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蓮鋒
穴位按摩對疾病恢復期肺間質病患者睡眠質量的影響
金蓮鋒
目的探討穴位按摩對疾病恢復期肺間質病患者睡眠質量的影響。方法100例疾病恢復期睡眠障礙患者隨機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 各50例, 實驗組采用穴位按摩方法助眠, 對照組根據患者睡眠質量使用一定的鎮靜安神藥物, 觀察兩組患者睡眠質量并進行比較。結果 實驗組睡眠質量優于對照組, 且實驗組患者不良主訴少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穴位按摩可以比常規藥物治療更好地改善患者睡眠質量, 有利于提高疾病恢復期肺間質病患者生活質量, 臨床值得推廣。
穴位按摩;疾病恢復期;肺間質?。凰哔|量
肺間質病患者由于長期通氣功能障礙, 導致低氧及二氧化碳潴留情況十分普遍, 研究顯示, 肺間質患者的睡眠質量明顯差于普通人群。睡眠紊亂的發生率高達50%~80%[1]。睡眠紊亂表現為白天嗜睡, 精神不振, 記憶力下降, 注意力不集中和機體生理功能下降等一系列不良反應[2], 從而導致患者日常活動減少, 逐漸脫離社會, 嚴重影響患者的心理狀態, 出現焦慮抑郁等情況, 從而對肺間質病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不利影響。由于肺間質病患者都伴有不同程度的呼吸紊亂, 因此睡眠紊亂是困擾肺間質病患者的最主要的癥狀之一,而長期應用鎮靜安眠類藥物會產生藥物依賴和其他不良反應并加重腎臟的負擔。本文在實驗組及對照組都進行常規護理的基礎上, 如維持病房適宜的溫濕度, 晚8:00后禁止家屬探視, 關閉不必要的照明用具及治療器械等[3], 通過比較穴位按摩及一般運用鎮靜安神類藥物患者睡眠質量的比較, 比較中醫特色手法與西醫常規治療在改善疾病恢復期肺間質病患者睡眠質量上的優劣。為改善肺間質病患者的生活質量提供更多的選擇?,F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2013~2014年在本院呼吸一科二病區就診疾病處于恢復期的有睡眠障礙的肺間質病患者100例。隨機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 每組50例。實驗組平均年齡(54.58±13.98)歲, 男26例, 女24例。對照組平均年齡(52.17±12.58)歲, 男25例, 女25例。兩組在年齡、性別、既往手術史、合并內科疾病、肺功能、認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穴位選擇及按摩方法:取涌泉穴或足三里。涌泉穴位于足掌心前三分之處, 當屈足趾時出現凹陷處, 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三寸, 脛骨外側約一橫指處, 用按或揉的方法, 穴位按摩的精準以感覺局部酸、麻、腫、脹和發熱為標準[4]。每晚睡前1次, 約15~20 min/次。
1.3 評價標準 采用匹茲堡睡眠指數量表(PSQI)進行問卷調查, 此表已由國內劉賢臣等驗證具有很好的信度和效度[4], PSQI問卷由19個自評和5個他評項目組成, 共七項內容。包括睡眠質量、入睡時間、睡眠時間、睡眠效率、睡眠障礙、催眠藥物、日間功能, 每個成分按0~3分計算。PSQI>7分為睡眠質量有問題的參考值??偡?7分為睡眠質量差, 總分越高, 睡眠質量越差。PSQI≤7分為睡眠質量較好。問卷在患者出院前1 d發放, 調查者指導患者自行填寫, 并告知看護及親屬切勿影響其觀點。對于不便患者可代為填寫, 由患者本人確認后收回。共發放問卷100份, 回收100份, 回收率100%, 有效率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PSQI≥8。發生率為70.31%, 實驗組僅30.7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的睡眠質量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使用中醫穴位按摩可一定程度提高患者睡眠質量, 同時也可避免使用藥物所引起的不適感, 在臨床中有顯著貢獻。
表1 兩組患者PSQI各成分評價及PSQI總分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PSQI各成分評價及PSQI總分比較(±s)
