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方 瑩
(安徽大學商學院 安徽·合肥)
黨的十八大提出了“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表明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重要戰略支撐,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我國企業的主要出口產品為勞動密集型產品,在面對國際市場價格波動時,這些產品的抵御能力較弱;與此同時,當遇到發達國家采取反傾銷等貿易政策時,企業會失去競爭優勢,面臨更多的挑戰。因此,為了減小壓力,提升出口貿易的競爭力,企業必須不斷縮小與發達國家的技術差距,將技術創新作為擴大出口的第一要務。本文遵循目前較為普遍的企業創新能力衡量辦法,將創新能力分為創新資源投入能力、創新管理能力、創新傾向、研究開發能力、生產制造能力、市場營銷能力六個方面,利用中國大中型工業企業2000~2013年的統計數據,深入探討每一種能力與出口貿易的關聯性,進一步分析企業創新能力對出口的影響。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不斷加深,走上國際化道路的企業正逐步增多。為了擴大企業的出口,企業需要提升其核心競爭力,而創新能力作為當前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提升企業的創新能力會對企業的出口產生顯著影響。在企業創新能力與出口的關系研究中,有學者認為兩者存在相互促進的關系;也有學者認為企業的出口與自主創新具有復雜而密切的關聯。
出口貿易的技術溢出對創新能力的影響一直是專家學者討論的焦點,已有學者證明我國出口貿易對國內非出口部門的技術溢出效應主要集中在工業制成品出口部門,且出口貿易通過技術溢出能夠對地區的技術創新產生積極的影響。王明成認為企業創新能力分為原始創新能力和實用技術的創新能力,出口對于增強我國實用技術的創新能力具有積極作用,而對我國原始創新能力沒有顯著的促進作用。
一個企業為了追求壟斷利潤,首先需要在技術上打敗對手,憑借一段時期的技術領先,擴大其產品的出口額。鑒于此,各貿易國需要不斷地努力開發新產品以縮小與其他經濟體之間的差別。因此,不少學者都認為技術能力越強的企業出口績效越好。Hatch和Dyer認為人力資源的優劣會影響企業的績效,受教育程度較高的員工在吸收和學習的能力上會明顯優于受教育程度較低的員工。然而,國內學者謝軍認為單獨的技術人員的增多只會對出口績效產生負面影響,而在信息技術與技術性人力資源和技術創新能力交叉作用時,才會對出口績效產生積極的作用。
近30年學術界對出口做了大量研究,試圖找出影響出口的決定因素,然而從相關文獻的綜述可以發現:盡管多數研究相對成熟,但有關企業創新能力對出口影響的研究仍然較少,有待進一步考究。
(一)方法介紹。灰色關聯分析方法與其他統計方法相比,對樣本容量的數量要求低,對數據的規律性無特別要求,計算量小且易于編程實現,通常不會出現量化結果與定性分析結果不符的情況。因此,灰色關聯度分析對于一個系統發展變化態勢提供了量化的度量,非常適合動態的歷程分析。

表1 指標選取

表2 無量綱化處理后的母序列與子序列
(二)指標選取與數據來源。目前,對企業創新能力評價較為普遍的一級評價指標體系包括創新資源投入能力、創新管理能力、創新傾向、研究開發能力、生產制造能力、市場營銷能力。本文從定量角度考量企業創新能力對出口的影響,由于創新管理能力和創新傾向屬于定性指標,無法在統計年鑒上找到數據,因此剔除這兩項需要從定性角度考量的指標,著重從創新資源投入能力、研究開發能力、市場營銷能力和生產制造能力四個方面選取指標構建企業創新能力的評價指標體系。具體指標選取如表1。(表1)

表3 絕對差序列

表4 灰色關聯系數

表5 各指標與出口的灰色關聯度
由于2013年中國大中型工業企業工業銷售產值數據缺失,因此本文采用年均增長率的方式算出2000~2012年X5的年均增長率為25%,從而得出2013年的X5=734604.16。其余數均來自《中國統計年鑒》。
(三)數據處理
1、對母序列及子序列的無量綱化處理。以2000年的數據為基準數,經數據變換后的序列如表2。(表2)
2、求絕對差序列。經處理后得到如表3的數據,△max與△min分別為的絕對差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表3)
3、計算灰色關聯系數。灰色關聯系數是關聯程度的衡量尺度,是灰色關聯分析方法中最關鍵的一步,計算結果如表4。(表 4)
4、計算灰色關聯度。根據經驗,當ρ=0.5時,灰色關聯度大于0.6時結果就較好,灰色關聯度越接近1,關聯程度越大。

