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新暉
(佛山石灣鷹牌陶瓷有限公司,佛山 528031)
從歐盟、美國等發達國家到巴西、阿根廷等發展中國家,從玩具到陶瓷、皮鞋、橡膠制品、鋁型材……近幾年歐盟、阿根廷、秘魯、巴西、哥倫比亞、巴基斯坦、韓國、墨西哥陸續對中國陶瓷出口提出反傾銷調查,反傾銷大棒一次次揮向中國陶企,陶瓷企業開拓新絲綢之路充滿荊棘。現今的貿易壁壘表現形式主要是國與國之間商品勞務交換所設置的一種人為限制,主要是指一國對外國商品勞務進口所實行的各種限制措施。尤其在金融危機爆發以后,很多國家的企業都陷入了困境,其所在國要求保護市場的聲音也越來越強,以至于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暗流愈演愈烈。
近年來,我國企業遭遇了多起貿易壁壘,從2008年10月17日印度再次對我國輸印陶質釉面磚發起反傾銷調查,到近期歐盟、巴基斯坦、韓國、墨西哥對我國陶瓷反傾銷的調查,貿易壁壘已成為制約我國出口增長的最大障礙,以陶瓷為例,我國陶瓷產品也同許多其它產品一樣不斷受到來自國外的貿易障礙,導致我國陶瓷產品頻遭國外貿易壁壘。近年以來,歐盟、亞洲、南美洲等越來越多國家與地區先后發起或裁定對華瓷磚反傾銷調查,在海外的歐美和新興市場對中國陶瓷形成圍堵之勢,中國陶瓷出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
(1)貿易保護的手段
日用陶瓷是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必備品,而我國作為世界日用陶瓷生產第一大國,產量約占世界產量的70%,出口海外的比例超過10%,近年來國內市場的低迷致使對海外市場的依賴性有較大程度增長,搶占了一定量的進口國市場份額。而各國基于保護本國市場和產品競爭力的需要,為了進一步掠占市場份額一旦提起反傾銷調查,往往能夠獲得較高的反傾銷稅率的成效,對本國市場和產業起到保護作用。因此,反傾銷手段是進口國保護本國市場和本國產業鏈生存的一種手段。
(2)中國“市場經濟地位”未被承認
“市場經濟地位”是一個經濟學上的名詞,它表示一個國家的市場經濟的狀況。按照一個國家市場經濟在全國經濟中的重要性,以及國家政府對于經濟的干預程度,一般可區分為完全 “市場經濟國家”和 “非市場經濟國家”。此外,市場經濟地位是反傾銷調查確定傾銷幅度時使用的一個重要概念。自加入世貿組織以來,中國政府一直在努力爭取國際貿易各國承認中國的完全市場經濟地位,獲得市場經濟地位將有利于中國外貿進出口的發展。但出于種種因素,一些發達國家為了限制我國的陶瓷產品在其市場上的占有率,以我國是“非市場經濟國家”為借口,使用替代國價格核定我國出口產品的傾銷幅度,而不使用我國企業自身的數據,對我國實施歧視性反傾銷,這樣往往導致傾銷幅度易被高估,傾銷判定容易成立,從而使中國企業遭受不公平待遇。不僅損害了進口國家消費者的利益,更嚴重損害了我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的利益。
(1)同質化產品產能過剩引發價格惡性競爭
在近十年的陶瓷產業黃金發展時期,我國的陶瓷產業發展迅速,2006年我國建筑陶瓷產量43億m2,出口數量為7.22億m2;2014年產量近140億m2,出口量為10.63億m2;國內陶瓷磚年產量多年來持續保持全球產量的三分之二以上,而且我過陶瓷磚的出口量一直持續全球第一,但出口額第一的卻是意大利,側面體現出我們的產品是重“量”不重“質”。近幾年國內陶瓷業早已凸顯產能過剩供過于求的苗頭,房地產政策的調控更是導致市場萎靡不振,多年來的高產能致使產品庫存已經達到飽和甚至泛濫狀態,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導致國內產品惡性價格競爭現象有國內市場蔓延到海外市場。
(2)產品科技附加值低,品牌效應低下
與國外的TUA瓷磚、艾米瓷磚等品牌企業產品相比較,我國陶瓷生產企業缺乏設計創新意識和技術創新能力,缺乏高素質的研發中心導致研發能力弱、產品更新換代慢、產品缺乏差異化。新興品牌層出不窮但是品牌意識薄弱,缺乏企業品牌文化底蘊,導致出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不足,市場受認可程度低下的情況下,只能依賴價格競爭以擴大銷售額,從而引發越來越多的反傾銷調查。
(3)早期行業準入門檻低助長惡性競爭
早期我國陶瓷行業準入門檻低(2013年12月國家工信部才公布了《建筑衛生陶瓷行業準入標準》),這些企業在出口退稅等優惠政策的推動下,出口數量連年增長,致使一批產品附加值低、無法進入中高端市場,使得陶瓷產品在國際市場以低價格進行傾售。針對這類企業短時間內市場還是無法全部淘汰掉,其企業進行轉型升級,提升科研技術水平、對生產線進行節能環保的技術改造還需要一個過程。在此期間同質化產品的價格競爭依然會持續發酵。
(4)應對反傾銷訴訟重視力度不足
由于在應對反傾銷調查時,我國陶瓷企業反傾銷應訴意識普遍薄弱,加之存在“搭便車”行為,致使反傾銷應訴反應遲鈍、缺乏積極性,導致企業甚至行業重視度不足、應訴時間短準備工作不充分、應訴率較低,解決效果差,應訴結果往往難盡如人意。
