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英
預見性護理對提高子宮全切術后患者睡眠質量的臨床研究
李慧英
目的觀察預見性護理對提高子宮全切術后患者睡眠質量的臨床效果。方法96例子宮肌瘤子宮全切術患者, 按照完全抽樣法1∶1分成對照組與研究組, 每組48例, 對照組應用常規護理, 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予預見性護理, 觀察兩組睡眠質量與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研究組睡眠質量評分低于對照組, 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并發癥情況為切口感染6例(12.5%), 肺部感染5例(10.42%), 靜脈血栓2例(4.17%), 研究組無并發癥發生, 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子宮全切術后患者實施預見性護理, 獲得滿意效果, 可有效提高患者睡眠質量, 值得推廣實施。
預見性護理;子宮全切術;睡眠質量
患者睡眠質量下降是子宮全切術后最常見的一種精神、心理異常的表現之一, 睡眠障礙給患者身心帶來巨大困擾,不但使患者機體生物節律紊亂, 并且還可導致切口愈合不良,延長住院時間, 增加醫院感染的可能性[1]。為探究預見性護理對子宮全切術患者睡眠質量的影響, 本研究總結已選定的96例子宮全切術患者予以預見性護理的臨床效果進行總結,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資料隨機選取2012年10月~2014年4月來本院就診的子宮肌瘤子宮全切術患者96例, 均經B超檢查與臨床診斷確診。按照完全抽樣法隨機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 每組48例。其中對照組男女比例29∶19, 年齡38~52歲,平均年齡(42.5±4.5)歲;研究組男女比例28∶20, 年齡39~53歲, 平均年齡(43.6±3.4)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應用常規護理措施;研究組在對照組常規護理基礎上給予預見性護理措施:①建立舒適的手術環境;②對患者予以預見性心理疏導;③加強對預防并發癥發生的預見性護理措施。
1.3 觀察指標 ①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問卷(PSQI)進行評定, 劃分睡眠質量、入睡時間、睡眠時間、睡眠效率、睡眠障礙、催眠藥物及日間功能7個部分, 每部分按0~3分計算, 總分范圍0~21分, 得分越高, 表示睡眠質量越差。②觀察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 包括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及靜脈血栓的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睡眠質量評分比較 護理后研究組睡眠質量評分低于對照組, 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睡眠質量評分比較(±s, 分)

表1 兩組睡眠質量評分比較(±s, 分)
組別 例數 睡眠質量 入睡時間 睡眠時間 睡眠效率 睡眠障礙 催眠藥物 日間功能對照組 48 2.8±0.3 2.8±0.4 2.6±0.3 2.6±0.4 2.4±0.5 2.6±0.6 2.4±0.3研究組 48 1.6±0.5 1.6±0.6 1.5±0.4 1.6±0.5 1.4±0.4 1.7±0.5 1.5±0.4 t2.91 2.87 2.69 2.52 2.54 2.34 2.36
2.2 兩組并發癥情況 護理后對照組并發癥情況為切口感染6例(12.50%), 肺部感染5例(10.42%), 靜脈血栓2例(4.17%),研究組無并發癥發生, 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睡眠是人類維持生命的重要生理活動, 只有保證了足夠的睡眠和具有良好的睡眠質量, 并且維持正常的覺醒節律,人體才能維系正常的生理功能。子宮肌瘤子宮全切術患者術后的心理往往也是處于不良狀態, 患者對病情與手術的過度擔憂, 可能會出現睡眠質量下降等癥狀表現, 影響手術治療效果。本研究通過已選定的96例子宮肌瘤子宮全切術患者,隨機分成兩組,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措施, 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預見性護理措施, 分析兩組的應用效果。
本研究結果發現, 護理后研究組睡眠質量評分低于對照組, 這說明研究組患者的睡眠質量優于對照組, 給予患者預見性護理后, 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睡眠質量。其主要原因可能是:患者的不良情緒可增加其腎上腺素分泌, 使患者心率加快、血壓升高及機體對疼痛的過于敏感[2]。護理人員于術前、術中和術后向患者進行有效地心理疏導, 能夠改善患者在整個治療中的不良情緒, 利于提高手術療效, 另外子宮全切術后可產生不同程度疼痛, 護理人員對疼痛原因和程度進行分析后, 通過分散患者注意力, 指導患者采取積極預防措施, 如通過深呼吸、聽音樂等方式放松身體, 達到緩解疼痛和提高睡眠質量的目的[3]。進一步對本研究中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進行分析, 結果顯示, 護理后對照組并發癥情況為切口感染6例(12.50%), 肺部感染5例(10.42%), 靜脈血栓2例(4.17%), 研究組無并發癥發生, 這表明預見性護理在預防并發癥方面明顯優于常規護理。分析原因在于, 護理人員于術前加強備皮等準備工作的講解, 術后及時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并檢查尿管、引流管是否出現擠壓、變形和脫落的現象, 同時保持引流管的通暢與清潔, 從而有利于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提高疾病的治療效果[4]。
綜上所述, 子宮肌瘤子宮全切術患者術后由于疼痛、體位、各種管道、病區病房環境、心理素質等諸多因素都會影響到患者睡眠質量, 關注子宮全切術患者睡眠質量, 是當今提倡的人文關懷理念在臨床護理工作中的體現, 提高了子宮全切術患者術后睡眠質量, 對患者實施的臨床應用效果顯著,促進了患者康復。
[1]陳玉蘭.食管癌術后患者睡眠障礙的預防性護理.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8(3):43-44.
[2]楊妮.預見性護理干預對子宮全切術后睡眠質量與生存質量的影響.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4,24(3):65.
[3]張鳳蓮.心理干預對子宮全切術患者不良情緒的影響. 菏澤醫學專科學校學報,2005(3):59-60.
[4]張艾靈, 毛桂琴.護理干預對提高老年腦卒中患者睡眠質量的效果評價.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21):26-27.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6.170
2014-12-24]
467000 河南省平頂山市婦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