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漣源市農機局 李石麟
漣源市“十三·五”農機化發展研究
■ 漣源市農機局 李石麟
農業機械化是實現農業生產規?;藴驶?、產業化、集約化的重要科技支撐?!笆の濉鞭r業產業化將進一步推進、農業生產新型經營主體將進一步壯大,為了與農業產業發展配套,筆者參與的課題組在總結“十二·五”農機化發展經驗基礎上,對“十三·五”農機化發展思路進行了調查研究。
(1)農機裝備實現跨越式發展。2011~2014年完成農機購置補貼資金2832.334萬元,推廣各類農機具4.03萬臺套,農機總動力從2010年的63.74萬kW/7.57萬臺套增長到79.6萬kW/11.6萬臺套,農機總動力增長24.9%,裝備數量增長53.2%。
(2)農機作業服務水平快速提升。全市創建了11個農機化科技示范基地,扶持培育農機作業服務組織23個、農機專業大戶6139個,其中注冊農機專業合作社18個。預計2015年底固定資產原值達50萬以上的農機服務組織75個,固定資產原值達50萬以上的農機大戶達到54個。2014年,全市水稻生產主要環節的機械化水平分別為機耕90%、機插23%、機收66.8%、機電排灌69%,水稻生產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59.9%。
(3)農機機電產業發展開創新局面。農機生產企業湖南松河專用汽車制造有限公司和湖南科洋農機制造有限公司,在農機部門的幫扶下取得了長足發展。松河公司研發的小型收割機、多功能插秧機、多功能農田作業機、履帶式旋耕機進入了省農機購置補貼目錄;2014年生產收割機、插秧機共632臺,產值達728.8萬元??蒲筠r機制造有限公司與湖南農大工程學院技術合作,開發的油菜移栽機新產品已通過省級鑒定,此產品可用于油菜、煙草等秧苗移栽,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研發的玉米播種機,可實現機播、施肥、覆膜一體化作業,技術基本成型。
表1 “十三五”農機化重點建設項目
(1)發展目標及主要任務。全市農機總動力達到98萬kW/15萬臺套,農機固定資產原值達到4.75億元,到2020年,水稻生產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到72%;年農機經營服務總收入達到9.4億元,5年培訓各類農機從業人員10000名,培育農機專業合作社20個,建立5個農機化示范基地,扶持壯大2個農機生產企業。著力提升農機技術推廣能力、農機安全監理能力和農機教育培訓水平,努力完善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改善農機化發展環境。
(2)農機化重點項目建設。表1為“十三五”農機化重點建設項目的內容及所需資金投入,以實施7個重點項目為依托,全力推進農機事業發展。
(3)農機推廣主要技術。圍繞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興建示范基地,著力推廣旋耕機、聯合收割機、高性能插秧機、植保機械等先進適用機具。主攻水稻育插秧機械化技術、農機農藝配套技術。全面推進農作物生產機械化技術、農產品加工機械化技術、畜禽水產養殖機械設備技術等。
(4)農機社會化服務能力建設。推進農機作業服務向主體多元化、服務規模化發展,提高農機作業社會化服務水平和組織化程度,大力培育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到2020年全市建成10個以上資產上千萬、覆蓋上萬畝的農業生產全程機械化龍頭企業。
(5)運營保障服務能力建設。加大對農機安全生產監管裝備、農機技術推廣設備、農機技術培訓設施、農機維修與檢測設備等建設的投入。加強農機銷售網絡及售后服務體系建設,建成一批功能齊全、便民快捷、服務高效的區域性綜合農機維修中心;規范管理農機營銷與維修服務市場,推進農機維修職業技能鑒定,提升農機維修人員素質。逐步完善農機化發展的基礎設施,加強農村機耕道和機棚機庫建設。
(1)加大公共財政投入。建議本級政府除了財政預算滿足農機部門的人頭經費外,在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實施、安全生產監管等方面加大投入,保障農機管理與公共服務順利開展。同時積極協調銀信部門出臺支持農機化發展的信貸措施,及時緩解農機發展主體的資金壓力。
(2)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目前,機耕道、機棚庫、維修網絡等基礎設施缺乏,影響農業機械的使用、保管和維護。建議盡快啟動農機部門主導的機耕道、機棚庫、農機維修服務網絡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同時整合相關部門的建設項目、農田整理項目、水利項目等,結合農機化基礎設施需求同步建設。
(3)加強農機隊伍建設。目前,農機管理服務隊伍存在年齡結構老化及能力弱化的問題,同時鄉鎮農機站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建議盡快加大農機推廣服務人才培養,特別是要加強鄉鎮農機管理員的教育培訓,理順體制機制,充分發揮鄉鎮農機站在推廣培訓服務及安全生產監管等方面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