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鑫陶

2015年,青島將GDP的增速再次下調,定為7.5%。增速慢了,慢下來轉型、調結構的任務卻沒有輕。新常態里,有新挑戰,也蘊含著新機遇,更要有新作為。
2015年2月12日至17日,青島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和政協第十二屆青島市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召開。此時已是農歷2014年的年末,各地的市兩會大都已經結束。
歲末年初正當時,在這樣的一個時間節點上進行回顧和展望,既是對2014年最好的作別,也是對新的一年期許的最好開始。
含金量高的8%
每年的青島兩會,重頭戲都是最新“出爐”的《政府工作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代表們要通過分組會議審議政府工作報告,并提交相關議案。媒體也要通過對這一報告的解析,找尋亮點,點評這一年來的政府工作。
回顧過去的一年,青島市實現生產總值8692.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8%;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實現895.2億元,增長13.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6.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6%;城鄉居民收入分別增長8.7%和11%;城鎮登記失業率2.97%;居民消費價格上漲2.6%;人口自然增長率5‰;完成了節能減排各項任務。
對于這一成績單,代表們都紛紛認可,表示“滿意”。8%的增速,是青島近幾年來的最低增速。2010年,青島GDP增長12.9%;2011年增長11.7%;2012年增長10.6%;2013年增長是10%。過去的五年里,青島經濟增速逐年下降。但是橫向比較,這一增速高于全國的7.4%,在15個副省級城市中排第9,在5個計劃單列市中排第3,也是很不錯的位次。
透過增速看內部結構,2010年青島的三產比是4.9:48.7:46.4,2014年已優化為4.2:44.6:51.2,第三產業已經悄然提升了自己的位次。這也就難怪在之前公布這一數據時,青島市統計局副局長王東翔就說,這是一個含金量特別高的8%。
在這組數據中,固定資產投資達到了5766億元,增長16.1%。特別是民間投資達到了4350.4億元,增長24%,占全部投資比重的75.4%。在促進民營經濟、小微企業、新型業態發展的政策上,不僅對省級以上開發區實行項目落地審批零收費,而且還減免、暫停、后置征收69項行政事業性收費,為企業減負61.3億元。
民間投資所展現出來的活力,與青島一系列優化發展環境的政策有關,也與近兩年著力推行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不無關系。青島市人大代表、黃島區工商行政管理局副局長付玉華對此深有體會,“對工商來說,2014年確實是不平凡的一年。大事多,難事多,好事也多。(青島西海岸)新區審批改革的力度非常大,企業注冊變得更加簡便、快捷?!?/p>
最讓付玉華體會深刻的是新區推出的“三證合一”登記制度,“原先企業需要跑5個部門,一個多月才能辦理完成的審批事項,現在只需要跑一個窗口,在5個工作日內就能完成?!?/p>
據悉,除了在各區市推廣這一制度,今年工商部門還將進一步簡政放權,通過推行“獨任登記”、“局所一體化登記”等工作模式,提高工商注冊便利化水平。
數據顯示,2014年青島市政府工作部門已由以前的46個縮減為38個,381項工商登記前置審批事項縮減九成,由過去的381項,減至37項,縮減了344項。由此帶來了市場主體的活躍,全年新增市場主體42萬戶,新增注冊資金2016億元。市場主體總量和注冊資本總額分別增長53.9%和27.9%。
金融業“開花”
去年年初,《青島市財富管理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總體方案》正式通過國務院審批,青島也成為我國以財富管理為主題的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自此,這一年里青島的金融業開始結出多彩的花朵。
截至2014年12月末,青島存貸款余額分別為11908.3億元和10533.1億元,是山東首個存貸款規模都過萬億的城市。有人說,青島經濟猶如裝上了“金引擎”。
