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馬鈴薯中心亞太中心專家Greg在會議現場
為充分發揮“馬鈴薯晚疫病預警防控”國家引智示范推廣基地的示范作用,根據基地確定的每年一個示范推廣主題的安排,6月16-18日,2015年度的亞太地區馬鈴薯晚疫病預測和防控國際研討會在重慶成功召開。此次國際研討會共有來自國際馬鈴薯中心亞太中心、美國、比利時、印度、尼泊爾4國及全國10多個省(市、自治區)的近60名馬鈴薯專家和農業科研人員參加。在研討會上,國際馬鈴薯中心亞太中心專家Greg、比利時專家Francois、全國農技中心防治處副處長趙中華、印度專家Vinay、尼泊爾專家Giri、全國農技中心測報處黃沖博士等圍繞亞太地區、全國馬鈴薯晚疫病的發生規律、防治措施、現代監測預警技術應用等作了主題交流。
自1999年重慶市從比利時引進“晚疫病預警防控數字化模型”以來,經過10多年對監測模型的不斷修改完善,使得該系統顯現出操作簡單、預測預報準、防控技術成熟等優勢,不僅在重慶馬鈴薯主產區廣泛應用,而且在全國得到推廣。基地希望借助本次研討會,將該技術推廣到東南亞馬鈴薯主產國,并倡議共建亞太地區馬鈴薯晚疫病防治協作網,實現信息共享,技術互通。
會議期間,與會專家先后赴國家馬鈴薯晚疫病預警防控基地苗圃和種植現場,實地參觀或觀摩了馬鈴薯晚疫病預警系統監測點、品種感病性觀測苗圃和馬鈴薯脫毒種薯繁育中心。(重慶市外國專家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