同時陶瓷企業頻頻遭遇反傾銷,應訴不積極導致國外反傾銷調查頻頻得手,并對其他國家和地區產生“示范和帶動”效應。當某一國實施對華反傾銷以后,其他國家會效仿這一做法來保護本國的陶瓷產業,且這種示范效應顯著。甚至引發產品間以及國家間的一系列連鎖反應。如2001年,印度對中國陶瓷企業拋光磚發起反傾銷調查,應訴期內中國企業無一應訴。之后,菲律賓又對中國瓷磚實施為期三年的保障措施,接著埃及也對中國瓷器餐具提出了傾銷指控等。這也導致我國陶瓷產品出口受到反傾銷的阻礙非常嚴重。
面對一些進口國對我國陶瓷產品設置的貿易障礙,我們應深刻認識到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浪潮,規避與應對國際貿易壁壘已經成為一個迫在眉睫的課題,在情況許可下公司應組織相關部門和人員,對公司出口商品可能遭遇到的國外反傾銷技術性貿易措施情況進行分析研究,明確了國外反傾銷技術性貿易措施信息的收集、整理、跟蹤、分析研究、評議、預警通報及應對辦法和途徑等,指定專職部門、專人負責、專人跟進,并制定相應制度及措施,從組織和章法上就反傾銷技術性貿易措施應對工作建立了長效機制,為該項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基礎。
為應對國外日益繁復的反傾銷技術性貿易措施,企業應積極協同政府職能部門、行業協會共同建立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的預警機制,企業設有專職人員及時通過政府平臺、行業協會、媒體新聞、網絡信息等獲取信息,并定期收集、整理、發布的國外技術貿易措施的最新動態。使企業有效規避和突破國外技術壁壘,擴大出口。
在加大出口的同時,應密切關注產品出口市場有關的反傾銷技術性貿易措施的動態,通過政府、行業網站等收集有關信息。設立專門的部門和人員負責跟蹤和應對國外有關技術性貿易措施。借助行業協會和商會,反映企業在應對技術性貿易措施上的困難,從整個行業的角度解決遇到的困難。
在國際經濟緩慢復蘇的過程中,歐美等國家和地區以標準、技術法規、合格評定程序等為主要表現形式的反傾銷技術性貿易措施,對外貿出口限制作用將越來越明顯。其中不斷提高技術標準是國外實施技術性貿易措施的主要方式,同時增加檢驗檢疫項目、調整技術法規、審查手續復雜、合格評定程序變化,以及人為拖延檢驗檢疫時間等也是國外實施技術性貿易措施的不同方式。
頻繁的反傾銷必將加快了行業的洗牌過程,企業應集中精力做品牌、做渠道,轉型生產高附加值產品,占領高端市場,把握設計的話語權。
對此采取的應對措施如下:
(1)加大科技研發投入力度,通過進行技術改造,企業轉型升級和提升產品品質和附加值,以及采用國際或對方標準、獲得國際權威認證和出口國認證來,提高陶瓷產品檔次;執行多層次的技術法規、標準體系;積極參與國際標準的制訂、修訂活動;強化質量體系、產品認證,規避貿易壁壘。
(2)調整經營策略;對產品出口的結構性進行適應性調整,以實現貿易國家多元化。如:考慮海外并購或設廠,讓出口貿易在進口國政策許可的范圍內直接轉嫁為進口本地經濟,可有效地規避貿易壁壘的途徑。人民幣的升值已非常有利于海外投資,在資金、技術人員等充沛時可在金融危機國際市場經濟疲軟、市值低迷的有利時機,積極走出去,實施海外并購或直接設廠的戰略舉措。
(3)強化基地建設,實現源頭管理,形成“公司+基地”的發展模式,有效控制原料質量。
(4)完善質量管理體系建設,提高自檢自控能力。以此來實現和規避貿易壁壘風險。
(5)學習運用WTO知識與進口國經濟貿易政策,建立適應WTO運行規則要求的技術法規、標準體系;積極參與政府主管部門和中介組織提供的有針對性的技術咨詢、舉辦的培訓班、研討會等活動以及對具體產品的應對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技術指南。
反傾銷的應訴企業除了要積極投入,更重要的是要有熟悉世貿組織規則和國外有關法律有應訴經驗的人才,這兩者是缺一不可。相對而言,企業的積極應訴是容易做到的,但千軍易得,一將難求,懂世貿組織規則和國外有關法律又有應訴經驗的人才卻是難尋的。若企業是聘請一個專職懂國外有關法律、一個懂世貿組織規則和一個有應訴經驗的人聯合應訴的話,一來聘請費用高昂,二來溝通協調必然有障礙,不能充分表達企業意圖維護企業的正當權益。因此,建議從現有從事外貿業務和企業法務的人員中選撥出一批具有較高知識水平和業務水平、頭腦靈活思維敏銳的人才進行強化培訓。使其符合國際反傾銷應訴人才的要求,為建立有效的反傾銷應對機制提供強大的人才資源庫。
企業做大做強必然會產生對外貿易,在國際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反傾銷等貿易摩擦是在所難免的,但只要我國和相關行業協會、學會以及企業主動面對這類問題,變被動為主動,積極應對認真尋找原因,總結經驗教訓、采取合理措施,必定能將反傾銷給我國和企業帶來的危害和損失降到最低點。企業也會在與國外企業的反傾銷較量中更加成熟和茁壯成長。
[1]馮丹丹.中國陶瓷企業應對國外反傾銷的策略探討[J].對外經貿.2013(01).
[2]查貴勇.中國陶瓷產業屢遭國外反傾銷之思考[J].世界貿易組織動態與研究.2013(02).
[3]陳瑤.反傾銷浪潮下中國陶瓷業的發展路徑探究[J].經營管理者.20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