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策劃/本刊編輯部
國際學校與國際教育
特別策劃/本刊編輯部

外教可謂是國際學校的金字招牌,圖為一名外教參加2013年7月在山東淄博舉辦的國際英語夏令營
這個夏天,北京王府學校的欒昕宜成功被美國伯克利大學錄取,她只是北京眾多國際學校學生中畢業后成功出國留學的一個。
“從2005年開始,出國留學人數幾乎在呈直線上升,從2005年的十幾萬一下子躍升到2014年超過45萬。其中赴美人數從2005/2006學年的超5萬增加到2013/2014學年的27萬,也就是說,差不多一半的留學生去了美國?!苯逃诰€總編輯陳志文介紹說。
留學熱帶熱了國際學校。為了出國留學,家長們往往選擇國際學校作為過渡。動輒每年十幾萬、二十幾萬的學費,也擋不住家長們的熱情,搜羅比較一番后,以不菲的投資把孩子送進國際學校。根據陳志文的統計,南京市高中國際班項目從2002年的1個到2012年已經增加到了18個。
陳志文認為留學熱、國際學校熱的這個新現象的背后,其實還是一個老問題,學生的競爭壓力。
“十多年前,大家比的是能不能考上大學。1999年高校開始擴招,同時全國的學生人數是在減少的,高校的錄取率就一直走高。所以現在變成了能不能考上好大學,能不能考上一所國外的大學?!?/p>
“十多年前,擠不過高考獨木橋的孩子去留學,或者是本科畢業后去國外念研究生?,F在呢,成績好的孩子出國的越來越多,而且去國外讀本科,甚至高中,留學低齡化趨勢特別明顯?!?/p>
根據美國教育和文化事務局與美國國際教育研究所(IIE)發布的《2014美國門戶開放報告》,2013/2014學年留美的274,439名中國大陸學生中,有40.3%是讀本科,42.1%去讀研究生,5.4%讀高中及其他,12.2%讀OPT(Optional Practical Training 美國F1學生簽證畢業后的實習期)。
各國的教育機構也瞄準了中國生源這個大蛋糕,3月在北京舉行的中國國際教育巡回展上,來自全球29個國家和地區的350余所高校和教育機構參展招生。甚至有學齡前兒童的家長咨詢海外入園。
如何定義國際學校,許多圈內人士也未必說得明白。5月22日,在本刊組織的國際化人才之路論壇上,京西國際學校創始人柯馬凱說:“國際學校沒有法定的定義,但國際上通常把為非國民提供教育的定義為國際學校,但中國很多國際學校其實是為中國學生提供國際課程,學生畢業基本都是出國留學的?!?/p>
但如何選擇國際學校,家長們看中的是學校的背景、師資、課程、升學情況,可謂抓住了要害!
首先,只招收外籍人員子女的國際學校在法律層面就把中國籍學生擋在了外面。比如著名的北京順義國際學校,是由大使館辦的外交人員子女學校演變而來的,還有京西國際學校、耀中國際學校,這些學校要求學生必須是外籍或者有外國綠卡。也可以說,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國際學校。柯馬凱介紹說:“畢業生的去向,外籍人員子女學校與其他國際學校是一樣的。京西國際學校每年畢業100多個高中畢業生,有50%以上去美國,留在中國境內的學生不到五六個?!?/p>
所以家長們討論的國際學校,基本上是“提供國際課程的中國民辦學?!?,或者是公立中學開辦的“國際班”,提供IB、A-Level、AP等課程。
有家長把國際學校分為“英范兒”和“美范兒”等,這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校的合作方是來自英、美,還是澳大利亞。比如北京市第二中學國際部與美國索斯蘭中學合辦,開設美國高中的課程和美國大學預修課程(AP課程)。
如果想讓孩子去英國上大學,那最好選提供A-level課程的學校。A-level是英國本土高中課程,北京王府學校、十一學校國際部、人大附中中英辦學都提供A-Level課程。
IB(國際文憑課程)是瑞士日內瓦的IBO組織管理、設計的課程,私立匯佳學校率先在北京開設了IB課程,現在已經能提供全套的IB課程,從小學直到高中。
當然,有些學校是同時開設IB和AP,或者A-Level和AP,甚至有學校IB、A-Level、AP三種課程同時開設。在5月22日的國際化人才之路論壇上,京西國際學校創始人柯馬凱就對王府學校校長王廣發說:“京西不同于王府的一點是基本上只搞IB,IB的成本相當高,200多個外教從國外直聘占到了三分之二?!倍醺畬W校同時提供A-Level 和AP課程,“而且不出校門參加SAT考試,包括所有的國際考試都可以在這里完成?!?SAT就是我們俗稱的美國高考。
師資力量,可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外教無疑是國際學校的金字招牌,但流動性太高,尤其是年輕外教喜歡跳槽。巴川國際中學校長侯著久,曾任職泰達楓葉國際學校,他說:“我比較關注國際學校教師穩定性問題,國際學校教師第一要專業化,第二雙語化,第三本土化,第四穩定化,不見得這些課程一定是外國老師教。一個老師來到國際學校之后要有所進步,要有所發展,如果這些老師覺得在這里有成就的話,就不存在教師流失問題了?!?柯馬凱認為:“年輕外教有優勢,教學方法新穎。但一個學校如果都是年輕老師那肯定有問題,比較穩定的中層教師隊伍是至關重要的,京西國際學校有幾位外教從學校創立就在這里,一直做了20年。”

