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舒寧

臺“國防部長”高廣圻
春節前夕,臺灣軍方高層進行人事大調整。包括“國防部長”、參謀總長以及陸海空三軍司令等,7位上將6人職務發生變動,規模之大堪稱臺軍史上之最。
1月27日,臺“國防部長”嚴明請辭獲準,馬英九隨后任命參謀總長高廣圻接任“國防部長”一職。受此牽動,陸軍司令嚴德發升任參謀總長,遺缺由“國防部”副部長邱國正調任;空軍司令劉震武接替邱國正,劉震武的遺缺則由“國防部”常務次長沈一鳴升任;副參謀總長李喜明調任海軍司令,海軍副司令蒲澤春調任副參謀總長兼執行官。
這次調整中,最受關注的當屬新任“國防部長”高廣圻。自馬英九上任以來,高廣圻一直被外界視為“國防部長”的重要人選。但由于其弟高朗是馬政府的核心幕僚,曾在“總統府”任副秘書長,兄弟倆刻意保持低調,怕被說靠裙帶關系受提拔。而向來有“潔癖”的馬政府,也不愿過度提拔高廣圻。所以在經過近7年的等待之后,高廣圻才得以接任“國防部長”一職。
現年64歲的高廣圻出身海軍,畢業于臺灣海軍軍官學校1973年班、美國戰爭學院1996年班,曾先后擔任臺海軍“正陽艦”“綏江艦”“鐘山艦”“龍江艦”等艦艦長。1991年,他遇到了軍旅生涯中的伯樂,時任參謀總長的劉和謙。當時,高廣圻被任命為總長辦公室參謀主任。劉和謙行事大開大闔,而高廣圻卻處事低調謹慎,二人曾被認為是海軍內部最“不可思議”的組合。正是在跟隨劉和謙期間,高廣圻學習和積累了各軍種作戰經驗,開闊了視野,為他日后晉升打下基礎。1996年1月,高廣圻晉升少將,任參謀本部計劃參謀次長室第一處處長,后任海軍總部通電處處長。1998年12月,他升任海軍總部戰斗系統署署長。
2001年1月,高廣圻任驅逐第一艦隊(124)艦隊長,并率海軍“遠航訓練支隊”赴太平洋島國馬紹爾及中美洲6國訪問,創下多項遠航紀錄。雖在返程途中,有軍官與當地居民進行不法交易,違反了軍紀,但這并未影響他晉升。
2003年 12月,高廣圻以黑馬之姿調升“國防部”戰略規劃司司長,令很多人大跌眼鏡。據說,在海軍這一波的調動名單中,原本沒有高廣圻,但在高層人士關切后,時任“防長”的湯曜明大筆一揮,讓擔任“國防部”作戰助理次長的高廣圻順利晉升中將,并接任該職。
其實,高廣圻得到提拔,也有其“過人之處”。有同僚曾評價說,高廣圻不管擔任何職,做事都周到細致,深得上司喜愛。他奉命陪同首長到“立法院”做報告時,往往會冷靜觀察“立委”質詢的內容,主動向首長提供背景資料。在擔任戰略規劃司司長時,也經常跟媒體和“立委”溝通重大軍購案、“國防”組織調整案等,給“立委”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2005年,高廣圻升任海軍艦隊司令,直接統轄海軍所有主戰兵力。2006年,又被時任“國防部長”李杰調回臺北接任常務次長;2007年在李天羽部長任內,又出任副參謀總長,升為二級上將。2009年,高廣圻升任海軍司令,后又“回鍋”參謀本部擔任執行官,令外界頗為意外。
2012年馬英九連任后,高廣圻調任“國防部”軍備副部長。2013年7月,臺灣士官洪仲丘在軍中關禁閉時,因不當操練猝死,引發社會不滿。時任“國防部長”高華柱引咎辭職。當時外界就將高廣圻視為可能的接班人,結果上層卻挑選文職副部長楊念祖接任。不料,楊念祖剛上臺就因卷入論文抄襲事件而下臺,外界再度猜測高廣圻會接任。可最后出任部長的卻是嚴明。當時輿論認為,嚴明能力一般,能做部長恐怕連他自己都沒想到,所以馬英九宣布任命時,嚴明只有“全力以赴”4個字回應。而他任上的表現,也確實不太令人滿意。其主導的“國軍”大裁軍計劃,就因軍方內部不買賬,導致計劃一再拖延,最終下臺時也未定案。
高廣圻即將屆齡退伍,終被挑選接任“國防部長”,如無意外,他將會是馬英九任內的最后一任部長。
新任臺軍參謀總長嚴德發,1953年生于臺灣,祖籍南京,曾就讀于臺灣陸軍軍官學校1964年班、陸軍學院1975年班、戰爭學院1978年班。先后擔任過249師師長、裝甲學校校長、陸總部參謀長、第八軍團指揮官、陸軍司令等職。
嚴德發最為人所知的功績,就是在臺灣“八八水災”中的優秀表現。2009年8月,臺灣遭受幾十年一遇的“八八水災”,造成上百人傷亡。時任陸軍第八軍團指揮官的嚴德發臨危受命,指揮救災,獲得一致好評。嚴德發也因此獲稱“八八將軍”,并在馬英九網上的視頻專欄“治理周記”中出鏡,被軍中視為明日之星。

