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秋麗
尼妥珠單抗與吉西他濱聯合順鉑化療方案在晚期胰腺癌治療中的臨床應用價值分析
孟秋麗
目的探討尼妥珠單抗與吉西他濱聯合順鉑化療方案在晚期胰腺癌治療中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90例晚期胰腺癌患者根據平行對照法分為觀察組(尼妥珠單抗與吉西他濱聯合順鉑化療)與參考組(吉西他濱聯合順鉑化療)各為45例, 治療結束后對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進行比較。結果觀察組患者治療有效率及疾病控制率均明顯優于參考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與參考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尼妥珠單抗與吉西他濱聯合順鉑化療方案治療晚期胰腺癌有助于延長患者生命時間, 不良反應患者可耐受, 可在臨床推廣使用。
尼妥珠單抗;吉西他濱;順鉑;化療方案;晚期胰腺癌
胰腺癌是臨床較為常見的消化道腫瘤, 病死率與發病率基本持平, 預后較差, 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及生命安全[1]。化療是晚期胰腺癌的治療手段, 然而傳統的化療方案效果并不令人滿意, 因此探討更為有效的治療方法已經成為臨床研究的熱點。吉西他濱及順鉑均為臨床常用的化療藥物。為探討尼妥珠單抗與藥物的聯合治療效果及安全性, 作者對本院近2年收治的90例晚期胰腺癌患者臨床資料進行研究,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自2012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90例晚期胰腺癌患者, 其中男56例, 女34例, 年齡43~78歲,平均年齡(52.35±5.69)歲, 腫瘤位置:胰體尾癌18例, 胰頭癌72例;其中首次及接受治療35例, 復發后治療55例, 癌癥AJCC分期:Ⅲ~Ⅳ期,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經組織病理診斷,同時根據患者影像學、臨床特征及腫瘤相關抗原定量明確診斷, ZPS評分為0~1分, 均可發現明確病灶, 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參考組, 各45例, 兩組患者年齡、性別及病情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參考組采用卡西他濱聯合順鉑化療:治療第1~8天靜脈滴注吉西他濱10 mg/(m2·min), 第2~4天靜脈滴注順鉑30 mg/m2, 連續治療21 d為1個周期。觀察組患者在參考組治療的基礎上采用尼妥珠單抗治療, 在首天化療前1 h靜脈滴注尼妥珠單抗200 mg與0.9%氯化鈉溶液250 ml混合液, 輸注時間需要大于1 h, 每周進行1次, 連續治療8周,之后每隔2周靜脈滴注1次, 劑量不變, 直至疾病進展或惡化。患者接受化療期間, 每周對其血常規進行監測, 每個周期結束前后對患者的肝功能、腎功能進行復查, 若發現中性粒細胞或者Ⅲ級及以上自細胞減少現象, 則給予患者常規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支持治療。
1.3 療效判定標準 均在治療2個周期后對治療效果進行評價, 參考實體瘤的治療效果評價標準[2], 主要分為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穩定、疾病進展, 其中治療總有效率=(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總例數×100%, 疾病控制率=(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穩定)/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形式表示, 實施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形式表示, 實施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及疾病控制率分別為62.2%、84.4%,參考組治療總有效率及疾病控制率分別為46.7%、66.7%, 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觀察組與參考組治療效果比較分析[n(%)]
2.2 兩組患者在化療期間出現嘔吐、惡心、食欲減退及骨髓移植等, 其中觀察組不良反應等級:Ⅰ級11例, Ⅱ級6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7.8%, 參考組不良反應等級:Ⅰ級8例,Ⅱ級5例, 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8.9%, 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目前臨床關于晚期胰腺癌并無理想的單用或者聯合治療方案, 雖然卡西他濱、順鉑等使用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預后及生存率, 然而藥物有效率較低, 多在50%以下,同時患者中位生存期較短, 而新的化療藥物卻以增加藥物毒性作為代價[3], 患者生存質量明顯下降, 因此探討更為有效的治療方案已經成為臨床需要研究的重要課題。有研究顯示卡西他濱治療晚期胰腺癌的臨床收益率僅為23.8%, 患者中位生存期僅為5.65個月, 而1年內患者生存率為18%。
目前臨床已經將放化療聯合靶向藥物治療胰腺癌作為治療的主要探索方向, 而常用的治療胰腺癌的靶向藥物有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單克隆抗體、表皮生長因子受體阻斷劑兩種。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在較多腫瘤體內過多表達, 在胰腺癌中的表達率則為30%~50%, 過多表達與血管形成、腫瘤細胞增生及浸潤轉移之間有著密切關系, 同時預后較差[4]。對表皮生長因子受體或者其下游通路進行阻斷是臨床治療腫瘤的有效途徑, 目前臨床使用的抑斷劑主要有埃羅替尼、吉非替尼等小分子絡氨酸激酶抑制劑和尼妥珠單抗、西妥昔單抗等阻斷表皮生長因子受體的胞外受體功能區的單克隆抗體, 其中厄洛替尼聯合吉西他濱已經被證實能夠有效延長胰腺癌患者的生存期。尼妥珠單抗為臨床重組人源化抗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單克隆抗體, 具有高選擇性、人源性及半衰期長等優勢,能夠競爭性的與表皮生長因子受體結合, 從而對酪氨酸激酶的激活進行移植, 有效抑制腫瘤細胞的增生, 誘導腫瘤細胞凋亡, 并對血管生成進行抑制, 增強腫瘤細胞對化療的敏感性[5]。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與參考組治療總有效率及疾病控制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尼妥珠單抗與吉西他濱聯合順鉑化療方案治療晚期胰腺癌具有顯著效果, 能夠控制腫瘤進展, 同時不良反應患者能夠耐受, 可在臨床使用推廣。
[1]鄒嵩, 汪琛, 邱克勤, 等.金龍膠囊在中晚期胰腺癌動脈灌注化療中的作用.中國腫瘤臨床,2014,41(2):127.
[2]樓燕鳳, 張月榮, 丁沐玲, 等.射波刀立體定向放射治療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的護理.中華護理雜志,2014,49(5):563.
[3]徐燕立, 高嵩, 劉魯明, 等.晚期胰腺癌長期生存患者20例臨床分析.中華中醫藥雜志,2014,29(8):2679.
[4]金川連, 茅愛武, 陳越, 等.動脈化療挽救性二線治療晚期胰腺癌的臨床價值.中華醫學雜志,2014, (23):1798.
[5]陸寧, 施航, 董晶, 等.參芪扶正注射液聯合化療治療晚期胰腺癌氣虛證患者27例臨床觀察.中醫雜志,2014,55(12):103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6.087
2014-10-30]
451200 河南省鞏義市人民醫院腫瘤血液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