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高科
經陰道及腹腔鏡輔助陰式兩種術式切除子宮臨床療效觀察
翟高科
目的探討經陰道及腹腔鏡輔助陰式兩種術式切除子宮臨床療效。方法120例非脫垂子宮切除手術患者, 按照數字抽取隨機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 每組60例。對照組予以陰道子宮切除(TVH)治療, 研究組則應用腹腔鏡輔助陰式子宮切除(LAVH)治療, 分析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結果研究組患者術中出血量、排氣時間、住院時間、恢復時間比對照組縮減,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實施腹腔鏡輔助陰式子宮切除術后創傷較小, 出血少, 恢復快, 具有較高安全性, 臨床應用價值顯著。
經陰道;腹腔鏡;陰式;效果
因為臨床醫學技術的持續發展, 婦科內鏡技術得到較為廣泛應用, 子宮切除術對于婦產是較為常見的治療方式, 臨床中相關術式較多, 經陰道陰式子宮切除術(TVH)與腹腔鏡輔助下陰式子宮切除術(LAVH)屬于內鏡技術不斷發展而開展的微創術式, 患者不會產生嚴重痛苦, 由此逐漸代替傳統開腹手術, 在臨床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本文選取120例非脫垂子宮切除手術患者, 分別實施腹腔鏡輔助陰式子宮切除術(LAVH)及經陰道子宮切除術(TVH)治療, 效果明顯,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2年3月~2014年4月120例非脫垂子宮切除手術患者, 按照數字隨機抽取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 每組60例, 選取的患者均符合非脫垂子宮切除手術指征。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研究組患者應用LAVH方式治療, 均采取氣管插管靜脈復合麻醉方法, 取膀胱截石位, 置入導尿管, 通過陰道置入舉宮器, 在臍孔或臍下緣1 cm處做一手術切口放置氣腹針以便建立氣腹, 下腹兩側各對應位置各取長度為5 mm切口放置腹腔鏡。經腹腔鏡檢查盆腔情況, 若存在黏連需將其分離, 若存在子宮內膜異位病灶則需處理, 舉宮器需偏往一側處理測緣韌帶及其附件, 對測圓韌帶、輸卵管、卵巢固有韌帶、宮旁組織、子宮動脈進行電凝切斷, 另一側以相同方法處理后轉至陰道操作, 宮頸處陰道黏膜均完全切除, 膀胱宮頸間隙進行合理分離, 與盆腔完成連通, 與子宮嚴密貼合, 將主、骶韌帶與子宮動脈、靜脈進行切斷, 予以縫扎處理,取出子宮。若子宮龐大, 則切開子宮或分離肌瘤, 體積減小后則取子宮, 經陰道縫合處理陰道處相關黏膜然后予以腹膜反折。腹腔得到充氣后, 需再次注意觀察盆腔改變情況, 實施有效清洗并予以有效止血, 從而完成整個手術治療。
對照組患者均應用TVH法進行治療, 均應用腰硬聯合麻醉方法, 膀胱截石位進行手術操作, 自膀胱溝下緣約5 mm位置注射稀釋腎上腺素到黏膜與筋膜的間隙中, 確保其直接性進至宮頸交界位置, 在進針處將陰道壁進行環形切開, 依次鈍性分離陰道漿膜與黏膜、子宮頸間隙、宮頸直腸間隙,與宮頸緊貼狀態下切斷主韌帶與骶韌帶且進行合理縫扎, 膀胱往上推至腹膜返折處剪開進至腹腔內, 打開后腹膜, 有效處理患者子宮動脈與闊韌帶, 子宮自陰道被牽出進行合理切除, 嚴密檢查顯示無活動性出血則依次完成縫合, 將止血紗布填至陰道內, 持續24 h取出。在子宮>10孕周時, 應對其分塊處理;<10孕周時則直接取出。若出現嚴重肌瘤病變, 將子宮取出存在一定程度困難, 需要剔除瘤體, 當體積降低后方可取出。若附件存在良性腫瘤病變, 則切除附件或剔除囊腫。
