中國服務貿易發展的影響因素進行了分析,研究結果表明國內第三產業發展和我國貨物貿易發展與服務貿易的提升有正向的關系。李秉強(2008)的研究具有國際視角:他認為更強大的服務貿易競爭力為整個亞洲區域性的整體發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機會,通過研究得到了對于例如中國等這樣的發展中國家來說,服務貿易競爭力與該國有國際貨物貿易發展水平以及外商直接投資(FDI)有負相關關系;與該國國民經濟增長、第三產業發展程度、第三產業基礎設施發展程度、人力資本水平、政府財政支出有正相關關系的研究結論。總的來說,我國國內對服務貿易競爭力的研究起步晚、時間短、理論創新較少且并未形成較為完善的、綜合的、系統性的研究。眾多文獻中鄭吉昌等(2004)進行修正波特“鉆石模型”的研究最為完善(圖1),該模型將機會、生產要素、需求條件、企業戰略、政府作用和相關支持性產業方面結合研究一個國家服務貿易的競爭力變動的原因。

圖1 鄭吉昌等修正的波特“鉆石模型”[2](MichaelPorterdiamond Model)
本文采取理論分析和實證研究結合的方法,基于計量經濟學原理和“鉆石模型”的理論基礎,選取了六個解釋變量來衡量模型中的四個重要變量和兩個輔助變量,借鑒計量經濟學原理對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的影響因素進行研究。力圖彌補只采用如TC 指數和RCA指數等指標來評價我國服務貿易競爭力,忽略由于選用指標的差異導致結論的差異性和偏向性問題的缺陷。
本文以“鉆石模型”(Michael Porter diamond Model)為基礎,選取對我國服務貿易競爭力有影響的因素進行研究,并使用計量經濟學研究原理。
被解釋對象為我國服務貿易的競爭力,一個國家服務貿易出口額往往可以代表該國服務貿易所具有的實力,因此本篇論文將使用第三產業出口總額來代表被解釋變量,即服務貿易競爭力,并由“ST”來代表。解釋變量中,使用人力資本來對服務生產要素狀況進行衡量。以人為本,人力資本實力的組成是由成年的并且經過一定教育程度的服務行業從業人員,因此本文對人力資本的衡量將使用擁有中專(包含中專)以上學歷的服務業的就業人數來代表,并由“HR”。再次,使用人均國民收入來對服務需求要素進行衡量。對國民經濟發展水平來說,GDP 是一個衡量準則,“財富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因此人均國民收入更能代表國家經濟發展水平,國民經濟發展水平將由人均GDP 來代表,記為“PGDP”。第四,使用貨物貿易水平和第三產業水平來對相關產業以及支持產業發展水平進行衡量。貨物貿易將使用貨物貿易出口總額來代表,記為GT,第三產業發展水平將使用第三產業產值與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來代表與衡量,為記為DL。最后,FDI 和第三產業開放程度來對企業戰略進行衡量。FDI將使用實際使用FDI 金額來衡量,記為FDI,第三產業開放程度將用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與國內生產總值比值進行代表,記為OD。
本文選取1987 至2010 年間的來自各個統計年鑒數據作為研究對象,并使用Eviews3.1 版本對模型的數據進行回歸和檢驗。數據來源參考如下:
服務貿易進出口額:《國際收支平衡表》;GDP、我國貨物貿易出口總額、第三產業服務業的就業人數、第三產業服務業的產值等:《中國統計年鑒》。

表1 變量的基礎數據
擁有中專及以上學歷的人口與總人口的比值根據1990 年和2000 年的人口普查統計數據(9.45%和14.75%)按照1987 年至1990年每年增加0.27 左右個百分點、1990 年至2010 年每年增加0.52左右個百分點,估算得出。
為了減少模型潛在的異方差問題,合理化模型,分別對上文選定的變量取自然對數。用lnST,lnPGDP,lnGT,lnFDI,lnOD,lnDL,lnHR 代表。
