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國華
甲狀腺全切除術治療結節性甲狀腺腫的價值及臨床意義
楊國華
目的對甲狀腺全切除術治療結節性甲狀腺腫患者的臨床價值和意義進行探究分析。方法76例結節性甲狀腺腫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運用隨機數字法將其分為A組(39例)和B組(37例), B組患者采取甲狀腺次全切除術治療, A組患者給予甲狀腺全切除術治療。比較兩組的手術效果。結果A組患者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與B組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A組患者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和復發率顯著低于B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治療結節性甲狀腺腫患者采取甲狀腺全切除術, 安全性較高, 療效較為確切, 且具有較低的并發癥發生率和復發率, 可在臨床推廣。
結節性甲狀腺腫;甲狀腺全切除術;甲狀腺次全切除術;價值
結節性甲狀腺腫的成人發病率約為7%, 是臨床中常見的甲狀腺結節良性病變。以往臨床主要采用甲狀腺次全切除術治療, 但具有術后并發癥發生率高、復發率高的特點, 治療效果不夠理想[1]。作者對本院收治的39例結節性甲狀腺腫患者給予甲狀腺全切除術治療, 獲得顯著療效, 具體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76例結節性甲狀腺腫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運用隨機數字法將其分為A組(39例)和B組(37例), 其中, 男45例, 女31例,年齡37~79歲, 平均年齡(53.6±6.7)歲;甲狀腺Ⅰ度腫大15例,Ⅱ度腫大42例, Ⅲ度腫大19例;結節直徑0.34~5.60 cm;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甲狀腺腫大程度以及結節直徑等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A組 A組患者采取甲狀腺全切除術治療, 首先對患者全身麻醉, 暴露出甲狀腺, 保留甲狀腺上動脈后支;注意避免損傷后返神經, 首先處理甲狀旁腺, 切斷甲狀腺上動脈前支并結扎處理;然后對甲狀腺下靜脈和中靜脈進行切斷和結扎;在氣管齊納間隙位置, 對甲狀腺峽部進行分離, 暴露出甲狀腺背側, 并注意暴露出氣管食管溝, 然后切除甲狀腺的兩個側葉。
1.2.2 B組 B組患者采取甲狀腺次全切除術治療, 首先對患者給予頸叢麻醉, 將甲狀腺鈍性分離, 并對甲狀腺上極血管進行結扎, 注意保護喉返神經;然后按照順序對甲狀腺動脈、下靜脈以及中靜脈進行結扎, 然后對甲狀腺峽部進行分離, 并將甲狀腺側葉切除, 注意將甲狀腺包膜組織和背側腺體有效保留。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的手術治療時間、住院時間、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以及術后復發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與住院時間對比 A組患者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與B組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和復發率對比 A組患者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和復發率分別為7.7%和2.6%, 顯著低于B組的32.4%和27.0%(P<0.05), 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與住院時間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與住院時間比較(±s)
組別 例數 手術時間(min) 住院時間(d) A組 39 124.2±22.7 11.2±2.3 B組 37 121.5±23.7 11.9±12.5 P >0.05 >0.05

表2 兩組患者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和復發率對比[n(%)]
結節性甲狀腺腫是近年來臨床中比較常見、多發的疾病, 其發病率在逐年上升。在中年女性中, 結節性甲狀腺腫患者發病率較高。由于中年女性體內甲狀腺激素分泌比較缺乏, 會增加垂體促甲狀腺激素(TSH)分泌量, 進而使甲狀腺不斷增生, 并導致發生退行性病變, 最后形成結節。早期的結節性甲狀腺腫患者體內伴有不均質的結節表現, 后期會發生囊性病變, 嚴重者局部會出現纖維化、鈣化等[2]。通常情況下, 病情呈緩慢性發展, 起初患者無明顯臨床癥狀, 如患者結節性甲狀腺腫不斷加大, 那么患者會出現難以吞咽、呼吸困難以及聲音沙啞等臨床癥狀;且如沒有及時治療, 結節性甲狀腺腫會導致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發生, 進而患者出現消瘦、乏力、多汗以及心悸等癥狀。由于結節性甲狀腺腫為一種多發性病變, 尤其是對病程較長的患者, 其甲狀腺整體均會發生病變結節, 嚴重者發展為甲狀腺惡變、亢進等。臨床中治療結節性甲狀腺腫患者主要采用手術切除的方法, 雖然是良性病變, 但如術中無法徹底切除病灶, 則會導致發生甲狀腺組織增生、甲狀腺微小結節殘留的現象, 由于殘留物質不會被甲狀腺素抑制, 進而術后具有較高的復發率。目前,治療結節性甲狀腺腫患者主要包括甲狀腺次全切除術和甲狀腺全切除術兩種方式。有臨床實踐證明[3], 甲狀腺次全切除術治療甲狀腺腫患者, 會導致患者術后發生甲狀腺功能低下、甲狀旁腺損傷以及喉返神經損傷等并發癥, 具有較高的并發癥發生率和復發率。因此, 臨床中治療結節性甲狀腺腫患者更傾向于采取甲狀腺全切除術。治療過程中, 喉返神經損傷是其常見的并發癥, 雖然并發癥發生率較低, 但會給手術治療效果和患者預后產生較大影響, 因此, 術中需要考慮以下幾點:①治療過程中醫護人員要認真、仔細, 特別是切除甲狀腺時, 防止損傷喉返神經;②如需要將頸內靜脈切除,要認真仔細的分離頸內靜脈, 避免發生靜脈破裂、氣栓、出血、損傷迷走神經以及膈神經的情況;③在進行轉移淋巴結、分離鎖骨的過程中, 防止給臂叢神經帶來損傷;④進行手術時, 盡量與甲狀腺被膜分離貼緊, 如將包膜分離后發現喉返神經, 則要縱行分離喉返神經, 避免產生損傷;⑤對大血管進行止血處理時, 要常規進行結扎和縫扎[4]。本組研究中, A組患者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與B組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A組患者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和復發率顯著低于B組(P<0.05)。
綜上所述, 采取甲狀腺全切除術治療結節性甲狀腺腫患者, 具有較低的并發癥發生率和復發率, 安全性較高。
[1]司若湟, 楊曉軍, 屈坤鵬, 等.兩種胸乳入路腔鏡甲狀腺切除手術的對比研究.中國醫師進修雜志,2014,37(17):68-70.
[2]孫民獻.甲狀腺全切除術治療結節性甲狀腺腫的臨床價值分析.臨床醫學,2014,34(3):20-21.
[3]曹宏泰, 韓繼祥, 張冬紅, 等.甲狀腺全切除術治療多發結節性甲狀腺腫的Meta分析.中南大學學報(醫學版),2014,39(6):625-631.
[4]余鳴鋒, 宋彥.甲狀腺全切除術160例臨床分析.中國基層醫藥,2013,20(6):925-926.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2.019
2014-10-29]
463400 河南省駐馬店市平輿縣中心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