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俊紅,杜忠斌,李惠霞
(解放軍第二六四醫院輸血科,太原 030001)
?
老年患者實施預儲式自體輸血的安全性探討
劉俊紅※,杜忠斌,李惠霞
(解放軍第二六四醫院輸血科,太原 030001)
摘要:目的分析住院的老年患者實施預儲式自體輸血的安全性。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在解放軍第二六四醫院住院的進行擇期手術預儲式自體輸血的老年患者1358例,同時選擇3778例未實施擇期手術預儲式自體輸血的老年患者進行對比分析,比較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結果實施預儲式自身輸血的老年患者未見不良反應現象的出現,不良反應發生率為0.0%,而3778例異體輸血的老年患者中出現輸血不良反應46例,均表現為過敏或者發熱反應;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2%。結論為降低老年患者輸血過程中不良反應的發生率,醫療機構應該建立科學合理的輸血制度,根據患者的病情需要選擇適合的血液成分,采用預儲式自體輸血的方式,保證老年患者輸血的安全性。
關鍵詞:老年患者;預儲式自體輸血;安全性
為了確保臨床輸血的安全性, 有效地避免通過輸血對一些疾病進行傳播,2000年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原衛生部)公布了《臨床輸血技術規范》[1],從《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頒布10多年來,以安全、科學、合理的臨床用血原則,避免一些疾病通過血液進行傳播,同時也得到了廣大人們的認可。由于老年人隨年齡的增長身體各項功能在逐漸減退,因此進行輸血時出現的風險就高于普通人群。老年人進行輸血出現不良反應以及引起的相關疾病后,病程進展迅速,很難立即發現和診治[2]。為了提高老年患者輸血的安全性,本研究對老年住院患者采取預儲式自體輸血,分析老年患者臨床輸血的安全性,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收集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解放軍第二六四醫院輸血科進行擇期手術預儲式自體輸血的老年住院患者1358例的臨床資料,男833例、女705例,年齡61~109歲,平均(75±7)歲。同時選擇3778例同一時期未實施擇期手術預儲式自體輸血的老年患者,男1852例,女1746例,年齡60~77歲,平均(68±3)歲。所有入選患者均符合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原衛生部)頒布的《臨床輸血技術規范》[1]及附件的要求。
1.2方法
1.2.1臨床輸血原則在沒有特殊情況下,每次只給患者輸注一種血液成分,每次輸血量不超過2 U。對于輸血后有不良反應者,例如出蕁麻疹或者發熱的患者,再次進行輸血時要輸注少量紅細胞懸液;進行交叉配血如出現凝集現象,應選擇洗滌后的紅細胞;輸注血小板無效的患者在配型后進行輸注。
1.2.2輸血相容性檢測技術運用WADiana全自動血庫系統進行檢測的技術有RhD血型,ABO正、反定型,交叉配血以及抗體篩檢等。當ABO正、反定型表現為不符時均應進行復檢。
2結果
2.1老年住院患者臨床輸血情況年齡在60歲以上的老年住院患者輸血人數在2009年約為全部人數的68.1%(1057/1533),在2010年約為全部人數的70.4%(1209/1718),在2011年約為全部人數的68.1%(1283/1885)。老年患者的輸血比例明顯高于非老年患者,同時男性高于女性。見表1。

表1 老年住院患者臨床輸血情況 [例(%)]
2.2老年患者自體輸血不良反應發生情況老年患者輸血后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按年份分,2009年為0.9%(14/1533),2010年為0.9%(15/1718),2011年為0.9%(17/1885),3年內平均為0.9%(46/5136)。其中實施預儲式自體輸血老年患者與未實施預儲式自體輸血老年患者的不良反應比較,見表2。

表2 老年患者自體輸血不良反應發生率的比較
2.3預儲式自體輸血患者采血前后血液指標的檢查情況本研究選擇9例進行擇期手術的患者,對其進行預儲式自體輸血法,同一時期(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共有25例進行自體輸血的患者,占26.5%(9/25),平均采血量約為2800 mL。進行預儲式輸血的患者均未輸注異體血液,同時這9例患者未發現有不良反應存在。其采血前后血液指標的檢查情況見表3。

