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海龍
探討鄉鎮醫院臨床路徑在40例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中的應用效果
楊海龍
目的觀察并探討鄉鎮醫院臨床路徑在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40例缺血性腦卒中患者, 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20例。觀察組患者采用臨床路徑進行治療和護理, 對照組患者采用普通常規的方法進行治療和護理。治療之后, 對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觀察分析, 并對所有患者的相關臨床指標進行統計并分析結果。結果觀察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95.0%顯著高于對照組70.0%, 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住院時間為15 d左右、每日平均藥費418元左右和住院總費用5589元左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 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鄉鎮醫院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通過臨床路徑治療和護理, 可以顯著提高患者治愈率, 并且能降低醫療費用, 建議在臨床治療中廣泛推廣。
鄉鎮醫院;臨床路徑; 缺血性腦卒中
缺血性腦卒中是一種十分常見的中老年腦部疾病, 在醫學上又稱作腦梗死[1]。腦梗死的發病原因主要是因為腦部血液的供給阻滯使得血液缺氧, 從而導致腦組織壞死。目前臨床治療方式主要為綜合中醫療法, 但是并不能完全治愈, 因而臨床治療和護理對于患者十分重要[2]。隨著新農合制度的實施, 臨床路徑治療成為發展的趨勢。為了研究臨床路徑在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應用效果, 本研究通過本院收診的40例確診為缺血性腦卒中的患者進行兩種醫護方式治療, 分析臨床路徑的應用效果,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通過2013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收診的40例缺血性腦卒中患者, 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20例。觀察組男12例, 女8例, 年齡43~78歲, 平均年齡(54.6±5.2)歲, 病程3~14 d, 平均病程4.5 d;對照組男11例, 女9例,年齡50~76歲, 平均年齡(58.6±4.8)歲, 病程3~13 d, 平均病程4.3 d。整個研究均在患者知情同意下進行, 并經過本院的倫理委員會批準實施。兩組患者年齡、性別和病程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觀察組患者進行臨床路徑治療護理。臨床路徑主要包括:①首先針對患者系統的護理, 然后成立由主治醫師、責任醫師和責任護士等成員組成的臨床路徑實施小組。所有小組成員均對缺血性腦卒中和臨床路徑的實施過程和現實意義有著充分的了解, 并對相關基本理論進行過仔細的學習, 所有成員明確各自在臨床路徑中的職責, 有團隊合作精神。②小組成立后當即對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會診和判斷, 然后針對小組成員和患者分別制定詳細的臨床路徑(從入院一直到患者出院), 分為醫護人員版本和患者版本。對于醫護人員版本則主要包括患者的住院時間、護理安排以及患者的日常檢查、治療、活動、飲食等項目。對于患者版本則主要告知患者積極主動配合醫護人員進行臨床路徑的治療, 并讓患者提出其本人擔心的相關事項。③小組成員按照制定的臨床路徑內容各司其職, 認真負責的完成各自所負責的工作, 積極主動協調相關檢查科室的工作, 使得臨床路徑得以順利實施;若發生突發狀況, 小組人員應全參與討論解決措施。對照組患者則采用常規普通的方法進行治療和護理。主要包括基礎的護理、相關的檢查和臨床手術的實施。
1.3 療效評定標準[3]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統計分析, 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顯效:患者情況得到顯著好轉,各項檢查一切良好, 患者自我感覺良好;有效:患者情況明顯改善, 各項檢查基本良好, 患者自我感覺較好;無效:患者情況無明顯改善, 各項檢查均有問題, 患者自我感覺差。對患者的臨床各項指標進行統計分析。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對兩組患者治療的效果比較 通過兩種不同的醫護方法治療后, 觀察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5.0%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70.0%。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各項指標比較 經過兩種不同的醫護方法治療后, 觀察組患者的住院時間、每日平均藥費和住院總費用均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 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比較[n(%)]
表2 兩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各項指標情況分析(±s)

表2 兩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各項指標情況分析(±s)
組別 例數 住院時間(d) 每日平均藥費(元) 住院總費用(元)觀察組 20 15.87±7.21 418.58±157.17 5589.60±1045.84對照組 20 24.44±9.68 554.26±216.48 7436.85±1413.25 t3.1753 2.2682 4.6988 P 0.0015 0.0145 0.0000
當今社會, 缺血性腦卒中以其發病快、病死率高且多發等特點, 不僅嚴重影響著患者的生活質量, 同時還影響著患者家庭的生活質量, 而且高昂的醫療費用也給患者帶來了沉重的經濟壓力。尤其在我國鄉鎮醫院, 治療和護理制度的落后, 導致患者得不到更好的治療[4]。因此臨床路徑的實施不僅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還提高醫院本身質量。臨床路徑指的是醫院以患者為中心成立一只小組單獨負責患者從入院到出院的整個過程的單一病種管理的手段。
相關文獻指出, 通過臨床路徑對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進行治療, 治療效果十分明顯, 顯著高于采用傳統醫護方式治療的患者, 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基本可以達到90%以上[5]。本研究對所有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觀察分析可知, 采用臨床路徑方法治療和護理的患者總有效率95.0%顯著高于采用傳統治療和護理患者的70.0%。通過臨床路徑使得患者可以得到更加高效、更加合適的治療。有學者研究指出:通過臨床路徑對患者進行治療, 不僅可以使得患者滿意, 還可以顯著降低患者的醫療費用和住院的時間[6], 本研究同意學者的看法。通過所有患者的治療過程相關指標統計后分析發現, 采用臨床路徑方法治療的患者的住院時間為15 d左右、每日平均藥費418元左右和住院總費用5589元左右均顯著低于采用傳統治療和護理的患者。
綜上所述, 鄉鎮醫院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通過臨床路徑治療和護理, 可以顯著提高患者治愈率, 并且能降低醫療費用,建議在臨床治療中廣泛推廣。
[1]劉興山, 崔淼, 董雪, 等.運用臨床路徑對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實施健康教育的效果.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16):3961-3962.
[2]鄭舟軍, 戎燕, 龔戩芳, 等.路徑式健康教育在腦卒中二級康復中的應用.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12,34(1):47-49.
[3]譚建蘭, 陳安華, 廖小喬, 等.臨床路徑對急性腦卒中患者康復效果、住院費用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22):25-27.
[4]鄭舟軍, 戎燕, 龔戩芳, 等.臨床護理路徑在腦卒中患者二級康復中的應用研究.護士進修雜志,2011,26(5):396-398.
[5]黎茵, 劉麗紅.臨床護理路徑對腦卒中患者二級康復效果的影響.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13):26-27.
[6]周輝, 周少瓏, 李洵樺, 等.三亞地區缺血性腦卒中/TIA二級預防及臨床路徑現狀.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2013,39(6):371-37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7.172
2014-12-16]
517325 廣東省龍川縣車田鎮衛生院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