注:兩組比較, P<0.05
組別 例數 睡眠質量 入睡時間 睡眠時間 睡眠效率 睡眠障礙 催眠藥物 日間功能 PSQI總分實驗組 50 1.35±0.321.19±0.271.36±0.341.29±0.301.77±0.391.17±0.280.94±0.278.95±2.14對照組 50 1.81±0.401.57±0.381.92±0.451.76±0.382.38±0.551.66±0.351.31±0.3212.65±3.70
穴位按摩可調節神經系統的興奮性[5]。其原因可能是穴位刺激能增加機體復合胺的釋放, 復合胺能放松人體, 促進睡眠。也有研究發現當機體發生疲勞時, 體內自由基的濃度增加, 適時進行足反射區按摩能夠較長時間維持自由基的低生成率, 降低體內自由基的濃度, 從而較少自由基對細胞膜的攻擊, 保護組織器官, 對疲勞機體具有明顯的保健作用[6]。中醫認為, 睡眠紊亂多由情志所傷, 勞逸失調, 病后體虛, 陰虛火旺, 心失所養, 腎陰虧虛等所致。陽盛陰虛, 則晝夜不得眠。蓋夜以陰為主, 陰氣盛則目閉而臥安, 若陰為陽所勝,故終夜煩擾而不得眠。因此, 護理人員應注意患者的睡眠質量并采取相應措施。雖然穴位按摩及西醫藥物治療都可一定程度上緩解患者睡眠紊亂。中醫穴位比藥物作用效果更為理想。但兩者PSQI均>7分, 說明雖然采用了一定的臨床醫療及護理手段, 患者還是存在一定程度的睡眠障礙[7]?;颊呒膊”旧淼陌Y狀也是影響睡眠治療的關鍵因素之一, 肺間質病患者夜間呼吸困難加重, 痰液量增多, 咳嗽等也可影響睡眠質量。另外, 由于夜間患者迷走神經興奮, 可導致持續的夜間低氧發生, 導致患者夜間覺醒次數的增加, 從而引起患者睡眠模式的改變。因此長期低流量氧療, 霧化吸入劑的使用十分必要[8]。
《皇帝內經》根據“內病外治, 上病下取”的治療原則,提出了運用刺激下肢的經絡和穴位來治療疾病的觀點, 下肢穴位按摩治療睡眠紊亂正是這一原則的具體應用。穴位按摩是改善疾病恢復期肺間質病患者睡眠質量的方法安全, 簡單易行、經濟、無痛苦, 可通過教授、指導讓患者掌握。出院后仍可繼續治療。但出院隨訪時發現, 隨著患者出院日期的增加, 患者對施穴方法的掌握有所下降, 與此同時, 患者的依從性相對的也有所下降。指導臨床在患者出院時應加強健康宣教。
[1]楊亞娟.老年人睡眠障礙的原因及護理進展.中華護理雜志,2007,42(1):76.
[2]楊傳舉.80例心血管患者介入術后睡眠障礙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 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8(10):67-68.
[3]王俊林.影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睡眠的因素與護理效果評價. 臨床護理,2010,40(2):30-31.
[4]路桃影.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的信度及效度分析.重慶醫學,2014,43(3):260-263.
[5]王沫.耳穴壓豆治療失眠100例臨床觀察.中醫藥學刊,2006,24(12):1337.
[6]沈霞.住院穩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睡眠質量及影響因素調查分析.中國護理管理,2014,14(4):361-364.
[7]Sohn SI. Th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Korean version of the Pittsh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J Sleep Breath,2012,16(3):803-812.
[8]王金環.中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睡眠質量與生活質量的相關性研究 .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31(6):2170-217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2.139
2014-09-18]
200433 上海市同濟大學附屬肺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