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倩 譚鶴長(柳州市工人醫院,廣西 柳州 545005)
老年原發性腎病綜合征患者81例臨床病理分析
劉倩譚鶴長
(柳州市工人醫院,廣西柳州545005)
〔關鍵詞〕老年原發性腎病綜合征;腎小管間質損傷
第一作者:劉倩(1981-),女,主治醫師,碩士,主要從事腎病研究。
首發表現為腎病綜合征的老年腎活檢患者約占35.7%~66.7%〔1,2〕。本研究分析老年原發性腎病綜合征患者臨床病理分析。
1.1研究對象2005年4月至2013年6月在我科住院診斷原發性腎病綜合征并行腎活檢的老年患者121例,其中男67例,女54例,年齡60~83〔平均(67.8±5.5)〕歲。膜性腎病42例、輕微/微小病變型腎病31例、非IgA系膜增生性腎小球腎炎29例、IgA腎病9例、局灶/節段硬化性腎小球腎炎9例、增生硬化性腎小球腎炎1例。40例急性腎衰竭:非IgA系膜增生性腎小球腎炎18例、膜性腎病11例、輕微/微小病變型腎病8例、IgA腎病2例、增生硬化性腎小球腎炎1例。81例無急性腎衰竭、栓塞和嚴重感染等并發癥。根據腎小管間質損害程度(TIL)評分分為A組45例: TIL 0~1分; B組36例: TIL≥2分。
1.2腎穿刺活檢術術前排除腎活檢手術禁忌證。在B超定位下行右腎活檢術。術畢臥床24 h,并觀測血壓、脈搏,及時送檢術后尿液觀察其變化。
1.3病理檢查腎穿刺取得的標本均行光鏡(包括HE、PAS、PASM、Masson等染色法)和免疫熒光檢查,部分進行電鏡檢查。
1.4診斷標準TIL根據皮質區的小管萎縮、間質炎癥細胞浸潤和纖維化狀態,基本正常者評分0分,累及<20%者為輕度損害,評1分; 20%~50%者為中度損害,評2分;>50%者為重度損害,評3分〔3〕。
1.5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13.0軟件行t、χ2檢驗及Spearman相關分析。
2.1腎小球病理類型與腎小管間質損傷的關系A組與B組病理類型為輕微/微小病變型腎病、非IgA系膜增生性腎小球腎炎、局灶/節段硬化性腎小球腎炎樣本率有統計學差異(P<0.01)。輕微/微小病變型腎病、非IgA系膜增生性腎小球腎炎的腎小管間質損傷輕,局灶/節段硬化性腎小球腎炎的腎小管間質損傷重。見表1。
2.2臨床指標與腎小管間質損害程度的關系B組血肌酐、血尿酸較A組增高(P<0.01,P<0.05),而24 h尿蛋白定量、甘油三酯和膽固醇水平無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2。
2.3臨床指標與腎小管間質損害的相關性血肌酐、尿酸與腎小管間質損害呈正相關(r = 0.415、0.357,P均<0.01),而24 h尿蛋白定量與小管間質損害無相關性(r = 0.032,P = 0.695)。

表1 腎小球病理類型與小管間質損傷的關系〔n(%)〕
表2 腎小管間質損害程度與臨床指標關系(±s)

表2 腎小管間質損害程度與臨床指標關系(±s)
臨床指標 A組(n=45) B組(n=36) t值 P值24 h尿蛋白定量(g/24 h) 6.15±4.07 6.60±3.69 0.346 7 0.730 9血肌酐(μmol/L) 91.10±31.53 124.36±34.82 3.039 0 0.004 5血尿酸(mmol/L) 317.16±112.62 401.41±109.57 2.280 6 0.028 8血甘油三酯(mmol/L) 2.82±2.13 2.90±1.64 0.124 6 0.901 6血膽固醇(mmol/L) 10.42±3.52 10.64±3.98 0.178 0 0.859 7
根據國內現有資料,我國老年人腎病綜合征的病理類型中膜性腎病占46.2%,微小病變腎病占19.2%,與國外〔4〕不同之處在于與感染有關的系膜增生性腎炎及IgA腎病發病率相對較高,分別占15.4%和7.7%,而新月體腎炎及局灶性腎小球硬化的比例略低〔1,2〕。本研究結果提示膜性腎病是老年腎病綜合征最常見的病理類型。對于老年膜性腎病患者,尤其需要除外腫瘤相關性腎膜性腎病。有資料〔5〕顯示,11%~20%老年膜性腎病系腫瘤相關性腎病。原發性膜性腎病和腫瘤繼發性膜性腎病的腎臟病理形態學無明顯區別,鑒別需要詳細的病史、體格檢查及腫瘤標記物。在臨床工作中,針對老年膜性腎病患者應盡可能完善胃腸鏡和腹部B超檢查以除外腹部腫瘤。
