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潤華
伊立替康聯合順鉑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近期療效及毒性反應觀察
雒潤華
目的探討伊立替康聯合順鉑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近期療效和毒性反應。方法57例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所有患者均采取伊立替康聯合順鉑治療, 治療后, 觀察近期治療效果和毒性反應。結果總治療有效率為43.9%;不良反應由高到低依次是粒細胞減少、腹瀉以及惡心嘔吐, 發生率分別為56.1%、47.4%、43.9%以及42.1%。結論伊立替康聯合順鉑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 能夠明顯提高治療有效率, 增強治療效果, 降低不良反應。
伊立替康;順鉑;晚期非小細胞肺癌;不良反應
在肺癌中, 非小細胞肺癌約占80%~87%, 但約有75%的患者往往在中晚期就診, 已經失去最佳手術治療時機[1]。作者對本院收治的57例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采取伊立替康聯合順鉑治療, 取得較好治療效果,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收治的57例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所有患者均滿足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病理診斷標準。其中, 男34例, 女23例, 年齡47~72歲, 平均年齡(63.2±2.4)歲;病理類型:32例鱗癌,14例腺癌,9例腺鱗,2例未分型;腫瘤累及部位:主要累積到肺內原發灶、胸膜、縱膈淋巴結、骨、肺內轉移、腎上腺、淺表淋巴結等部位。
1.2 方法 本組研究中, 所有患者均給予伊立替康聯合順鉑治療, 其中, 伊立替康:在治療第1天、第8天以及第15天對患者靜脈滴注, 每次60 mg/m2, 順鉑:治療第2、3、4 天以及第28天為1個周期, 對患者靜脈滴注順鉑, 每次30 mg/m2, 共治療2個周期;對患者進行化療前, 應用8 mg恩丹西酮, 如有必要, 采用重組人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進行治療。
1.3 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的臨床療效和毒性反應。
1.4 療效評定標準[2]
1.4.1 療效判定標準 將WHO制定的實體瘤療效判定標準作為主要判定標準:完全緩解(CR):患者腫瘤顯著消失,并保持1個月;部分緩解(PR):腫瘤面積超過50%, 且至少保持1個月;無變化(NC):腫瘤病灶面積減少低于50%或者25%, 至少保持1個月;進展(PD):腫瘤增加超過25%或者形成新病灶。總治療有效率=完全緩解率+部分緩解率。
1.4.2 毒性反應 主要包括急性不良反應和亞急性不良反應。0度:無反應;Ⅰ度:輕度反應;Ⅱ度:中度反應, 患者能夠耐受;Ⅲ度:中度反應, 患者不能耐受;Ⅳ度:患者存在嚴重反應, 且伴有并發癥。
2.1 患者的臨床療效 本組研究的57例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中,3例患者治療1個周期,13例患者治療2個周期,24例患者治療3個周期,17例患者治療4個周期, 治療周期中位數為3周期。治療效果:CR2例, 占3.5%, PR23例, 占40.4%, NC24例, 占42.1%, PD8例, 占14.0%, 總治療有效率為43.9%。
2.2 患者的毒性反應情況 患者發生的不良反應主要包括25例惡心嘔吐、32例粒細胞減少、3例血紅蛋白減少、2例血小板減少、24例脫發、27例腹瀉、1例腹痛、6例疲乏以及1例乙酞膽堿綜合征等, 不良反應發生率分別為43.9%、56.1%、5.3%、3.5%、42.1%、47.4%、1.8%、10.5%以及1.8%。不良反應由高到低依次是56.1%、47.4%、43.9%以及42.1%。見表1。

表1 患者的不良反應情況分析(n)
肺癌作為臨床中的一種常見惡性腫瘤, 近年來, 其發病率在不斷提高, 是導致惡性腫瘤患者死亡的一個重要原因。大多數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在確診時, 往往已處于晚期, 如不能及時治療, 則患者的1年生存率僅僅達到15%, 大多數患者已經失去手術治療的最佳時機, 臨床治療主要采取以化療為主的方案。目前, 臨床治療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主要將鉑類化療方案作為基礎。近年來, 隨著吉西他濱、紫杉醇等在臨床中的廣泛應用, 大大提高了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臨床治療有效率與生存率[3]。本組研究中, 所有患者均采取伊立替康聯合順鉑治療, 其中, 伊立替康屬于一種可溶性、半合成的喜樹堿類衍生物, 在機體內能夠將羥酸酯酶轉化成7-乙基-10-羥基喜樹堿, 能夠和拓撲異構酶I-DNA復合物互相結合, 抑制DNA鏈的組裝, 使DNA鏈出現斷裂, 給DNA復制產生干擾, 最后將抗腫瘤作用充分發揮出來。目前, 臨床中常將伊立替康運用到結腸癌、宮頸癌以及非小細胞肺癌等疾病的治療中, 且能夠取得較好療效。本組研究結果表明,治療中位周期為3周期, 患者的治療有效率為43.9%, 不良反應主要以粒細胞減少、腹瀉以及惡心嘔吐為主。
應用伊立替康治療后, 中性粒細胞減少是其發生的一種劑量限制性毒性反應, 如患者發生合并感染, 則運用廣譜抗生素治療, 如有必要, 可采用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 在患者化療間期, 能夠恢復至正常范圍;腹瀉為非血液學不良反應,應用伊立替康能夠在兩個高發期內出現腹瀉。早期階段輸注24 h內, 伊立替康能夠阻滯膽堿酯酶的活性, 增強膽堿神經的興奮性, 并導致患者出現出汗、流淚、面紅、縮瞳以及多涎等病癥, 該類反應屬于一過性;腹瀉為治療后的一種嚴重不良反應, 主要由于腸黏膜受損, 給粒子轉運產生影響, 使其出現異常;且還受到腸腔內大量分泌電解質、水等因素影響[4]。
綜上所述, 伊立替康聯合順鉑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 能夠明顯提高治療有效率, 增強治療效果, 降低不良反應。
[1]岳文彬.伊立替康聯合順鉑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療效及安全性分析.現代預防醫學,2012,39(15):4016-4017.
[2]吳建亮.伊立替康聯合順鉑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療效觀察.中國基層醫藥,2011,18(9):1182.
[3]晏軍.伊利替康聯合順鉑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近期療效及毒性反應觀察.現代預防醫學,2010,37(21):4161-4162.
[4]謝滿紅.復方苦參注射液聯合化療治療晚期小細胞肺癌的療效觀察.山東醫藥,2010,50(29):10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6.090
2014-12-18]
454000 河南能源焦煤集團中央醫院腫瘤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