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單位:650032 昆明,成都軍區昆明總醫院核醫學科(董麗華),內分泌科(鞠海兵,張福仙,李麗鳳,崔 濤,宋 潔,孫曉娟)
?
駐昆部隊離退休干部糖尿病患者降糖藥物及血糖控制分析
作者單位:650032 昆明,成都軍區昆明總醫院核醫學科(董麗華),內分泌科(鞠海兵,張福仙,李麗鳳,崔濤,宋潔,孫曉娟)
董麗華,鞠海兵,張福仙,李麗鳳,崔濤,宋潔,孫曉娟
[摘要]目的了解駐昆部隊老干部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血糖、血壓、血脂達標情況及降糖藥物使用情況。方法采用橫斷面研究方法,采用調查問卷收集患者年齡、病程、血壓控制和降糖藥物的使用情況,留取血標本,檢測糖化血紅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等指標。分析患者的降糖藥使用情況,評估血糖、血壓和血脂的控制效果。結果共調查駐昆部隊離退休老干部T2DM患者258例,HbAlc達標率為54.7%,血壓達標率為27.1%,TG達標率為39.5%,TC達標率為50.4%,LDL-C達標率為45.7%;使用>2種口服降糖藥者占58.9%,使用胰島素者占36.8%,其中聯合使用胰島素和口服降糖藥者占27.5%;降糖藥物種類的選擇依次是阿卡波糖、格列美脲、瑞格列奈、格列奇特、二甲雙胍。在糖尿病病程相同的情況下,使用胰島素并聯合>2種口服降糖藥患者的HbAlc達標率明顯升高;相同的治療方案,隨著病程的增加,HbAlc的達標率逐漸下降。結論駐昆部隊離退休老干部T2DM患者血糖、血壓和血脂控制情況較國內平均水平好;在治療方案的選擇上,以聯合口服降糖藥為主,使用胰島素及聯合>2種口服降糖藥可提高HbAlc達標率。
[關鍵詞]昆明;部隊;離退休干部;糖尿病;達標率
隨著不良生活方式的形成和人口老齡化,我國糖尿病患病率急劇增高,調查顯示,我國糖尿病患病率高達11.6%[1]。盡管我國糖尿病患病率逐年增加,但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壓及血脂等代謝指標控制并不理想。藥物治療在血糖控制達標中起著重要作用,合理有效且安全使用降糖藥物,能促進糖尿病患者各項指標的良好控制。本研究對駐昆明部隊離退休干部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壓、血脂達標情況及降糖藥物使用情況進行調查研究,為進一步提高部隊離退休干部糖尿病患者管理水平,保障健康提供參考。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選擇2013年2~8月在我院體檢、資料完整的駐昆陸軍和空軍干休所的離退休干部2型糖尿病患者258例為研究對象,其中男209例,女49例,年齡(73.6±9.1)歲,病程(11.7±8.8)年。糖尿病的診斷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診斷標準,排除有糖尿病急性并發癥及伴發腫瘤、其他嚴重慢性疾病、感染等疾病患者。
1.2方法
1.2.1資料收集在研究對象體檢完成后,采用問卷調查他們的年齡、性別、糖尿病病程及降糖治療方案(使用降糖藥物的名稱、用法)等資料;從他們的體檢結果中,收集收縮壓(SBP)及舒張壓(DBP)檢查結果。
1.2.2檢測指標清晨空腹抽取研究對象的靜脈血,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水平,免疫比濁法測定糖化血紅蛋白(HbA1c)水平。
1.3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 19.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相同病程不同治療方案的達標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不同病程相同治療方案的達標率的比較采用趨勢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血糖、血壓、血脂達標情況根據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版)的控制目標,本研究對象的空腹血糖≤7.2 mmol/L的達標率為57.4%,非空腹血糖≤10 mmol/L的達標率為52.3%,HbA1c<7%的達標率為54.7%,血壓<130/80 mmHg達標率為27.1%,TG<1.7 mmol/L達標率為39.5%,TC≤4.5 mmol/L達標率為50.4%,LDL-C≤2.5 mmol/L達標率為45.7%。
2.2降糖藥物使用情況使用>2種口服降糖藥患者占58.9%,使用胰島素患者占36.8%,其中聯合使用胰島素和口服降糖藥患者占27.5%,單藥或中藥治療的患者占4.3%。口服降糖藥物使用依次是阿卡波糖、格列美脲、瑞格列奈、格列奇特、二甲雙胍,分別占58.5%、34.1%、30.6%、27.9%、23.6%。