5、計算各指標與出口的灰色關聯度及排序。將代表同一類指標的灰色關聯度取平均數得到如表5所示數據。(表5)
將各指標與出口的灰色關聯度排序得:γ4>γ3>γ1>γ2。
隨著高科技時代的到來,日新月異的科技對生活的影響持續擴大,企業能否通過實現自主創新來打開世界貿易的大門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借助了2000~2013年中國工業企業的時間序列數據,采用灰色關聯度的計算方法對出口貿易與企業創新能力中各一級指標的關聯度進行了計算,得到了如下結論:
(一)γ1為0.8974,表明企業創新資源投入能力對出口具有顯著影響,其中γ01與γ02數值相差無幾,說明不管是企業研究與試驗發展人員全時當量,還是企業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對出口的影響程度大致相同。這是因為擁有豐富經驗和學識的企業員工可以傳遞良好的企業文化,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而這些都會對企業的出口競爭力產生重要影響。
(二)γ03代表企業專利申請數與出口的關聯度,γ04代表企業有效發明專利數與出口的關聯度,它們為研究企業研發能力與出口的關系提供了重要依據。研究顯示兩者平均數γ2為0.8056,說明了研發能力對出口貿易的影響顯著,但相比于其他幾項關聯度,其影響系數較低。
(三)γ05反映了生產制造能力與出口的關聯度,其系數值為0.9453,這對于促進企業積極提高生產制造能力有重要的作用。企業的生產制造能力體現在產品的生產制造水平上,高水平的生產制造能改善原有產品的品質,幫助企業獲取更強的出口競爭力。與此同時,隨著生產制造水平的提升,高附加值產品在出口總量中所占比重逐漸增大,出口商品的結構也隨之發生變化。
(四)主營業務收入作為市場營銷能力的主要指標,γ06體現了市場營銷能力對出口的影響程度,其數值γ4達到0.9479,說明市場營銷能力對出口的影響最大,高于其他能力對出口的影響。高水平的營銷有利于企業在競爭激烈的國際市場上爭取更多顧客、提高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同時可以幫助企業拓寬出口渠道,實現最優出口。
(五)將關聯度排序得:γ4>γ3>γ1>γ2>0.6。各創新能力指標與出口的關系度均大于0.6,說明各指標對出口均有顯著影響。而從排序可以看出:出口貿易在很大程度上受市場營銷能力的影響;創新資源投入能力和生產制造能力對出口的影響程度相近,低于市場營銷能力對出口的影響;相對而言,研發能力對出口也有影響,但影響程度不大。
[1]傅家驥.技術創新學[M].清華大學出版社,1998.
[2]劉丹鷺.服務業國際化條件下的創新與生產率——基于中國生產性服務企業數據的研究[J].南京大學學報,2013.6.
[3]魏龍,李麗娟.技術創新對中國高技術產品出口影響的實證分析[J].國際貿易問題,2005.12.
[4]黃志勇.FDI、國際貿易與國內企業的創新能力[J].財經科學,2013.4.
[5]Hatch NW,Dyer JH.Human Capital and Learning as a Source of Sustainable Competitive Advantage[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4.25.
[6]謝軍.技術能力與企業出口績效間關系的經驗性研究[J].華東經濟管理,2008.1.
[7]寧振宇.淺析我國企業營銷能力的現狀及衡量指標[J].中共南寧市委黨校學報,2006.4.
[8]李漢君.技術創新對中國出口商品結構的影響——基于技術含量視角的實證分析[J].國際經貿探索,2012.11.
[9]鄒武鷹,亓朋,許和連.出口貿易對我國技術創新的影響效應研究[J].湖南大學學報,2008.7.
[10]康志勇.出口貿易與自主創新——基于我國制造業企業的實證研究[J].國際貿易問題,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