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現芳 侯亞男
老年癡呆病的發病機制與藥物作用
曹現芳 侯亞男
目的討論老年癡呆病在發病機制以及臨床治療中使用藥物治療的效果。方法56例老年癡呆病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28例。對照組口服毗拉西坦片進行治療,2片/次(0.8 g),3次/d的基礎治療。觀察組在基礎治療前提下, 使用自擬補腎益智中藥開展治療。對患者臨床癥狀和并發癥、生活自理情況進行記錄。結果觀察組總有效率是92.86%, 對照組總有效率是75.00%, 對照組和觀察組比較,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老年癡呆病主要的發病機制和膽堿能缺失、基因突變有關系, 在進行中西醫結合治療之后, 效果明顯, 可以大范圍推廣。
老年癡呆病;發病機制;藥物作用
老年癡呆是一種由于大腦器質性損害而引起的腦功能障礙, 使自我控制、判斷、理解、記憶等能力, 出現進行性退化和持續性智能損害。部分老年癡呆病發病前期性格變化不容易被察覺, 如少言寡語、不愿意接觸社會等, 直到病癥后期變化才劇烈凸顯。據統計, 目前我國55歲以上人群患病率接近4.2%,65歲以上為7.2%,80歲以上患病率則高達30%。收集本院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56例老年癡呆病患者, 對其發病機制和藥物作用進行研究, 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收集本院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56例老年癡呆病患者, 將這些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28例。對照組, 男18例, 女10例, 年齡64~85歲,平均年齡(75±4)歲, 病程1~4年, 平均病程(2.6±0.4)年。觀察組, 男17例, 女11例, 年齡65~84歲, 平均年齡(74±6)歲, 病程1~4年, 平均病程(2.5±0.6)年。經確診, 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在病程、年齡、性別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兩組患者的臨床表現為思維豁滯與僵化、情緒不易控制、智力衰退、判斷能力差、做事馬虎、注意力不集中等。這些患者中瞳孔對光反應部分有遲鈍, 感覺器官在功能上出現減退, 行走不穩, 生活不能自理, 生理反射遲鈍。大部分患者的步態蹣跚, 手指震顫并且書寫困難,口涎外溢, 口齒含糊, 不自主搖頭, 除此之外, 全部患者都有體重減輕癥狀。
1.2 研究方法 對照組口服毗拉西坦片進行治療,2片/次(0.8 g),3次/d。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方法基礎上, 使用自擬補腎益智中藥開展治療。自擬重要配方是:遠志10 g, 石營蒲10 g, 柏子仁15 g, 枸杞子15 g, 川芎10 g, 熟地黃15 g, 水蛙3 g等藥物, 自擬中藥用水煎服, 分3次,1劑/d。飯前服用。兩組患者的連續治療時間是3個月。
1.3 療效評定標準[1]無效:老年患者在臨床癥狀完全沒有消失, 并發癥經常發生。好轉:老年患者的癥狀癥出現部分的消失, 生活暫時不能自理, 在記憶和判斷方面較差, 病情出現不穩定情況, 比較容易復發。有效:癥狀沒有出現全部消失, 患者在護理人員的指導下可以自理, 能理解簡單常識問題, 還有判斷、記憶的計算能力。顯效:患者癥狀完全消失, 生活可以實現自理, 一般性社交活動可以參加, 在判斷、記憶和計算能力有所提高。本研究中, 總有效率是好轉率、有效率、顯效率之和。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所有研究數據均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7.0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2.86%, 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5.00%,對照組和觀察組比較,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對照組和觀察組治療后的效果比較[n(%), %]
老年癡呆病, 指發生在老年期的各種類型的癡呆, 包括可以治愈的或者因其他病引起的癡呆, 有的老年癡呆病伴隨硬膜下血腫、甲狀腺功能減退(甲低)、正常顱壓腦積水、腦腫瘤等;老年癡呆病早期的表現是語言少, 精神行為異常, 反復整理收集一些東西和伴帕金森綜合征。老年癡呆病是65歲以上老年人癡呆的最常見原因, 占70%左右[2]。不少人認為老人才會患的疾病, 其實現在老年癡呆越來越趨向年輕化。如果對早期病癥健忘情況不注意, 病情不斷的發展,會越來越重, 到達老年癡呆癥二、三階段, 也就是混亂期和極度癡呆期, 治療比較困難, 所以要加強早期觀察治療。
在發病機制方面, 西醫認為老年癡呆病和膽堿能缺失、基因突變有關, 膽堿能缺失的主要表現為記憶能力下降、信息傳遞困難、細胞凋亡以及脂肪代謝減緩。調查發現, 父母或兄弟中有老年癡呆病患者, 患老年性癡呆病出現幾率, 比無家族史者出現老年癡呆病的幾率高出4倍[3], 說明遺傳也有一定影響。而中醫認為, 老年癡呆病和與心、脾、腎臟器虛損,氣血津液運行失調、氣血精髓虧虛以及痰濁瘀血阻滯腦竅存在著重要的關系, 叫做本虛標實。心虛、脾虛、腎虛也是促使衰老的關鍵性因素, 即出現所謂的生理性衰老[4]。
在藥物療效方面, 本研究中觀察組, 在服用毗拉西坦片結合自擬補腎益智中藥開展治療。毗拉西坦片可以克服物理因素、化學因素形成的腦損害, 改善記憶、學習并且恢復回憶力。實現對因為缺氧導致的逆行性遺忘的治療[5]。而自擬中藥中, 遠志、石菖蒲、柏子仁、枸杞子、川芎、熟地黃、水蛙等藥物能實現對于腎、脾、心的功能虛弱的調養。實驗結果中觀察組總有效率達到92.86%, 而對照組總有效率是75.00%。同對照組比較, 觀察組治療效果明顯, 說明中西藥結合在治療老年癡呆病中療效確切。
綜上所述, 老年癡呆病西醫認為與膽堿能缺失、基因突變有關, 中醫認為和腎、脾、心的功能虛弱有關, 在進行中西醫結合治療后效果明顯, 值得大范圍推廣。
[1]石景洋, 付衛云, 毛秉豫, 等.治療老年癡呆病中藥應用頻次及臨床分析.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3,19(8):355-361.
[2]徐永能, 盧少萍, 符霞, 等.老年性癡呆病人家居安全的護理干預.中華護理雜志,2004,39(3):185-187.
[3]安耀榮, 朱向東, 王燕. 抗衰益智膠囊對實驗性老年癡呆病大鼠腦組織中SOD、CAT活性及MDA含量的影響.中醫研究,2009,22(6):13-15.
[4]Corey-Bloom J, Anand R, Veach J. A randomized trial evaluating the efficacy and safty of rivastigmine tartavate, a new acetylcholinesterase in-hibitor, in patients with mild to moderately severe Alzheimer's disease. J Geriatr Psychopharmacol,1998(1):55-65.
[5]姜文彬.分析治療老年癡呆病中藥應用頻次以及臨床效果.中外健康文摘,2014(14):44-45.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7.099
2014-12-17]
471000 河南科技大學第二附屬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