根據ADF 法對各個時間序列變量進行單位根檢驗,結果顯示各個水平變量的ADF 統計值全部顯著地大于在顯著水平為5%下的臨界值表明時間序列不平穩。對這些變量一階差分處理后的數據再次進行檢驗,結果顯示它們的ADF 統計量全部顯著地小于顯著性水平為5%的臨界值,表明水平變量lnST,lnPGDP,lnGT,lnFDI,lnOD,lnDL,lnHR 都服從I(1)過程。根據協整檢驗基本的思想:即使一組變量序列是非平穩的,但是只要它們的某種組合表現出穩定性那么這組變量序列之間存在長期穩定關系,即協整關系。常用協整檢驗方法E-G 兩步法一般適用于兩個變量之間的估計,當研究對象的變量個數超過兩個時,估計協整向量方面存在著不足。所以本文接下來先用E-G 兩步法對所選的六個解釋變量與被解釋變量之間的協整關系進行分別分析,再運用格蘭杰因果檢驗方法對六個解釋變量是否是服務貿易出口變動的原因進行分析。
1.服務貿易出口lnST 與人力資本lnHR。采用E-G 兩步法對二者進行協整檢驗(下同),普通最小二乘方法回歸結果如下:
lnST=-8.4647+1.8027lnHR
T 檢驗(一17.727) (28.823)
F 檢驗831.36 調整后R=0.9740 DW=0.593
對模型殘差采取ADF 檢驗方法進行單位根檢驗。殘差序列是平穩的表明兩個變量是協整的,即服務貿易出口額和人力資本水平之間存在長期均衡關系。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滯后階數為5,結果表明在顯著性水平為5%下兩個原假設都被拒絕,即人力資本的變化與服務貿易出口額的變化互為格蘭杰原因。
2.服務貿易出口lnST 與人均國民收入lnPGDP。采用E-G 兩步法對二者進行協整檢驗,普通最小二乘方法回歸結果如下所示:
LnST=-5.1490+1.5658lnPGDP
T 檢驗(-12.036) (24.484)
F 檢驗599.327 整后的R=0.9619 DW=0.8849
對模型的殘差進行單位根檢驗,表明殘差序列是平穩的,證明兩個變量是協整的,即服務貿易出口額和人均國民收入之間存在長期均衡關系。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滯后階數為7,結果顯示,在顯著性水平5%下可以拒絕原假設,可以說人均國民收入的變動與服務貿易出口額變動互為格蘭杰原因。
3.服務貿易出口LnST 與貨物貿易出口lnGT。與上述相同方法對二者進行協整檢驗,普通最小二乘回歸結果如下所示:
LnST=-2.1508+0.9971lnGT
T 檢驗(-11.4288) (39.8638)
F 檢驗158.914 調整后R=0.9867 DW=0.4472
對模型的殘差進行單位根檢驗,顯示殘差序列是平穩的,證明兩個變量是協整的,服務貿易出口和貨物貿易出口存在長期均衡關系。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滯后階數為2,顯示在顯著性水平為5%下可以拒絕原假設,即貨物貿易出口的變動是服務貿易出口額變動的格蘭杰原因。而對于原假設:LnST 不是lnGT 的格蘭杰原因的相伴概率為0.9280,即無法拒絕原假設。
4.服務貿易出口LnST 與第三產業服務業發展水平lnDL。同上方法,普通最小二乘回歸結果如下所示:
LnST=-25.4828+8.6253lnDL
T 檢驗(-8.3531) (10.0834)
F 檢驗101.659 調整后R=0.8150 DW=0.3678
對模型的殘差進行單位根檢驗,顯示殘差序列是平穩的,證明兩個變量是協整的,二者存在長期均衡關系。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滯后階數為5,結果顯示,在顯著性水平5%下可以拒絕原假設,可以說人均國民收入的變動與第三產業服務業發展水平變動互為格蘭杰原因。
5.服務貿易出口LnST 與FDIlnFDI。采取同上方法,普通最小二乘回歸結果如下所示:
LnSTT=-1.1151+0.8019lnFDI
T 檢驗(2.7293) (11.7636)
F 檢驗138.4168 調整后R=0.8666 DW=0.2115
對模型的殘差進行單位根檢驗,顯示殘差序列是平穩的,證明兩個變量是協整的,二者存在長期均衡關系。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滯后階數為5,結果顯示在10%的顯著性水平下可以拒絕FDI 不是服務貿易出口的格蘭杰原因的原假設,即FDI 的變動是服務貿易出口額變動的格蘭杰原因。而對于服務貿易出口不是FDI 的格蘭杰原因的原假設相伴概率為0.22102,無法拒絕原假設.
