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益嗣
(宜興 214221)
紫砂壺是宜興特產的一種天然細陶土,經過精選、精煉、精制而成,然后在1000多度的高溫中燒成的。紫砂壺的生產,從陶土做坯到產品燒成,要經過選料、煉泥、制坯、成型、書畫雕刻和入窯燒煉等工序,其中以成型為主要工藝過程。紫砂壺的制作成型都是由手工操作的。由于紫砂泥對溫度和濕度非常敏感,在缺乏經驗的人手里,三把兩捏,不是渙散,就是硬化,掌握控制的分寸需要熟練的技術和豐富的經驗。
在我國陶瓷文化中,陶器厚實而質樸,瓷器豐富而多彩,唯紫砂器清高儒雅、文質彬彬。在世界上,宜興紫砂是獨具特色、獨具風格、獨樹一幟的。紫砂陶器皿或平中見奇、或華而不奢、古樸典雅、千奇百態,堪稱為陶瓷藝術品類之佼佼者。因此,從文化藝術角度而言,宜興紫砂的地位在一切陶瓷工藝之上。紫砂壺作為傳統的實用陶瓷工藝品,有著鮮明的時代風格和民族特色,有著傳統工藝品根深蒂固的民族根基,有著前輩們的豐富知識和經驗積累,這些都是留給后人最可貴的財富,它也被一代代紫砂藝人所傳承。紫砂壺自曼生以來器形不斷豐富,樣式日益增多。按大的形制可分為光貨、花貨、筋囊貨。《一粒珠》就是典型的光貨壺式。
《一粒珠》保持"圓"的個性,彎流圓把,前呼后應,上下穩定,充分體現傳統紫砂壺器所注重的實用性能,可謂亦用亦賞。質感潤澤,雍容華貴,大氣沉穩,壺體乳脂似玉,曲線優雅,腹部飽滿豐潤。
在《一粒珠》的身上,看到了嘗試的膽量和高超的光貨器制作水平,在這樣一個百花齊放、新潮頻出的紫砂世界里,我在大膽創新的同時堅持將傳統的紫砂工藝展現給世人,不失為對這一文化的虔心繼承。《一粒珠》看似簡約大氣,實則最見作者的制作功力、嘗試膽量與獨特構思,整件作品無論從哪一個角度觀察,都呈現出數學比例精確的圓弧形,每一個細節都修整至近乎完美。
紫砂陶獨具魅力,不僅具有雙重氣孔結構,可以適合一切茶,泡茶隔夜不餿。而且紫砂材質有類似海綿的吸附性,常沏茶的壺,就是不放茶葉,水中也有茶香。紫砂還可以獨立成陶,是世界上惟一不需要添加其他礦物而獨立成陶的陶土,它本身具有很好的黏結度和可塑性,具備單獨成型的能力,是世上的泥土中最奇特的一種。用這種被稱作“泥中泥巖中巖”的五色土做成壺,出窯時形比冶銅,入手光可鑒人,且越用越有玉感,不能不謂之奇。
古人評價紫砂土與黃金爭價,紫砂壺可與商鼎周彝比肩,甚至感嘆:“人間珠玉安足取?不及陽羨溪頭一丸土。”可見在愛壺人眼中,紫砂壺雖不是金子卻也一樣發光。一把好的紫砂壺流落到哪里都不怕被埋沒,它在日月精華中休養生息,等待人們發現它的真正價值。而一旦被發現,它尊貴的氣質使它即使放在皇宮里也不會失色。雖然僅是一抔泥土,卻能化高貴于其中。紫砂壺表面無釉色,不以浮華悅人而藏溫潤光澤于泥內,只有在不斷使用當中才會越來越美。這種含蓄、深沉的姿態也是一種人生的啟迪。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人類始終憑借著智慧和手,根據生活和生產的需求,利用當地的自然資源,制造出無數優秀的實用美觀的傳統生活工藝品,同時形成了世界性的產業。世界各國珍貴的傳統手工藝品可以稱得上是國家和民族傳統生活文化的象征。傳統手工藝沉積著特定的歷史時代和地域環境下形成的價值觀念和審美意識。富有特色和個性的傳統手工業產業在世界文明史上作出了無與倫比的歷史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