表3 9例預儲式自體輸血患者采血前后血液指標的檢查情況
3討論
我國現今是人口老齡化最明顯的時期,進入21世紀,我國人口老齡化現象已經不可逆轉。相關報道指出[3],住院的患者中,紅細胞血型同種不規則抗體的出現概率為1%~2%,這些患者中有2%~9%的患者曾有過輸血史,然而長時間輸血的患者出現慢性血液病的概率可達到9%~30%。由此可見,在沒有緊急情況下,每次給患者輸血時只選擇1種血液成分,每次輸血量不超過2 U,這就要臨床醫師對患者的綜合情況作出判斷,評估真實的需血量,同時判斷適合輸注的血液成分,在恰當的時間給予輸注,對于老年患者每次輸血量不宜過大,防止對患者的心、肝、腎臟等器官造成損傷,降低輸注血液中抗原、抗體以及抗凝劑的水平,這樣可以降低老年患者出現不規則抗體的概率。在臨床實際應用的調查中發現,實施自體輸血不但贏得了臨床輸血時間,而且臨床用血量也明顯減少[4-5],也就是說能合理的運用血液資源,避免不必要的浪費,而且將血液成分進行分離,這樣可以節約用量,還可以提高老年患者輸血的安全性。通過對本院輸血資料研究得出,輸注最安全的是輸注異體的少白懸浮紅細胞,未發現有不良反應出現。由此可見,老年患者在輸血時盡量選擇去白細胞的血液成分,這樣可降低出現同種異體輸血導致的非溶血性發熱、血小板輸注無效、人類白細胞抗原同種免疫反應以及降低白細胞相關性傳染性疾病的概率。如果輸血的患者為接受化療的惡性腫瘤人群,比較常規的輸注全血和輸注去除白細胞的血液成分,后者可以有效地提升機體的細胞免疫功能,尤其是對腫瘤反復發作、免疫功能低下以及多次進行化療的老年患者,這可以達到一種輔助治療的目的同時也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手段。
血液安全關系到獻血到輸血的所過相關過程,同時也涉及到多個部門,有衛生行政部門,醫療機構以及采血供血處等,因此要正確地處理各個部門之間的關系,這對輸血的安全性至關重要。現今,在輸血過程中,對安全性影響最大的是存在經血液傳播的病原體。雖然我國的化驗員會檢測所獻血液的一些相關感染項目,但是直到現在還不能完全排除供血人員中存在丙型肝炎抗體-RNA陽性的攜帶者,這就說明仍然存在輸血傳播丙型肝炎抗體的可能性。由此可見,運用預儲式自體輸血是進行輸血的最佳方式,這樣也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血液疾病的傳播。本研究所選的1538例采用預儲式自體輸血的患者,將血液回輸到體內時無不良反應發生,同時老年患者在抽取200~400 mL血液后,進行血常規檢測,各項指標和輸血前差異不是很大,均在正常范圍內。血液是人類資源中比較稀缺的,我國臨床的用血量越來越多,而且增長速度很快。這也可以得出,老年患者實施自體輸血是將來發展的趨勢。
自體輸血有多種方法,包括稀釋式、預儲式以及回收式,現在神經外科、骨科、婦產科以及神經外科等領域應用較為廣泛。預儲式自體輸血不但可以降低輸血過程中不良反應發生率,同時還可以有效地節約血液資源,特別是一些比較特殊的血型[6]。本院現今實施的預儲式自體輸血患者主要是需要擇期手術,而且病例數量有限,需要更多的臨床病例以及資料積累和總結。
醫學在不斷進步和完善,在患者基本生命體征穩定的情況下,要最大限度地降低異體輸血的概率,如果條件允許應盡量選擇實施自體輸血。如果患者確實需要輸血,要因人而異,尤其是老年患者,進行輸血時必須嚴格按照輸血原則,根據病情需要選擇適合的血液成分,使輸血的效果發揮到最佳狀態,降低不良反應的發生率[7-9]。
總之,作為醫療機構應該建立科學合理的輸血制度,根據患者的病情需要選擇適合的血液成分,降低老年患者輸血過程中不良反應發生率,同時應鼓勵老年患者實施自體輸血,降低患者出現抗體、抗原免疫等引起發熱、溶血以及過敏等不良反應,降低血液傳播疾病出現的概率,節約人類的有限資源。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臨床輸血技術規范[S].衛醫發[2000]184.
[2]楊寶成,邵超鵬.深圳市臨床合理用血初步成效分析[J].中國輸血雜志,2010,12(11):980-981.
[3]沈曉蘭,嚴根興,楊海兵.2003-2009年湖州市臨床用血現狀調查分析[J].中國輸血雜志,2010,17(S1):622-623.
[4]齊紅雁,王家仁.臨床輸血急需變更的理念[J].中外醫療,2010,6(32):186.
[5]陳平.規范臨床輸血管理與保障血液安全的幾點思考[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0,11(S1):729-730.
[6]張玉芬,李順民.輸血病歷分析與管理[J].醫學理論與實踐,2009,22(6):738-739.
[7]林瓊琳,鄭全榮,徐晶心,等.醫院輸血科加強輸血管理-確保輸血安全[J].中國輸血雜志,2011,26(3):249-250.
[8]鄭萍,劉如平,易婷婷,等.73例臨床輸血不良反應分析[J].中國醫藥導刊,2012,14(7):1237,1235.
[9]帥友碧.臨床常用血液成分的制備及其應用[J].中國醫藥導刊,2012,24(z1):425-426.
Discussion on the Safety of Prestore Autotransfusion in Elderly patientsLIUJun-hong,DUZhong-bin,LIHui-xia. (DepartmentofBloodTransfusion,No.264HospitalofChinesePeople′sLiberationArmy,Taiyuan030001,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safety of prestore autotransfusion in the elderly hospitalized patients.MethodsClinical data of 1358 cases of elderly patients underwent prestore autotransfusion for elective surgery in No.264 Hospital of Chinese PLA from Jan.2009 to Jun.2012 were collected,another 3778 cases of elderly patients who did not underwent prestore autotransfusion for elective surgery in the hospital during the same period were collected,incidences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both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There was no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patients underwent prestore autotransfusion,the incidence rate was 0.0%.While there were 46 cases of adverse reactions of transfusion occurred in patients with allogeneic transfusion,allergic reactions or fever were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as approximately 1.2%.ConclusionAs reduce the incidence rate of adverse reactions among elderly patients with blood transfusion,medical institutions should establish a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blood transfusion system,and choose appropriate blood components and apply prestore autotransfusion,in order to reduce adverse reactions in elderly patientsn.
Key words:Elderly patients; Prestore autotransfusion; Safety
收稿日期:2014-03-16修回日期:2014-12-06編輯:相丹峰
doi:10.3969/j.issn.1006-2084.2015.09.069
中圖分類號:R45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2084(2015)09-17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