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 鋼
江南“白富美”的數控“高度”—— 記全國勞動模范、江南工業集團公司員工楊芳
■ 方 鋼
在技術技能這條崎嶇的道路上,楊芳攀登了二十多年,寫下了勤奮敬業、癡迷技術、勇于擔當的詩行;她如同一株散發著清香的紫羅蘭,在芬芳了“江南”的同時,也美麗了自己。

一名女性若是“白富美”,同時還有“高度”的話,那定然是完美的化身。在中國兵器集團江南公司就有這樣一名女性,集“白富美”和“高度”于一身,她是誰?她就是楊芳。楊芳是江南公司數控加工分廠的一名數控銑工、共產黨員。她曾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多種榮譽稱號,近日,她又獲得了“全國勞動模范”光榮稱號。
一人幾度播芳全國,楊芳憑的是什么?同事們認為:楊芳憑的是“白富美”——白于品性,富于實踐、思維和創新,美在奉獻和心靈。多年來,她用“白富美”全力提升著公司在數控領域的“高度”——將自己打造成為了高技能人才、制造出了系列高端產品、傳授高新技術給后來的攀登者。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不到17歲的楊芳進入了江南公司。在這個以機械加工為主的公司,楊芳選擇了銑削加工崗位。當時的她與大多數兵工人一樣,認為學好了機械加工技術,就能報效國防事業,下可安身立命,上可建功立業。
工房里,她跟著師傅們“摸爬滾打”,學習成型刀的刃磨、量具的使用、工件的銑削等“十八般武藝”;工余時間,她當起了“居里”夫人,“宅”在“書齋”里,靜下心來學習《機械制圖》、《銑工工藝學》等專業理論知識。幾年的磨礪,她成為一名“工藝理論熟熟的、實際操作溜溜的”銑工能手。
1992年,江南公司第一臺價值幾十萬元的數控銑加工設備落戶在楊芳所在的班組,并確定由她來操作。面對先進的數控加工設備,她感受到了很大的壓力。因為這臺設備的標識說明和電腦操作程序全是英文。而她的英語底子薄、電腦基礎差,對于數控技術又是 “門外漢”,當時公司也沒有這方面的專家,一切都只能從零開始。
怎么辦?困難是彈簧,你軟它就強,你強它就軟。于是,楊芳相繼購買了一些有關軟件、工藝等方面的書籍和資料,對照數控設備進行實踐和摸索;同時,還利用公司外送培訓的機會向專家學習。
剛參加培訓時,一串串數控專業術語讓她聽起來云山霧罩。但她咬咬牙,仍然專注地學習,因為她敏銳的意識到:數控技術是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若企業快速發展了,而員工不盡快成長,員工會被淘汰。
超前意識、憂患意識使她加快了學習的步伐,幾年后,楊芳獲得了湖南科技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相關專業的大學文憑,不僅使自己的工藝理論水平實現了飛躍,而且數控操作技能也突飛猛進。
2004年,楊芳代表江南公司參加湖南省首屆數控技能大賽,首次參加省級大賽,她就獲得了第三名,成為大賽獲獎的唯一女選手。多年來,在江南公司的培養下,她一步一個腳印,跨越了從初級工到公司首席技師等多個技術等級,目前已是兵器集團公司的關鍵技能帶頭人;此外,她還是“享受國務院頒發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湖南省職業技能鑒定委員會專家委員,國防科技工業“511”專業人才;曾受到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賀國強的親切接見。
2012年,江南公司派她去德國等西方國家學習先進的數控技術。異國他鄉,她全情投入到學習之中,在發達國家的“游學”經歷,進一步拓寬了她的國際視野。
2013年,江南公司首個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楊芳技能大師工作室及勞動模范工作室成立。該工作室由17名管理、技術、技能線上的骨干人員組成,號稱“精英聯盟”。工作室的成立標志著江南公司高技術、高技能人才從此有了一個切磋和傳承技藝、交流互動的平臺。
昔日的“小辮子”——楊芳,終于成為了技術技能的“領頭雁”。國防建設的“頂梁柱”。
個人的夢想只有和企業的夢想形成交集才會更有意義。近年來,隨著國家國防實力的增加和軍轉民力度的加大,公司的科研試制任務和民品開發力度也不斷加強,大量高科技產品落到了該廠數控加工中心。這是一種全新的挑戰。

面對挑戰,楊芳在數控領域的王國,共振著工藝理論和操作技能的雙翼,盡情翱翔。最終讓高端產品能夠由圖紙變為實物,從而輕松著地。
針對高新產品的特點,楊芳將CAD/CAM軟件、Matercam軟件、宏程序編程系統等當今世界最前沿的加工手段有機的結合起來,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加工技術,并貫穿于整個生產過程中。