北京王府學校校長王廣發

京西國際學校創始人柯馬凱

教育在線總編輯陳志文
陳志文總編認為,留學熱潮的另一面,是我們對國際教育的理解還存在很多誤區。
“大家都說,西方的教育就是快樂、幸福、尊重個性,中國的應試教育不利于發揮孩子的天性;美國大學看綜合素質,不看成績。是這樣子嗎?”
他以詳實的數據,介紹了考入美國名校也是要以高分數為前提的?!八固垢5膶W生,GPA平均分不低于4,哈佛大學不低于3.9,沒有好的成績,沒有GPA的高分,美國孩子一樣不可能考上名校,和我們的區別是人家不只看中成績?!?/p>
他介紹了一本書,扉頁上赫然寫著“睡4個小時,喝4杯咖啡,考4.0的GPA”?!斑@本書記錄了美國惠特尼中學一個高三女生的一天,為了考上名校,她就是這么拼命。當然她這么忙不只是為成績,她還是兩個社團的主席,一堆的社會活動。所以說,國際學校、出國留學根本不輕松,從根本上講,不管是東方還是西方,要想成為精英都是要付出的。”
“國際化,不是歐化、美化,是融合,是相互借鑒。我們有非常好的教育傳統,但在學習別人的時候,自己的好的東西不能丟。2012年我在美國機場買了一份《時代周刊》,說美國有19個州是支持體罰學生的。英國一個公立小學,一個6歲的學生連續遲到,學校處罰他中午吃飯時面壁。這在中國可能就叫體罰,但在中國幾乎要成禁令了?!?/p>
陳志文總編認為,在留學熱的大背景下,家長選擇國際學校要慎重,選擇什么時候送孩子出去要慎重?!岸乙欢ㄒ紤]好送孩子出去,是為了什么。我們很多家長只考慮要送孩子出去,好像送出去了就萬事大吉似的。其實,大部分送孩子出去后還是要回到國內就業的?!?/p>
畢業于清華的“海歸”程濤把自己的孩子送進了清華附中國際部,他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訪時介紹,一個殘酷的現實是絕大多數都要回國,只有10%-20%能在美國辦到工作簽證,即便拿到工作簽證,6年內還要爭取拿到綠卡。
5月初,美國舊金山大學校長保羅·J·菲茨杰拉德在北京宣布,從2015年起,中國高中生可以憑高考成績直接申請入學,無須再花時間準備IELTS(雅思考試)、TOFEL(托??荚嚕┗騍AT(俗稱“美國高考”)。據悉,悉尼大學2012年就承認我國高考成績,澳大利亞近20所大學中國學生可用高考成績申請入學。我們的高考被國外認可,出國留學又多了一個途徑,家長們又多了一個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