1.3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均應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經手術治療均獲得成功。研究組無中轉開腹患者, 術后24 h患者均拔除尿管, 術后2例外陰修補術后出現外陰疼痛感, 通應用止痛藥后, 癥狀均消除, 兩組手術情況比較見表1, 研究組術中出血量、排氣時間、住院時間、恢復時間均明顯低于對照組, 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輸血例數為0例, 對照組中有2例(3.3%),研究組術后疼痛強烈者3例(5.0%), 對照組21例(35.0%);研究組腹痛患者為60例(100%), 對照組37例(61.7%);研究組術后無并發癥, 對照組2例(3.3%)。研究組患者傷口均愈合(100%), 對照組傷口愈合47例(78.3%), 兩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指標對比 (±s)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指標對比 (±s)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指標 研究組(n=60) 對照組(n=60)手術時間(min) 74.5±6.2 81.8±10.5術中出血量(ml) 136.1±20.3a 298.5±33.6術后最高體溫(℃) 37.5±0.3 37.8±0.3排氣時間(h) 18.4±4.2a 33.1±9.2住院時間(d) 4.2±0.3a 7.4±0.4恢復時間(d) 35±43a 43±60
陰式子宮切除術根據陰道所具有特殊解剖特征, 從陰道將子宮或附件上良性腫物進行切除, 手術一般不會導致患者出現明顯創傷, 痛苦低, 恢復及時, 且通常不會發生盆腔粘連并發癥, TVH方式的發展是因微創觀念在臨床中的應用,并根據開腹手術技術而逐漸形成的, 自然腔道內鏡外科理念使得人們了解陰道能夠用作手術操作的自然通道, 并由此無需進行開腹手術, 在手術治療后還不會對盆腔臟器造成較嚴重影響, 術后感染率相比較開腹手術明顯降低, 肥胖患者在存在大量腹部脂肪情況下應用此手術也合理, 且對比開腹手術能夠明顯緩解術后疼痛, 患者住院時間縮短, 但陰式手術具有一些局限性, 經陰道解剖特點顯示其手術視野較小, 導致相鄰器官受損幾率較高, 無法對盆腔實際情況詳細了解, 在子宮發生異常、子宮過大時予以陰式手術無法得到良好效果[3]。
腹腔鏡輔助陰式子宮切除術實施過程中可采用腹腔鏡對患者盆腔、腹腔時間狀況予以合理探查, 由此能夠對其實際情況進行充分了解, 例如粘連病變程度等, 而且實施手術過程中能夠及時處理盆腔內病變情況。腹腔鏡子宮切除術時主韌帶、骶韌帶閉并不必離斷, 不會對輸尿管產生極大損害,盆底支持組織具有較高完整性, 而且切除宮頸移行帶, 所以此方法具有腹腔鏡手術優勢[4], 且全子宮切除, 能夠防止產生子宮頸殘端癌并發癥, 且陰道存在完整性, 提高患者生活質量[5]。但是此手術方式在操作過程中需要操作醫生具備良好腹腔鏡操作技能, 不然極易導致盆腔器官或大血管等受到嚴重損傷, 而且在術中建立氣腹, 往往會導致血流動力學變化受到一定影響, 極易引發心律異常癥狀, 且所需費用相對增加。
經本文研究可知, 研究組患者在手術治療后, 術中出血量、排氣時間、住院時間、恢復時間均明顯縮短, 與對照組比較,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術后疼痛強烈者比例相對比對照組明顯降低, 兩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總之, 腹腔鏡輔助陰式子宮切除術效果更為明顯, 并發癥少, 出血量少, 恢復快, 值得臨床應用。
[1]陳旭萍.腹腔鏡輔助下經陰道子宮切除術與非脫垂陰式子宮切除術的比較分析.中國婦幼保健,2012,27(18):2857-2858.
[2]胡志芳, 鄭建軍.腹腔鏡輔助下陰式子宮切除與陰式子宮全切術的療效對比.中國婦幼保健,2012,27(24):3821-3822.
[3]徐月靜.腹腔鏡輔助陰式子宮切除術臨床治療分析.中國婦幼保健,2013,28(17):2811-2813.
[4]韓珺, 李麗.開腹、陰式、腹腔鏡輔助陰式子宮全切術臨床分析.中國婦幼保健,2010,25(16):2309-2310.
[5]伍宗惠, 王芳, 張宇驕.3種不同術式子宮切除的臨床療效比.中國婦幼保健,2011,26(8):1241-124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2.058
2014-10-30]
472000 河南省三門峽市第三人民醫院婦產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