國家某重點工程關鍵零部件,其外形結構極為復雜,由多個不同角度,不同方向的斜面、圓弧面等異型面組成,具有加工面多、加工難度大、易變形、工藝路線長、刀具成本高等特點。楊芳主動請纓,要“啃”這塊“硬骨頭”。
于是,她巧妙設計、制作了專用夾具和專用刀具,并利用數銑設備精心編制了加工工藝和加工程序。為了驗證程序,比較刀具銑削效果,測量工件尺寸,她常常忙到深夜一兩點,實在累了,就在車間的椅子上靠一會兒……經過一個多月廢寢忘食的奮戰,產品完全達到試制要求。
2014年,多個品種的科研產品在數控分廠進行試制,楊芳負責15個項目的零件數銑加工及程序編制、工藝施工等。其中Z產品零件的材料為硬度極高的TC11鈦合金棒,待加工的螺紋孔極深,且各螺紋孔底部均無退刀槽,用傳統的螺紋加工方法均不能湊效。
怎么辦?楊芳經過認真分析后,決定在立式加工中心上采用螺紋銑削替代傳統的螺紋加工方法。她選用機夾螺紋車刀桿替代了絲錐、板牙等傳統的螺紋加工工具,同時利用國際最先進的CAD/CAM軟件進行建模和編程,此外運用宏程序和機床局部坐標功能,使加工程序簡潔高效。最終使加工出的零件完全達到了圖紙要求,為產品定型和批產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近5年來,楊芳先后承擔了航空吊艙精密制造、航母某部件制造、高速列車動車組核心零部件制造等50多項科研試制生產任務,參與了這些產品從工藝制定、工裝設計到零件試制,最終進行批量生產的全過程。
這些部件都具有材料特殊、精度要求極高、形狀極其復雜、形位公差要求極嚴等特點。面對眾多難題,楊芳從工藝流程的制定、工裝夾具的設計、工藝參數的確定、產品加工程序的編制等方面想辦法,提出合理化建議46條,并用一系列獨創性的方法解決了加工難題。其中《關于鑄件復雜孔系加工的操作方法》和《螺紋銑削方法在鈦合金產品上的應用》獲技能創新二等獎。目前,這些產品每年能為公司創造2000多萬元的經濟效益。
此外,楊芳還牽頭組織技能大師工作室的成員攻克技術難關。2014年,她率領技能大師工作室成員參與軍品科研項目18項,民品項目11項,完成創新成果4項,發表論文2篇,申報專利1項,總結技能操作法2項,提合理化建議62條,累計編寫標準或作業指導書32項;共完成600余種零部件的科研工藝與試制任務,為企業累計節創效益520.7萬元。
在練就自身高超技術、技能的同時,楊芳一直是江南公司“傳、幫、帶”工作的積極參與者,她總是毫不保留的將自己的技術、技能傳授給公司眾多的員工。
面對“教會徒弟,餓死師傅”的陳腐觀念,她的觀點是: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不僅自己要掌握先進技術,還要和大家一塊分享,不能“雪藏”。她充分利用數控加工中心和技能大師工作室這些肥沃的“黑土地”去培養眾多的“金藍領”人才。
數控加工中心成立初期,數控加工中心的員工大都是剛剛從事數控加工的新手。于是,她就手把手地教他們如何操作數控設備、如何編制程序、如何裝夾工件等,直至他們能加工出優質的產品。
目前,楊芳所在的數控加工中心擁有高精度數控設備70多臺,設備資產總值達2億多元。如何充分利用設備,推廣新技術,更新知識層面,提高操作人員技術素質呢?
首先,她經常在操作一線向員工們介紹、推廣當前最先進的操作編程方法;其次,組織各崗位技術尖子,積極開展“傳、幫、帶” 活動,指導眾多操作人員學習工藝技術等專業知識,使數控加工中心成為有教員、有學員、有項目、有設備條件的“練兵”基地;另外,在接到一些復雜零件的加工任務后,她會召集大家一起討論工藝、工裝路線,讓最前沿的加工方法和技術很快地應用在生產之中。
2014年,湘潭市“金藍領”工程中的數控加工培訓在江南公司舉辦,楊芳率領技能大師工作室的多名成員參與教學培訓,將自己所掌握的技術技能傾囊相授,她采取理論培訓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法,進行言傳身教,學員們紛紛表示收獲很大。僅去年,楊芳和工作室成員累計開展培訓、學術交流講座359學時,培養技能人員數量235人次。此外,她還為來自國防科技大學等高校的多批學生講解數控機床、工藝、制圖等理論及實踐課程。
如今,楊芳已成為公司“傳、幫、帶” 活動中最智慧、最具親和力的“喜羊羊”。她所帶的徒弟中,有的已成為了技師,有的獲得湖南省“五一”先鋒、湘潭市“芙蓉百崗明星”等榮譽。
在技術技能這條崎嶇的道路上,楊芳攀登了二十多年,寫下了勤奮敬業、癡迷技術、勇于擔當的詩行;她如同一株散發著清香的紫羅蘭,在芬芳了“江南”的同時,也美麗了自己。
(作者單位:湖南湘潭江南工業集團公司黨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