金融業態逐漸豐富,多項空白也逐漸得以填補,“中路財險公司獲批籌建終結了青島沒有法人保險公司的歷史,藍海股權交易中心開業運營實現了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建設的突破,海爾消費金融公司是全國首家產融結合消費金融公司”。2014年,青島新引進和培育各類金融機構12家,法人金融機構達到19家,金融機構的總數也達到了205家。29家外資金融機構,使其成為山東外資金融機構最多的城市,這一數量更是占到了山東的90%。
青港國際、青建發展、城投集團也都在過去的一年里赴港上市,這是青島第一次一年內有3家企業境外上市,而且其境內外上市企業的數量也達到了36家,位列山東首位。
作為國家財富管理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的核心區,金家嶺金融聚集區也實現了金融載體面積、金融企業數量、金融財稅貢獻、金融業增加值、證券交易額、銀行機構本外幣存貸款等“六個翻一番”。
對此,嶗山區委書記齊家濱在兩會期間接受媒體采訪時說,要先種下梧桐樹,通過打造一批“5A”級的高端金融樓宇,形成良好的產業集聚效應,然后引來金鳳凰。他希望在未來兩三年的時間里,新建成投入使用的金融商務樓宇面積超過700萬平方米,金融企業的總數超過500家,金融業實現稅收超過50億元,讓這三個指標再“翻一番”。
其他行業在這一年里也是亮點紛呈。在新能源產業領域,青島是國家第二批新能源汽車的試點城市,而且在組織建設、制度保障、政策支持、系統推進等很多方面都走在了全國前列。所以,青島市政協委員、青島特銳德電氣股份公司董事長于德翔希望,“要在全國率先打造出新能源汽車的‘青島模式,抓住新能源產業發展窗口期,從而引領新能源產業發展的新常態。”
在兩化融合方面,青島也一直走在前列,早在2007年,青島就出臺了《青島市關于加快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發展的意見》。2009年,青島被確定為兩化融合試驗區。近兩年,青島加快了兩化融合的發展步伐。正如青島市政協委員、青島紅領集團有限公司總裁張蘭蘭對此的觀點:“傳統制造業要通過信息化、工業化改革,走出一條個性定制的發展之路,從而為企業注入新的活力。”
2014年,一汽大眾華東生產基地落戶即墨龍泉。不僅青島人盼了幾十年的轎車夢圓了,青島也由此成為了集轎車、火車機車、重型汽車、微面、特種車輛和發動機零部件的全產業鏈車之城。青島汽車產業的發展也駛上了快車道。
負重前行
這一年里,西海岸新區獲批為第九個國家級新區;藍色硅谷成為國家科技興海產業示范基地;紅島經濟區獲批為國家海洋生物醫藥特色產業基地。
這一年里,膠東國際機場獲得國務院和中央軍委批復,“空港經濟”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青榮城際鐵路即墨至榮成段在去年底開通運營,青煙威實現了便捷往來;青島北站開通運營,成為山東最大的鐵路樞紐站。
新的一年,膠東國際機場將開工建設;地鐵3號線也將開通運營,青島也終于可以躋身進“地鐵之城”的行列。不論是公路、地鐵、鐵路,還是航空,這個城市的交通網絡正在以一種日新月異的發展速度,重新構建起它的脈絡。
新的一年,青島市也將涉及“就業、住房、交通、健康、環境和老少殘困”等民生基本方面的11件市辦實事37項,列入了2015年的重點工作目標任務。比如,新增城鄉就業25萬人,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增聘教師3400名,新建、改擴建幼兒園100所,建設中小學標準化食堂200所;建籌保障性住房(含租賃補貼)10000套(戶),啟動棚戶區改造15000戶,改造農村危房3500戶等等。
一份還算不錯的成績單背后,也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報告也用了較之以往更大的篇幅去面對問題:“一些重點項目進展不快,過億元大項目開工數量減少,批發零售業銷售額、住宿餐飲業營業額增速回落,中小企業經營成本上升、訂單減少、融資困難……政府職能轉變不到位,服務能力需要加強。有的干部存在不思進取、為官不為等現象,部分工作人員履職能力和依法行政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四風問題和一些領域的腐敗現象仍然存在。”從經濟發展、社會環境到政府職能等問題的直視,也讓代表們更覺得這是一份“實在”、“質樸”的報告。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全國都是如此,青島也不例外。2015年,青島將GDP的增速再次下調,定為7.5%。增速慢了,慢下來轉型、調結構的任務卻沒有輕。新常態里,有新挑戰,也蘊含著新機遇,更要有新作為。
青島要前行,更要負重。2015年,我們對這座城市懷有更多的期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