2.3不同病程不同降糖藥治療的糖尿病患者HbA1c達標率的比較相同病程的糖尿病患者是否使用胰島素治療的HbA1c達標率之間,以及是否>2種口服降糖藥聯合治療的HbA1c達標率的比較,相同治療方案的糖尿病患者的HbA1c達標率明顯升高(P<0.05),隨著不同病程的變化,病程5年以下的糖尿病患者,是否使用胰島素對HbA1c達標率無明顯影響(P>0.05),病程≥5年的糖尿病患者胰島素治療的HbA1c達標率高于非胰島素治療患者(P<0.05),>2種口服藥物聯合治療的患者HbA1c達標率高于非聯合治療者(P<0.01);不管是否胰島素治療,隨著病程的增加,HbA1c達標率逐漸下降(P<0.05);不管是否聯合口服降糖藥治療,隨著病程的增加,HbA1c達標率逐漸下降(P<0.01)。見表1。
3討論
本研究以《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2]為依據,采用血糖、HbA1c、血壓、血脂控制目標值來評價駐昆部隊離退休老干部代謝指標控制情況,結果顯示,空腹血糖達標率、非空腹血糖達標率、HbA1c達標率、血壓和血脂達標率,均明顯高于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糖化血紅蛋白監測網"其他人群達標率[3],說明駐昆部隊老干部較地方患者血糖、血壓、血脂等指標控制好。這可能是因為部隊的系統數據管理、人員配置和醫療保健體系均較好,使部隊老干部糖尿病的綜合管理水平較高。本研究結果顯示,使用>2種口服降糖藥治療的患者占62.4%,降糖藥物種類的選擇依次是阿卡波糖、格列美脲、瑞格列奈、格列奇特、二甲雙胍,二甲雙胍的使用較少,這可能與本組患者年齡較大,阿卡波糖副作用相對較少有關。磺脲類降糖藥中使用最多的是格列美脲,可能與格列美脲為新一代磺脲類降糖藥,除了促進胰島素分泌的作用外,還有胰島素增敏作用,主要是每天僅服用1次,提高了患者服藥的依從性和治療效果。本組資料中使用胰島素降糖的患者占38.9%,其中胰島素聯合口服降糖藥的患者占27.5%。孫婧等[4]對江蘇省2型糖尿病治療用藥情況調查的結果顯示,單用口服降糖藥治療的患者占55.8%,單純胰島素治療的患者占41%。其結果還表明,胰島素治療組患者的HbA1c高于口服藥物治療組,與本研究結果基本類似。
Liu等[5]對不同種類降糖藥的降糖強度進行分析表明,預混胰島素降低HbA1c的程度大于所有口服降糖藥。本研究結果表明,在糖尿病病程5年以上的患者,使用胰島素及聯合>2種降糖藥的患者HbAlc達標率明顯升高。但相同的治療方案隨著病程的增加,HbAlc的達標率逐漸下降。著名的英國糖尿病前瞻性研究(UKPDS)研究表明,單藥治療不能長期有效地控制血糖達標,應早期聯合藥物治療,隨著胰島B細胞功能的下降和胰島素分泌的不足,大部分患者需要啟動胰島素治療[6]。
綜上所述,駐昆部隊離退休老干部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壓和血脂控制現狀較國內平均水平較好;在治療方案的選擇上,以聯合口服降糖藥為主,使用胰島素及聯合>2種降糖藥的患者HbAlc達標率較高。
【參考文獻】
[1]Xu Y,Wang L,He J,et al.Prevalence and control of diabetes in Chinese adults[J].JAMA,2013,310(9):948-959.
[2]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M].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11:10.
[3]郭曉蕙,紀立農,陸菊明,等.2009年中國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藥聯合胰島素治療后血糖達標狀況調查[J].中華糖尿病雜志,2012,4(8):474-478.
[4]孫婧,畢艷,胡云,等.江蘇省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治療用藥情況調查[J].中國糖尿病雜志,2011,19(8):591-594.
[5]Liu SC,Tu YK,Chien MN,et al.Effect of antidiabetic agents added to metformin on glycaemic control,hypoglycaemia and weight change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a network meta-analysis[J].Diabetes Obesity And Metabolism,2012,14:810-820.
[6]Turner RC,Cull CA,Frighi V,et al.Glycemic control with diet,sulfonylurea,metformin or insulin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progressive requirement for multiple therapies(UKPDS 49) [J].JAMA,1999,281(12):2005-2012.

表1 不同病程不同降糖藥治療患者的HbA1c達標率的比較
(收稿日期:2015-01-27)
文章編號1004-0188(2015)03-0297-02
doi:10.3969/j.issn.1004-0188.2015.03.025
中圖分類號R 587.1
文獻標識碼A
通訊作者:鞠海兵,E-mail:juhaibing11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