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慧 于小匯 高歌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及尿微量白蛋白聯合檢測對糖尿病腎病的臨床價值
于慧 于小匯 高歌
目的探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清胱抑素C(CysC)、尿微量白蛋白(mAlb)聯合檢測對糖尿病腎病(DN)早期診斷的臨床意義。方法80例2型糖尿病患者, 其中單純糖尿病組(DM組)38例, 糖尿病腎病組(DN組)42例, 并以45例健康體檢者作為正常對照組。采用循環酶法檢測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免疫比濁法檢測血清胱抑素C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結果三項指標水平糖尿病腎病組明顯高于正常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單純糖尿病組水平高于正常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糖尿病腎病組高于單純糖尿病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糖尿病患者聯合檢測血清Hcy、CysC、mAlb水平, 可以檢測糖尿病腎病的發生發展, 對糖尿病腎病的早期診斷、及早治療和預后具有重要臨床意義。
糖尿病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
糖尿病腎病是臨床常見和多發的糖尿病并發癥, 是糖尿病最嚴重的并發癥之一。而腎臟損傷早期隱蔽且無明顯臨床癥狀, 常規檢查很難發現, 因此盡早明確診斷十分重要。CysC是近年來發現的反映腎功能受損的良好標志物[1]。目前尿微量白蛋白是臨床診斷糖尿病腎病的主要依據。近年有報道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含量的升高與糖尿病患者發生大血管和微血管并發癥的危險性相關, 且這類并發癥與腎臟受損有關。所以, 聯合檢測此三項指標有助于糖尿病腎病的診斷, 提高糖尿病腎病的早期檢出率。
1.1 一般資料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糖尿病腎病診斷標準選取本院內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 單純糖尿病組(DM組)38例, 其中男20例, 女18例, 平均年齡58.8歲;糖尿病腎病組(DN組)42例, 其中男22例, 女20例, 平均年齡62.4歲;且所有患者均無急性并發癥, 未合并肝功能異常、心力衰竭、急性腎炎、泌尿系統感染、其他重大疾病史及近期使用腎毒性藥物史。另選取本院健康體檢者45例作為正常對照組, 其中男24例, 女21例, 平均年齡59.7歲。三組在年齡、性別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三組均禁食12 h后清晨空腹抽取靜脈血, 并于4 h內完成血清Hcy、CysC檢測;留取晨尿5 ml以檢測尿mAlb。血清Hcy采用循環酶法, 尿mAlb采用免疫比濁法,試劑由羅氏公司提供, 血清CysC采用免疫比濁法, 試劑由北京利德曼生化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儀器使用羅氏P8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
1.3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三組Hcy、CysC、mAlb檢測結果比較, DN組檢測水平明顯高于正常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DM組檢測水平高于正常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DN組檢測水平高于DM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Hcy、CysC、mAlb在各組中的檢測結果(±s)

表1 Hcy、CysC、mAlb在各組中的檢測結果(±s)
注:與正常對照組比較,aP<0.05;與DM組比較,bP<0.05
組別 例數 Hcy(μmol/L) CysC(mg/L) mAlb(μmol/L)正常對照組 45 9.22±2.21 0.72±0.15 8.11±2.55 DM組 38 12.69±3.58a 1.24±0.65a 21.36±7.70aDN組 42 17.88±4.75ab 1.95±1.03ab 92.54±25.25ab
DN是糖尿病嚴重的微血管并發癥之一, 其發病機制非常復雜, 是導致患者致死、致殘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 DM并發腎病的患者病死率可達無腎病病死率的30倍, 依此盡早診斷DN是提高DM患者生存幾率的重要前提。
Hcy是一種與血管損傷反應相關的氨基酸, 是蛋氨酸和半胱氨酸代謝過程中的一個重要中間產物, 其本身并不參與蛋白質合成。研究表明, Hcy與動脈粥樣硬化和糖尿病性腎損傷有相關性, 高Hcy血癥可以作為一種內源性致病因素,其可以通過直接的細胞毒性, 誘導氧化應激和協同糖基化終末產物等途徑損傷血管, 在糖尿病腎病的發生發展中可能發揮了一定的作用[2]。因此, 降低DN患者Hcy水平對延緩病程的進展有重要臨床意義。
CysC是一種低分子量、非糖基化的堿性蛋白質。它能自由透過腎小球濾過膜, 在近曲小管代謝。CysC不受炎癥、感染、腫瘤、免疫性和內分泌疾病等因素的影響[3]。因此,作為反映DN的指標, CysC被認為是評估腎功能的一種敏感性特異性高的指標。當腎小球濾過功能出現輕微損傷時,血中CysC濃度即可出現升高, 并隨病情加重而逐漸增多[4]。
mAlb為中分子蛋白質, 腎小球濾過膜輕微損傷即可造成尿mAlb從尿中漏出增多, 是早期腎損傷的敏感指標[5]。糖尿病進程中, 在尿常規及血清尿素氮、肌酐未升高之前, mAlb即已出現, 而微量白蛋白尿的出現尚屬于糖尿病腎病的早期, 它的變化是可逆的, 因此微量白蛋白尿在評估糖尿病患者發生腎并發癥的危險度及其治療效果具有重要價值。
綜上所述, 依據檢測結果分析, DN組三項指標水平均高于DM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其中, 尤以Hcy和mAlb更為突出。因此, 將尿mAlb結合血清Hcy、CysC檢測有助于糖尿病腎病的診斷, 盡早發現其發生發展趨勢, 對2型糖尿病并發微血管病變的早期診斷和病情分析有著重要的臨床價值, 其應用前景值得重視。
[1]李玉艷, 楊振坤.胱抑素C在臨床中的應用進展.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06,27(9):812.
[2]劉小林.2型糖尿病患者血漿同型半胱氨酸檢測的臨床意義.臨床輸血與檢驗,2010,12(1):41-43.
[3]楊芳.胱抑素C在糖尿病腎病早期診斷中的作用.醫學信息,2009,1(12):232.
[4]孫正松, 張小燕.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等指標聯合檢測對糖尿病腎病的臨床價值.檢驗醫學與臨床,2013,1(10):9-10.
[5]羅敏琪, 尹小菁, 宋志興, 等.聯合檢測血清胱抑素與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對早期腎損害的診斷價值.廣東醫學,2010,31(3):358-360.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6.033
2014-12-19]
116000 大連市第二人民醫院檢驗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