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娟娟
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臨床護理觀察
鄧娟娟
目的分析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的臨床護理措施及護理效果。方法68例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 各34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 觀察組給予綜合護理, 對比兩組患者止血時間、治療效果及護理滿意率。結果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觀察組止血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 護理總滿意率顯著高于對照組, 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為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干預可促使其止血時間有效縮短, 有利于構建和諧的護患關系, 值得在臨床中推廣。
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綜合護理;止血時間;護理滿意率
產后出血為產婦產后常見并發癥, 是導致產婦死亡的重要原因, 對產婦身體健康有嚴重威脅。宮縮乏力是產后大量出血的常見原因[1], 是產后護理防治重點。為探討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有效護理措施, 作者選取68例患者, 隨機分組后給予常規護理與綜合護理, 結果顯示綜合護理效果顯著,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2年5月~2014年8月收治的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患者68例, 年齡22~42歲, 平均年齡(28.1±2.2)歲;其中初產婦60例, 經產婦8例;分娩方式為順產48例, 剖宮產20例;孕周36~72周, 平均孕周(40.1±4.6)周;患者分娩到發病時間1~24 h, 平均時間(12.4±3.2)h。將68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 各34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建立兩條以上靜脈通道、對子宮進行節律性按摩、根據產婦情況給予10 U縮宮素靜脈滴注, 利用無菌紗條對宮腔進行填塞、對產婦宮頸與陰道進行檢查, 以便發現裂傷進行及時修補等治療。在此基礎上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 對患者展開各項指標監測, 當產婦出現產后出血時及時展開相應處理。觀察組給予綜合護理干預, 主要措施為:①在出血高危期密切觀察:產后出血多發生在產后24 h內, 在此時應加強監護工作, 對產婦血壓、心率、呼吸、子宮收縮及陰道流血等情況密切觀察, 同時對產婦軟產道有無裂傷進行檢查, 查看宮腔中有無胎盤及胎膜殘留。當產婦有呼吸急促、血壓下降、胸悶或休克等現象時, 及時給予吸氧、補液、輸血、抗休克、心電監護等處理。②心理護理:大部分產婦出于對產后出血的恐懼, 發病后常會出現焦慮、煩躁、恐懼、擔憂等心理, 在對其展開搶救與護理的同時,護理人員應對患者不良情緒加以安撫, 通過有效溝通了解產婦心理狀態, 列舉成功治療案例消除其擔憂, 增強產婦治療依從性。③加強子宮護理:對產婦宮高及宮腔中有無積血進行檢查, 將宮腔積血及時壓出。當患者子宮下段出現不正常收縮時, 展開子宮按摩促使宮縮恢復正常。指導患者排空膀胱內尿液, 若產婦難以將膀胱排空可給予導尿管放置, 促使尿液排出。④陰道護理:產婦生產時血跡可在外陰上附著且易滋生細菌, 可引發尿管留置時的逆行感染。護理人員應將血跡及時擦凈并加強會陰消毒, 遵醫囑應用抗生素。⑤生活護理:告知產婦加強休息并加大維生素、蛋白質進食量, 對食鹽攝取量進行控制, 遵循少食多餐原則。⑥母嬰皮膚接觸護理:對于無禁忌產婦可讓母嬰展開皮膚接觸, 為產婦指導正確的哺乳方法及時間, 通過哺乳促使產婦腦垂體分泌功能增強, 促進子宮收縮, 減少陰道出血量。
1.3 療效判定標準 分析兩組患者治療效果:顯效:經治療后1 h患者子宮收縮性顯著提高, 出血量顯著減少;有效:經治療后2 h患者子宮收縮性顯著提高, 出血量顯著減少;無效:經治療2 h患者子宮收縮性與出血量均無明顯改善。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同時記錄兩組患者止血時間, 利用本院護理滿意度調查表對患者護理滿意情況進行調查, 分為滿意、基本滿意及不滿意三個等級, 總滿意率=(滿意+基本滿意)/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分析研究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及止血時間分析 對照組顯效17例,有效12例, 無效5例, 治療總有效率為85.3%;觀察組顯效20例, 有效11例, 無效3例, 治療總有效率為91.2%;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止血時間為(58.7±3.9)min, 觀察組止血時間為(38.1±2.6)min,觀察組止血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
2.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率分析 對照組護理總滿意率為73.5%, 觀察組護理總滿意率為97.1%, 觀察組護理總滿意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率分析[n(%)]
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主要原因是在娩出胎兒后, 胎盤自子宮壁上剝離, 然而母體宮縮乏力, 無法關閉胎盤附著的子宮壁血竇所致, 如果得不到及時有效的處理可導致產婦休克,最終可導致產婦死亡[2], 因此需及時予以有效治療并給予有效護理干預。
對于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 諸多研究人員認為預防是關鍵。醫院應不斷提高護理人員及助產人員綜合素質, 通過有效的護理干預降低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的發生風險[3]。在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預防中, 護理人員應重視產前護理, 引導患者做好各項檢查工作, 對于有產后出血史、雙胎、妊高癥、羊水過多、前置胎盤等產后出血高危患者需加強監護。對于有嚴重肝炎疾病、慢性病、妊娠合并癥、凝血功能障礙者,應建議其盡早將妊娠終止。同時, 護理人員應主動為孕婦展開健康宣教, 為其講解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發病原因及詳細治療過程, 增強孕婦對該病的了解, 緩解其對于產后出血的擔憂。護理人員應告知產婦抑郁、悲觀及失落等不良情緒是造成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的原因之一, 同時應展開產前心理干預, 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在第一產程中, 護理人員應對產婦胎心情況及宮縮狀況進行觀察。第二產程指導產婦通過腹壓預防胎兒分娩過快, 在娩出胎肩后應給予縮宮素注射。第三產程應對產婦出血量進行測量, 禁止過早擠壓、按摩子宮, 娩出胎盤后應對胎膜及胎盤是否存在破損進行觀察。當產婦出現繼發性宮縮乏力時, 應及時給予維生素B1穴位注射,同時應給予21~41 U催產素靜脈滴注, 并利用0.2 mg麥角新堿行肌內注射。另外, 護理人員應在產后出血高危期對產婦具體情況展開密切觀察。
當產婦出現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時, 應及時展開搶救與止血處理, 在此基礎上護理人員應對患者不良情緒予以緩解,同時應進一步加強子宮護理與陰道護理, 在無禁忌證時展開母嬰皮膚接觸護理, 囑咐產婦保持高蛋白、高維生素、高營養飲食, 促進患者康復。本次研究中兩組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患者經相應護理后, 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觀察組止血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 護理總滿意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由此可見, 為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干預可促使其止血時間有效縮短, 有利于構建和諧的護患關系, 值得在臨床中推廣。
[1]白石.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的原因分析.現代預防醫學,2010,37(23):4450-4451.
[2]周正銀.剖宮產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的防治研究進展.中國婦幼保健,2012,27(19):3047-3048.
[3]彭燕.卡貝縮宮素治療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60例臨床觀察.中國婦幼保健,2014,29(7):1120-112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7.151
2014-12-29]
471800 河南省新安縣中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