本研究結果與姚廣川等〔6〕報道以膜性腎病和局灶節段硬化性腎小球腎炎為主有所區別,不排除與病例數偏少,或是與地理環境、遺傳背景等多種因素有關。國外曾有報道〔5〕指出老年人急性腎衰竭病因多見于腎前性因素(50%~80%),國內則報道〔7〕占21.6%~48.3%,這與老年人隨著年齡增長腎功能已有一定程度的減退,對容量缺失的耐受性差,導致腎血流量減少,腎小球濾過率下降,誘發腎前性氮質血癥有關。
本研究結果提示對于未發生明顯并發癥的老年腎病綜合征患者,血肌酐、尿酸不僅是反映腎小球濾過功能的指標,同樣可能作為間接指標反映小管間質損害程度。雖然以往認為尿蛋白是腎臟損傷的獨立危險因素之一〔8〕,24 h尿蛋白總量的程度與腎功能惡化進展速度密切相關,但本資料發現原發性腎病綜合征患者24 h尿蛋白總量與腎小管間質損傷程度無明顯關系。國外也有學者認為尿蛋白不是引起腎小管間質損傷的重要因素〔9〕。臨床中也常見的微小病變型原發性腎病綜合征患者,盡管有大量尿蛋白存在,發生腎衰竭卻較少,這一現象值得進一步研究。相關研究提示血脂異常是慢性腎臟病患者疾病進展的重要危險因素,降血脂的治療措施對于延緩慢性腎臟病患者腎功能惡化有益〔10〕,但是本研究資料發性腎病綜合征患者血脂普遍增高,它們與小管間質損傷程度卻無明顯關系,可能與腎病綜合征患者血脂升高持續時間較短,未能作為長期影響患者的腎臟病理或有其他原因。
1陳惠萍.老年患者腎臟疾病的臨床病理分析〔J〕.中華老年醫學雜志,2006; 25(1) : 7-8.
2鄧英輝,劉文虎,王質剛,等.10年間老年及老年前期腎臟疾病的臨床病理分析〔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4; 24(4) : 302-3.
3Abe S,Amagasaki Y,Iyori S,et al.Significance of tubulointerstitial lesions in biopsy specimens of glomerulonephritic patients〔J〕.Am J Nephrol,1989; 9(1) : 30-7.
4Kunis CL,Teng SN.Treatment of glomerulonephritis in the elderly〔J〕.Semin Nephrol,2000; 20(3) : 256-64.
5Choudhury D,Levi M.Aging and kidney disease.In: Brenner BM.The kidney〔M〕.8th ed.New York: Elsevier-Health Sciences Division,2007: 681-701.
6姚廣川,許鐘鎬,劉聲茂,等.老年腎病綜合征并急性腎功能衰竭臨床及病理分析〔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7; 27(16) : 1591-2.
7趙佳慧,程慶礪,張曉英,等.老年住院患者急性腎衰竭的臨床分析〔J〕.中國老年多器官疾病雜志,2007; 4(6) : 253-6.
8列才華,梁蘭青,馮維,等.無癥狀腎小球性血尿患者臨床病理特點及其危險因素〔J〕.第四軍醫大學學報,2008; 29(7) : 654-6.
9Bazzi C,Petrini C,Rizza V,et al.Urinary N-acetyl-beta-glucosaminidase excretion is a marker of tubular cell dysfunction and a predictor of outcome in primary glomerulonephritis〔J〕.Nephrol Dial Transplant,2002; 17(11) : 1890-6.
10Golan L,Birkmeyer JD,Welch HG.The cost-effectiveness of treating all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with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J〕.Ann Intern Med,1999; 131(9) : 660-7.
〔2013-12-19修回〕
(編輯杜娟)
通訊作者:譚鶴長(1972-),男,副主任醫師,博士,主要從事腎病研究。
〔中圖分類號〕R36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202(2015) 15-4366-02;
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5.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