臺軍參謀總長嚴德發
2011年初,嚴德發升任陸軍副司令。7個月后就晉升為二級上將,并出任“國防部”參謀本部副參謀總長,外界稱此次提拔與“八八水災”兩周年不無關系。而在洪仲丘事件發生后,沒當過司令的嚴德發又被提拔為“國防部”副部長,幾個月后又調任陸軍司令以補足資歷,可見馬英九對其栽培之心。
軍中仕途一路順暢的嚴德發,也遭遇過小危機。據說,他任副參謀總長兼執行官期間,曾發生傳真機保密器附屬啟動保密卡遺失事件。雖“國防部”否認與其有關,并以行政處分懲處了相關人員,但外界質疑該事并沒有依照“國家機密保護法”相關規定法辦,就是因為涉及上將才大事化小。
而更換的陸海空三軍主帥中,陸軍自然最被關注。目前臺現役的7位上將,保持著陸海空3: 2: 2的比例,從中也能看出陸軍的重要地位。
新任陸軍司令邱國正今年60歲,畢業于臺灣陸軍軍官學校1976年班、陸軍學院1989年班等,曾任參謀本部作戰次長、陸軍第六軍團指揮官等職。后調任相對冷門的后備司令,外界一度以為他的軍旅生涯已到終點,但2012年,他接任“國防大學校長”并晉任上將,仕途峰回路轉。隨后,邱國正又調任“國防部”軍備副部長,這一大跨步令外界驚訝。
邱國正一向很低調,但卻差點因為兒子栽跟頭。去年,臺軍情局內升劉德良當局長,隨即有人檢舉,稱劉德良能晉升主要是因為他特別照顧了邱國正在軍情局任職的兒子。據稱,邱國正的兒子因表現優異,才化名被送到外國進修。其身份曝光后,“國防部”基于安全考慮,只能急召回來,結束培養計劃。對此,邱國正對記者解釋說,他之前根本不知道兒子報考軍情局,是兒子報到時才得知此事。平日里,他對兒子的工作從不過問,更別提照顧了。
新任海軍司令李喜明和邱國正同年,畢業于臺灣海軍軍官學校1977年班、海軍指參學院1992年班等,曾任“拉法葉”艦124艦隊長,“國防部”作計室助次兼執行官、部長辦公室主任等職。2007年,在“國防部長”李杰提拔下晉升中將。外界認為,他經驗豐富,可以從全局上掌控海軍的建設規劃。
新任空軍司令沈一鳴比邱國正小兩歲,曾就讀于臺灣空軍軍官學校1979年班、空軍學院1992年班等。沈一鳴擔任過駐外武官,外語很好,歷任空軍第499聯隊聯隊長、空軍作戰指揮部指揮官、“國防部”副參謀總長、“國防部”常務次長等職,資歷豐富,空軍內部對其評價很高。

這次臺灣軍方高層人事調整,是馬英九任內規模最大的一次。反對人士批評馬英九是“鏡中找人”,如此大規模調動,只是為高廣圻一人鋪路。但更多評論認為,這實則是馬英九對各方力量考量與平衡的結果。
從軍種上看,“國防部”形成的新權力核心中,部長高廣圻出身海軍,參謀總長嚴德發來自陸軍,副部長劉震武來自空軍,剛好顧及軍種平衡。而從前任“國防部長”來看,高華柱是陸軍,嚴明是空軍,輪也該輪到海軍了,而且高廣圻資歷完備,接任部長也順理成章。
此外,馬英九這次人事布局,也另有深意。央視國際援引臺灣中央社的報道稱,這次調整也是為了推動臺灣的自造潛艇計劃。據了解,臺灣目前有4艘柴電潛艇,其中兩艘是在二戰期間研制和生產的,另外兩艘生產于20世紀80年代。從2001年開始,臺灣就希望從美國采購新型潛艇,但是至今已歷經了小布什和奧巴馬兩位總統,潛艇采購計劃依舊毫無動靜。對此,臺灣也在多種場合表示,希望能夠自主研制潛艇,并得到美國的技術支持。這次由出身海軍的高廣圻來接手臺灣防務部門的負責人,外界分析認為,他有可能和現任海軍部門負責人、本就出身潛艇部隊的李喜明進行配合,在將來積極推動臺軍自制研發潛艇的計劃。
民進黨智庫“新境界文教基金會”防務政策咨詢小組召集人陳文政撰文稱,這波軍方人事布局是很好的安排,因為新任“國防部長”高廣圻和參謀總長嚴德發做事沉穩,是很中立化、專業化的將領。他認為,這波安排的重點應該是“維穩”,“國防部長”及參謀總長的責任是承擔“總統大選”前一年的臺灣安定,保證從新領導人產生到接任的過渡期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