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軍龍
膝關節鏡下半月板部分切除術后療效研究
武軍龍
目的就膝關節鏡下半月板部分切除術后療效進行探討研究。方法50例膝關節半月板損傷患者, 按照不同治療方法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 每組25例。對照組給予傳統半月板全切除術, 研究組給予膝關節鏡下半月板部分切除術, 對兩組臨床療效進行觀察對比。結果研究組治療后膝關節活動度(124.3±11.9)°、膝關節功能評分(94.1±14.1)分相比于對照組膝關節活動度(104.5±8.7)°、膝關節功能評分(71.4±11.5)分明顯更高;研究組手術用時、手術出血量顯著低于對照組, 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膝關節鏡下半月板部分切除術后療效顯著, 可有效改善患者膝關節功能, 損傷小,且無明顯不良反應, 具有臨床推廣應用價值。
關節鏡;半月板損傷;部分切除;臨床療效
膝關節半月板損傷屬于臨床一種十分多見的運動損傷。伴隨臨床醫學對膝關節半月板機能認識的不斷加深, 現如今半月板部分切除憑借其能夠有效避免患者關節軟骨退行性轉變及關節不穩, 而深受醫務人員及患者青睞[1]。本次研究隨機選取本院接受診治的50例膝關節半月板損傷患者, 通過對其臨床資料進行綜合分析, 初步了解膝關節鏡下半月板部分切除術后療效, 旨在為臨床基于膝關節鏡下半月板部分切除術后療效研究適用提供一些思路, 現進行探討分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本院接受診治的50例膝關節半月板損傷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 所有受檢人員在接受檢測前, 均得到相關的臨床檢測后確診[2], 并得到患者本人或其家屬于知情書上簽字同意, 根據不同治療方法分成研究組和對照組, 每組25例。研究組中, 男16例, 女9例;年齡19~54歲, 平均年齡(26.1±9.4)歲。對照組中, 男19例, 女6例;年齡17~50歲, 平均年齡(26.4±7.9)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及骨折分型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研究組給予膝關節鏡下半月板部分切除術, 患者取仰臥位, 給予連續硬膜外麻醉, 在膝關節鏡輔助下, 經探針確定患者半月板損傷位置及類型, 結合探針探測情況選取相應的手術方法及確定需要切除的半月板部位, 盡可能的保留半月板。對照組給予傳統半月板全切除術, 手術前期步驟同研究組, 但進行半月板全切除。
1.3 觀察指標 兩組患者經不同治療手段后, 采用回顧性分析法, 根據醫院半月板損傷相關規范準則設計調查表, 對兩組患者手術情況(患者手術時間、手術出血量)及臨床療效(膝關節活動度及膝關節功能)進行觀察對比, 將各項觀察指標詳細記錄于調查表中, 通過計算機進行統計學分析,膝關節功能根據Lysholm膝關節功能判定標準[3]。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 研究組治療后膝關節活動度(124.3±11.9)°、膝關節功能評分(94.1±14.1)分相比于對照組膝關節活動度(104.5±8.7)°、膝關節功能評分(71.4±11.5)分明顯更高, 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手術情況對比 研究組手術用時、手術出血量顯著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s)
注:治療后與對照組相比,aP<0.05
組別 時間 膝關節活動度(°) 膝關節功能評分(分)研究組 治療前 89.2±8.3 43.8±11.5治療后 124.3±11.9a 94.1±14.1a對照組 治療前 90.1±8.1 44.1±11.3治療后 104.5±8.7 71.4±11.5
表2 兩組患者手術情況對比(±s)

表2 兩組患者手術情況對比(±s)
注:兩組比較, P<0.05
組別 例數 手術時間(min) 手術出血量(ml)研究組 25 41.6±5.7 257.4±58.8對照組 25 67.3±12.1 368.1±112.6 t8.47 7.41 P<0.05 <0.05
膝關節屬于人類機體十分重要的組織架構, 其功能情況直接影響著機體骨組織相應的運動能力及機體全面機能情況協調性。受不同機體條件轉變影響, 膝關節會產生各種程度的損傷, 嚴重威脅患者身體健康。
結合本次研究結果認為, 經關節鏡輔助下, 對患者半月板展開治療, 能夠利于迅速地恢復預期的膝關節組織技能,且早期進行診斷對臨床治療預后有著十分重要的臨床意義;半月板是具備吸收震蕩、穩定關節性質及傳遞符合等生物學技能的, 可最大程度地對損傷部位進行切除同時最大程度地對正常半月板組織進行保留, 可作為臨床治療半月板損傷的原則[4]。值得一提的是, 在臨床治療半月板損傷過程中, 務必要結合臨床診斷結果, 為患者量身打造具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案, 同時要嚴格防治治療期間可能存在的不良反應, 術后醫務人員應當指導患者做好膝關節功能恢復工作, 最大程度地保留更多半月板組織[5]。
綜上所述, 膝關節鏡下半月板部分切除術后療效顯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膝關節功能, 損傷小, 且無明顯不良反應,具有臨床推廣應用價值。
[1]張松山, 趙金月, 齊本朝, 等.關節鏡治療半月板損傷.中國內鏡雜志,2006,12(4):429-430.
[2]車兆義, 程興杰.關節鏡下半月板部分切除術的療效分析.中國醫藥指南,2014,12(1):86-88.
[3]Bin SI, Kim JM, Shin SJ. Radial tearsof the posteriorhorn of the medialmeniscus. Arthroscopy,2004,20(4):373-378.
[4]王洪震, 賈正平, 董啟榕. 盤狀半月板關節鏡下手術治療加康復鍛煉的療效觀察. 中國血液流變學雜志,2007,17(4):624-625.
[5]周祖彬, 朱越, 趙金忠.關節鏡下半月板全切除和部分切除的短期療效比較.臨床骨科雜志,2009,12(2):153-155.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5.056
2015-03-24]
471000 鄭州大學附屬洛陽市中心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