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根廷
骨移植治療肩關節后脫位伴肱骨頭前內側骨缺損的臨床中期療效觀察
劉根廷
目的觀察肩關節后脫位伴肱骨頭前內側骨壓縮性骨折患者應用骨移植治療的效果。方法肩關節后脫位伴肱骨頭前內側骨壓縮性骨折患者64例, 按照骨材料選擇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每組32例;對照組予自體肱骨頭移植治療, 研究組予異體肱骨頭移植治療;觀察治療前、中期兩組肩關節功能評分和疼痛評分情況。結果治療后兩組肩關節功能評分、VAS評分均優于治療前(P<0.05),但兩組間肩關節功能評分與VAS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骨移植治療可有效改善肩關節后脫位伴肱骨頭前內側骨壓縮性骨折患者的肩關節功能, 緩解患者的心理情緒。
肱骨頭前內側骨;骨折;骨移植治療;肩關節后脫位
肩關節后脫位屬于臨床中較為少見的疾病, 本病約占肩關節脫位的1%~4%, 本研究予骨移植治療肩關節后脫位伴肱骨頭前內側骨壓縮性骨折患者, 分析該術式的臨床中期療效,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肩關節后脫位伴肱骨頭前內側骨壓縮性骨折患者64例, 按照患者選擇骨材料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 每組32例;研究組男女比例18∶14, 年齡28~63歲, 平均年齡(43.57±6.29)歲;對照組男女比例16∶16, 年齡29~62歲, 平均年齡(42.86±5.37)歲。兩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行全身麻醉, 仰臥位, 三角肌胸肌間溝入路, 待肩關節前方關節囊切開后嵌入撐開器, 外旋以解鎖肱骨, 其后行肩關節盂唇等情況探查。對照組予自體肱骨頭移植治療:若出現新鮮骨折脫位, 行軟骨撬開復位處理,軟骨下缺需行自體髂骨植骨, 待充分填充后應用4 mm松質骨螺釘以固定。研究組予異體肱骨頭移植治療:若患者為陳舊傷, 行松質骨層磨鉆打磨處理, 測量缺損區大小、形狀,將異體肱骨頭(保存于-80°帶關節面)修整為相應大小形態,嵌入缺損區并予2枚松質骨螺釘以固定。重建后評估肩關節穩定性及外旋角度, 術畢, 關閉切口。
1.3 觀察指標 隨訪12個月, 采用Constant評分表評估患者治療12 h時肩關節功能, 以0~100分計分, 分數越高效果越好;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分)評估患者肩關節疼痛程度, 以0~10分計分, 分數越低疼痛越輕[1]。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 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肩關節功能情況對比 治療后兩組肩關節功能評分優于治療前,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但治療后兩組肩關節功能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VAS評分比較 治療后兩組患者VAS評分顯著低于治療前,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但組間V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肩關節功能情況對比(±s, 分)

表1 兩組患者肩關節功能情況對比(±s, 分)
注:與治療前比較,aP<0.05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研究組 32 49.66±2.43 91.23±5.66a對照組 32 49.87±3.32 89.13±5.23a
表2 兩組患者VAS評分比較(±s, 分)

表2 兩組患者VAS評分比較(±s, 分)
注:與治療前比較,aP<0.05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研究組 32 6.28±1.32 2.47±0.53a對照組 32 6.15±1.26 2.66±0.85a
肩關節后脫位的致病因素主要是癲癇發作、電擊傷時肩關節內旋肌群強烈收縮導致, 肱骨頭前內側壓縮性骨折是本病的常見并發癥之一, 本病若并發肱骨頭變形或者骨關節炎,可造成患者肩關節僵硬及其功能障礙, 進而對其生活質量造成影響[2]。由此, 本研究選取64例肩關節后脫位伴肱骨頭前內側骨壓縮性骨折患者, 分組予以自體、異體肱骨頭移植治療, 分析骨移植治療的臨床效果。
肩關節后脫位治療方案的選擇, 與其診斷時間及肱骨頭缺損范圍等關系密切, 即患者脫位時間與肱骨頭缺損范圍成正比例關系, 與治療效果成反比例關系。本研究結果顯示:經治療兩組患者術后關節功能評分均有所提升, 但兩組患者術后肩關節功能評分無顯著差異, 說明骨移植治療可有效改善患者肩關節功能, 且自體或異體移植的臨床效果相似。骨移植修復肱骨頭缺損以及重建解剖形態, 可有效恢復患者肩關節功能, 且穩定性較好;該術式在行壓縮骨折區域塌陷關節面行重建復位處理后仍重視軟軟骨下植骨, 不僅具有支撐性, 還可降低肱骨頭壞死和塌陷發生的幾率。提示冰凍異體肱骨頭移植治療的優勢主要表現為:①可降低抗原性且細胞組織的相容性較好;②無需使用免疫藥物;③生物污染或者疾病傳播的風險較低, 安全性較高[3]。本研究結果顯示, 經治療研究組患者術后疼痛評分有所改善, 表明予以骨移植治療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感痛, 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本研究未對治療后患者并發癥發生率進行分析, 有待進一步研究。
綜上所述, 肩關節后脫位伴肱骨頭前內側骨壓縮性骨折應用自體或異體骨移植治療的臨床效果顯著, 能夠改善患者肩關節功能, 而治療時骨材料的選擇應以患者具體病情為依據。
[1]徐德興, 陳昌禮 , 陳碩.骨移植重建肩關節后脫位合并肱骨頭前內側骨缺損的臨床療效分析.四川醫學,2012,33(5):818-820.
[2]白云飛.肱骨解剖頸骨折伴肱骨骨頭前脫位手術治療的臨床分析.中國傷殘醫學,2013,21(5):66-67.
[3]劉剛.骨移植治療肩關節后脫位伴肱骨頭前內側骨缺損的中期療效觀察.當代醫學,2013,19(1):57-59.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6.017
2015-02-01]
461000 河南省許昌市中心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