6.服務貿易出口LnST 與服務業開放度LnOD。方法同上文,普通最小二乘回歸結果如下所示:
LnST=2.0154+2.2161LnOD
T 檢驗(7.7160) (13.0991)
F 檢驗171.3340 調整后R=0.8820 DW=0.4136
對模型的殘差進行單位根檢驗,顯示殘差序列是平穩的,證明兩個變量是協整的,二者存在長期均衡關系。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滯后階數為5,結果顯示在10%的顯著性水平下可以拒絕原假設,即服務業開放度的變動是服務貿易出口額變動的格蘭杰原因。對于原假設:服務貿易出口不是服務業開放度的格蘭杰原因相伴概率為0.73717,無法拒絕原假設。
通過以上的協整檢驗和格蘭杰因果檢驗,可以得到六個解釋變量均與被解釋變量服務貿易出口之間存在著協整關系。其中人力資本、人均國民收入、貨物貿易出口額和第三產業服務業發展水平在顯著性水平為5%下是服務貿易出口額變動的格蘭杰原因;FDI 和服務業開放程度在顯著性水平為10%下是服務貿易出口額變動的格蘭杰原因。
本文僅僅對影響因素進行了初步性探討,仍有很多地方需要進一步推理、論證和改進。雖然模型產生了以下結論:人力資本水平、國民經濟水平、貨物貿易水平和第三產業服務業發展、FDI 和服務業開放程度均對服務貿易出口額造成影響,但是仍存在下述問題沒有解決,比如:在模型中提到的六個解釋變量中,哪些因素的影響力較大?哪些較小?所有這些影響因素分別究竟能為服務貿易出口額變動帶來怎樣數量級的影響程度?這些問題并未在本文中進行進一步研究、檢驗和證明。這就為下文提升中國服務貿易競爭力給出針對性地建議帶來了困難。
中國服務貿易競爭力總體較弱,但我們不能否認我國擁有一些產業在國際市場中有著不俗的表現。特別是一些特殊產業,如旅游行業:一個國家擁有的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是獨一無二的、是人類文明的發展與大自然融合的產物。這世界因為差異而豐富多彩,故此任何國家的旅游資源無法用統一標準去衡量,也就無從談起“比較優勢”這種概念。對這種行業服務貿易的發展與推動的研究顯然是需要進一步特殊的分析的法。然而,本文對中國服務貿易競爭力的分析是一個基于整體實力的分析和評估,這也就掩蓋了內部具體每一個產業的競爭力的實力,不能全面地反映每一個行業內部的問題。整體的研究導致不能給出準確的各部門實際競爭力的。如果分產業或者選擇幾個重點產業展開研究,就可以根據產業實際實力提出提高其競爭力的針對性的對策建議。
“‘鉆石體系’作為一個互為聯動的體系,其內部每一個因素都具有增強或改變其他幾個因素的表現的影響作用”[2],“‘鉆石體系’的每一個重要要素都相互依賴,每一個要素的影響都建立在其他要素的配合上”[3],“一個產業若要保持已經具有的競爭優勢并且持續提升之,主要依靠于關鍵要素的聯動、配合、增強,只有這樣才可以形成任何其他國家很難去模仿的產業環境。”[4]根據波特的研究成果表明:要去提升一個國家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所采取的政策應當是全面的、綜合的,不能是單一的、獨立的。我國的服務貿易擁有著并不強勢的國際競爭力,當今貿易自由化程度日益加劇并且范圍逐漸擴大、國內第三產業市場對外開發日趨強化的大背景下,服務貿易發展面臨著嚴酷挑戰。故此本文的現實意義在于研究結果可以為提升中國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舉出若干相應政策性建議。
從實踐角度看來,首先選擇發展根據發達國家經驗啟示的依賴中間需求而推動的行業進行投資和引導。主要包括但不限于金融業、保險業、信息服務業、運輸業、通訊業等行業。而世界范圍內迅速崛起的第三產業實力利于和充分發揮一個國家自身潛在的比較優勢,提高服務貿易出口量以增加國際貿易收入,這是一種綠色環保的方式推動了國民經濟發展并得到可持續發展的結果。其次要大力發展隨著國民生活質量提高繼而對居民消費需求有提高作用的行業,包括但不限于醫療衛生事業、娛樂業以及房地產業。從實踐角度上看來,目前階段以上行業發展規模不大,服務產品質量并不高,然而隨著新時代下城市化進程速度的加快勢必會導致消費者對這些行業產品需求的提高。從理論角度看來,服務產品的需求的擴大對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起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作用。
羅德尼(1995)認為,一些服務產品如:通訊、娛樂等行業提供的服務產品的需求收入彈性大于1。也就是說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國民收入的提高,以上這些服務行業的發展前景很好,會是國際市場上競爭激烈的領域。
服務貿易和貨物貿易是緊密相連的、相輔相成的、彼此相互促進發展的。且根據論文模型測算得到的數據:他們二者具有長期均衡關系,且貨物貿易的變動是服務貿易出口額變動的格蘭杰原因。也就是說一個國家貨物貿易的發展和擴大對提升該國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因此,我國應重視發展服務貿易在拉動國民經濟發展起到的作用,適當的提升服務貿易在對外貿易中的地位。通過先進的技術、創新的管理方式和資本投入來提高服務貿易的勞動生產率。以服務貿易的發展和深度升級帶動促進國家產業結構升級;以擴大貨物貿易的出口的方式帶動有質量的服務貿易的出口量,繼而產生拉動國內就業水平、提供了新的經濟增長點的效果,產生良性經濟增長的循環。
[1]鄭吉昌,夏晴.服務貿易競爭力:影響因素與模型.價值工程,2004年04期.
[2][3][4]邁克爾·波特著,李明軒等譯.國家競爭優勢,華夏出版社.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