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琳 黃波 劉新生
自體血回輸聯(lián)合氨甲環(huán)酸在雙髖關節(jié)置換術中的應用
朱曉琳 黃波 劉新生
目的探討氨甲環(huán)酸聯(lián)合自體血回輸在雙髖關節(jié)手術中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例行雙髖關節(jié)置換手術患者隨機分為A、B兩組, 各10例, A組:術前滴注氨甲環(huán)酸20 mg/kg, B組:術前不用氨甲環(huán)酸。分別在患者術前自體血回輸后采集靜脈血, 監(jiān)測凝血酶原時間(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凝血酶時間(TT)、纖維蛋白原(FIB)、纖維蛋白降解產物(FDP)、D-二聚體(DD), 并統(tǒng)計患者術中失血量。結果兩組患者術后PT、APTT、FIB、FDP、DD等各指標比較, 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術中失血量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自體血液回輸聯(lián)合氨甲環(huán)酸對血液凝血纖溶功能無顯著影響。
自體血回輸;氨甲環(huán)酸;凝血功能
為解決血源短缺和用血安全問題, 血液回收技術在手術中應用逐漸增多[1,2]。它通過血液回收機把手術野的出血回收, 經過肝素化、過濾、離心、洗滌后得到紅細胞氯化鈉懸液,可立即回輸給患者。并且觀察到:回輸自體血1000 ml左右雖然未對患者凝血系統(tǒng)造成凝血障礙, 但由于手術出血、血液的稀釋等使術后APTT 、FIB、FDP 、DD與術前有顯著區(qū)別[3]。為此, 對髖關節(jié)置換術術中采用自體血回輸聯(lián)合氨甲環(huán)酸應用的患者進行觀察,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雙股骨頭壞死、骨性關節(jié)炎等擇期行雙髖關節(jié)置換手術患者20例, 男19例, 女1例;年齡48~63歲,體重57~75 kg, 隨機分為A、B兩組, 各10例。A組:術前滴注氨甲環(huán)酸20 mg/kg, B組:術前不用氨甲環(huán)酸。剔除標準:凝血纖溶機能異常者、肺功能異常或肺部有纖維化改變者。兩組患者在年齡、體重等一般資料方面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室, 建立靜脈通道, 輸入復方氯化鈉注射液500 ml, 建立橈動脈穿刺測壓, 鎖骨下靜脈穿刺置管,抽取2 ml血液注入抗凝管送本院血研所, 測定PT、APTT、TT、FIB、FDP、DD等。A組患者在快速輸入復方氯化鈉注射液500 ml后輸入氨甲環(huán)酸20 mg/kg,30 min輸注完畢, 以后輸注視手術、血壓等因素輸入與B組同樣液體。將自體3000P型自體血液回收機按標準連接。將肝素鹽水(生理鹽水500 ml加肝素12500 U2支)預沖儲血器備用。所有患者采用喉罩通氣靜吸復合麻醉, 采用負壓吸引把手術創(chuàng)面血液吸入儲血器, 每做一側, 經洗滌凈化處理回輸給患者。手術全部結束, 第2次回收血輸入患者20 min左右從鎖骨下靜脈抽取2 ml血液注入抗凝管送本院血研所, 測定PT、APTT、TT、FIB、FDP、DD。記錄出血量包括術中創(chuàng)面出血、做第二側術中第一側的引流量和血液回收量。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在術前與術后PT、APT、FIB、FDP、DD等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術前及血液回輸后兩組患者凝血及纖溶功能比較(±s)

表1 術前及血液回輸后兩組患者凝血及纖溶功能比較(±s)
注:除TT外, 組內術后與術前比較, P<0.05;術后A組與B組比較,aP>0.05
組別 例數 PT APTT TT FIB FDP DD A組 10 術前 12.6±2.7 32.2±4.3 16.3±5.2 248.7±17.3 4.1±1.03 0.6±0.31術后 11.7±2.9 33.4±3.0 15.7±9.3 275±38.5 5.6±2.35 3.5±1.74 P 0.00 0.00 0.15 0.00 0.00 0.00 B組 10 術前 11.3±3.4 32.1±3.7 17.8±3.9 247.9±20.3 4.0±2.01 0.4±0.38術后 10.9±3.9a 35.2±1.8a 17.8±7.1 279±41.3a 6.1±3.6a 3.3±1.76aP 0.00 0.00 0.10 0.00 0.00 0.00
2.2 兩組患者術中出血量及回輸血量比較,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中出血量及回輸血量比較(±s, ml)

表2 兩組患者術中出血量及回輸血量比較(±s, ml)
注:兩組比較, P<0.05
組別 例數 出血量 回輸量A組 10 778±79 583±81 B組 10 853±64 715±77
盡管髖關節(jié)置換術日趨成熟, 但術中截骨和骨面剝離等仍使患者出血較多。尤其雙關節(jié)置換術, 術中采用自體血回輸和血液保護更加重要。
氨甲環(huán)酸能與纖溶酶和纖溶酶原上的纖維蛋白親和部位的賴氨酸結合部位強烈吸附, 阻抑了纖溶酶、纖溶酶原與蛋白結合, 從而強烈的抑制了由纖溶酶所致的纖維蛋白分解,起到抗纖溶作用。陳艱等[4]認為氨甲環(huán)酸能顯著減少心臟手術術后出血;馬金輝等[5]也觀察到氨甲環(huán)酸能顯著減少膝關節(jié)置換手術隱形失血。本實驗也觀察到兩組出血量、回輸血量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長骨骨折手術、關節(jié)置換手術等圍術期血栓、栓塞一直是困擾手術醫(yī)生的問題。本實驗中, APTT、TT、PT是反映凝血功能的指標, 術后兩組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繼發(fā)纖溶亢進指標FIB、FDP、DD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但組內術前術后比較, 除TT外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氨甲環(huán)酸并未改變手術、及血液稀釋造成的凝血機能。
綜上所述, 自體血回輸聯(lián)合氨甲環(huán)酸用于雙髖關節(jié)置換術, 能減少出血且不改變凝血機能。
[1]朱曉琳, 黃守印, 劉新生, 等.自體血回輸對血液凝血纖溶功能的影響.中國實用醫(yī)刊,2014,41(24):119-120.
[2]童仲馳, 李志峰, 譚彬.自體血液回收技術在顱腦手術中的應用.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0,13(3):72-73.
[3]康亞梅, 王延炳.自血回收綜合血液保護在脊柱手術中的應用.中國醫(yī)師進修雜志,2008,31(4):36-38.
[4]陳艱, 李清泉, 陳亦紅.氨甲環(huán)酸減少體外循環(huán)心臟手術后失血的作用及與抑肽酶比較研究.中華胸心血管外科雜志,2000,16(3):158-160.
[5]馬金輝, 孫偉, 高福強, 等.關節(jié)腔注射氨甲環(huán)酸單側全膝關節(jié)置換者的失血量及肢體周徑變化:隨機對照.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4,18(35):5577-5582.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6.061
2014-12-09]
457000 濮陽市人民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