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鑫陶
青島西海岸新區在2014年完成生產總值2453億元,增長9.3%,經濟規模占全市的近30%,超過山東省內5個地級市;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75.3億元,增長13.9%,超過山東省內6個地級市。
“2014年是青島西海岸新區發展史上真正不平凡的一年,處理了一些難事,干成了一些大事,更收獲了一些喜事。”在2015年青島兩會期間,青島市委常委、副市長,西海岸新區工委、黃島區委書記王建祥對媒體記者說。
如果說最大的“喜事”是青島西海岸新區獲批,那么處理的“難事”和干成的“大事”,則主要是指改革。
改革釋放新動力
2014年,中國經濟的最大紅利是改革。對于初成立的青島西海岸新區而言,“改革”同樣是其最重要的關鍵詞。
2015年1月14日,青島市黃島區工商行政管理局在區行政服務中心“三證合一”暨“一口式”運行綜合服務窗口,為青島昊辰集團電梯工程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韓志剛頒發了一張載有工商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稅務登記號的新版“三證合一”證照,這是青島西海岸新區發放的第一張“三證合一”執照,也是山東省的第一張。
當下,全國各地都在探索實行“三證合一”。與其他地方試行的“三證合辦”、“三證同發”的制度不同,西海岸新區是按照“一窗受理、一表登記、同步審批、三證合一”的模式運行,“一證多號”,真正實現了“三證合一”。
“這極大地提高了效率,方便了群眾,優化了新區的營商環境。”黃島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副局長王定森認為,這一審批登記制度改革,將會進一步激發新區市場新活力,為新區發展釋放新的動力。
據悉,在去年9月1日該項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實施以來,新區新登記各類企業4552家,同比增長65%;新登記個體工商戶32621戶,同比增長160%;新增市場主體是上一年的2.2倍。
去年9月4日,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發布山東省首個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啟動實施負面清單管理模式改革;9月18日,管委、區政府公布黃島區社會投資類項目行政審批“權力清單”和“限批清單”,在全國率先全面取消社會投資類項目前置審批;去年年底,黃島區又躋身國家第二批農村改革試驗區名單,開始向農村集體經濟產權改革的“深水區”邁進;青島保稅港區也復制上海自貿區經驗,推行了6大領域42項改革。
這些都只是這一年里改革舉措的一個縮影。正是在改革的引領下,青島西海岸新區在2014年完成生產總值2453億元,增長9.3%,經濟規模占全市的近30%,超過山東省內5個地級市;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75.3億元,增長13.9%,超過山東省內6個地級市。其中稅收占比達到82.5%,可比口徑總量超過山東省內8個地級市。
2015年,青島市生產總值增長的預期目標是7.5%,這已經是山東17市里最高的,而黃島區的預期增長目標則是10%,也是整個青島市最高的。對于新一年的改革,王建祥介紹,新區將聚焦市場化、法治化和國際化三大主攻方向,落實國家和省市賦予的88項改革試點,突破8個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42項改革。改革仍然任重道遠。
打造文化產業集群
2015年2月11日,青島西海岸新區靈山灣影視文化產業區青島東方影都影視產業園正式開工,將是全球規模最大的影視產業園。
在我國,依靠創新和創意為驅動力的文化產業正成為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未來,西海岸新區將形成嶄新的影視文化產業集群,對新區的發展發揮重要的支撐作用,成為新區的重要支柱產業。”青島市人大代表、靈山灣影視文化產業區開發建設指揮部總指揮、西海岸發展集團董事長王志軍說。
目前,靈山灣影視文化產業區已匯聚了青島東方影都、惠普全球大數據應用基地、國際數字娛樂港、國際健康城、海洋公園和文化創意產業園等多個千億級項目。未來還計劃引進3000家上中下游影視相關企業,預計催生的經濟總量將會高達40億元。
數據顯示,2014年整個西海岸新區過億元產業類項目新開工111個,竣工77個。市區兩級重點項目202個,總投資達2618億元,年度累計完成投資469億元,其中重點建設項目更是全部開工建設。
伴隨著去年惠普大數據項目的落戶,靈山灣影視文化產業區也有了更強的科技研發產業的支撐。“影視與科技兩大產業集群并不是相對獨立的,而是互相融合。”在王志軍看來,靈山灣影視文化產業集群的打造,不僅將推動西海岸和青島的產業轉型升級,更要引領全國城市文化發展的新思路和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