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凌
不同年齡段心臟介入術后生存質量影響因素及其護理措施
樊凌
目的探討不同年齡段心臟介入術后生存質量影響因素及其護理措施。方法120例行心臟介入術患者, 將其按照年齡階段的不同分為少年組、中青年組、老年組, 各40例, 采取問卷調查方式對三組患者術后前后生存質量進行比較。結果三組患者通過心臟介入術治療后的生存質量有明顯下降, 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同時, 少年組生存質量最高, 中青年組居中, 老年組患者多生存質量最低, 三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心臟介入術會嚴重影響患者預后以及術后生活質量, 因而護理人員要根據心臟介入術患者不同年齡階段, 對其進行針對性護理干預, 以此提高手術治療效果, 并改善患者術后生存質量。
不同年齡段;心臟介入術;生存質量;護理干預
心臟介入術是當前臨床上用于診斷和治療心血管疾病的新型手段。然而, 心臟介入術的手術效果通常會受多種因素影響[1]。因此, 分析影響心臟介入術效果的各項因素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2]。本院在本組研究中, 選取2013年9月~2014年11月到本院進行診斷治療的120例行心臟介入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并采取分組對照方式研究不同年齡段心臟介入術后生存質量影響因素及其護理措施,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院在本次研究中選擇2013年9月~2014年11月到本院進行診斷治療的120例行心臟介入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所有患者均無心臟介入手術禁忌證。其中, 男62例, 女58例, 年齡6~81歲, 將患者年齡作為依據分為少年組(6~17歲)、中青年組(17~59歲)、老年組(60~81歲),各40例;排除合并嚴重器質性病變患者、意識障礙患者,所有患者均簽署了知情同意書。三組患者性別、病情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備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采取問卷調查方式, 就三組患者性心臟介入手術前后生存質量進行分析、總結。本組研究共為患者發放120份調查問卷, 且120份調查問卷全部收回, 統計三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 滿分為100分, 其中, 患者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生存質量越高。
1.3 護理方法 對所有患者均實施針對性護理干預, 即根據患者年齡階段的不同給予不同護理干預, 其主要護理干預措施如下:①心理護理干預。絕大多數行心臟介入術患者,往往因為缺乏關于心臟病和介入手術的相關知識以及自身經濟負擔等方面的因素, 產生悲觀、恐懼、抑郁等負面情緒。以上負面情緒極有可能會影響到手術穿刺效果, 增加了患者在手術治療的不良反應發生率, 同時還可能會延長心臟介入手術的時間, 對患者預后和生活質量極為不利。因此, 護理人員要親和主動的同患者溝通, 引導患者對心臟介入手術相關知識形成正確認知, 了解其手術治療的有效性及重要性,同時消除患者不良情緒, 提高其治療與護理的依從度。②術前護理干預。護理人員要熱情的接待患者入院, 并準確評估患者的疾病情況, 對患者進行個性化健康教育, 增加患者對手術相關知識的掌握。此外, 護理人員要注意傾聽患者的訴說, 并對患者所提出的疑惑予以解答, 確保患者在以治療與護理時能夠保持平穩樂觀的心態。③術中護理。護理人員要保障患者于手術進行中處于舒適而安靜的狀態, 并能保證手術各項措施的完善。此外, 護理人員要嚴密觀察其血壓和心率等變化, 并遵醫囑適當對患者采取藥物治療。④術后護理。護理人員要嚴格檢查患者傷口, 一旦患者發生腫脹、感染、出血或疼痛情況, 護理人員要立刻通知主治醫生, 給予患者及時對癥處理, 并注意幫助患者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防止其出現拔管綜合征現象。同時, 護理人員要準確評估患者身體狀況, 鼓勵患者進行適量的運動, 并定時到醫院進行復查。⑤個性化護理。患者隨著年齡的增長, 生理功能會和組織器官也會出現退化、老化等現象, 不僅會影響到手術治療效果,同時還容易出現各種并發癥。因而, 護理人員要給予老年患者更多的幫助與關心, 認真觀察術后患者插管位置, 預防其發生梗死等并發癥。同時, 護理人員要養觀察患者腎功能、肺功能等的變化情況, 最大可能的提高患者生存質量。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三組患者通過心臟介入術治療, 其術后的生存質量有明顯下降,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同時, 少年組生存質量最高, 中青年組居中, 老年組患者多生存質量最低, 三組患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三組患者行心臟介入術前后的生存質量評分對比(±s, 分)
表1 三組患者行心臟介入術前后的生存質量評分對比(±s, 分)
注:與手術前比較, P<0.05;手術后組間比較, P<0.05
項目 少年組(n=40) 中青年組(n=40) 老年組(n=40)手術前 手術后 手術前 手術后 手術前 手術后精神功能 83.01±1.05 72.13±2.45 81.29±1.04 71.45±3.15 80.62±1.03 59.49±0.93社會功能 83.15±1.11 74.01±2.64 83.12±1.10 72.41±2.93 81.04±1.12 60.5±1.03總體健康 83.34±1.52 69.56±2.69 84.62±1.55 68.45±2.64 81.34±1.62 60.9±0.99生理功能 83.15±1.43 74.61±2.93 84.84±1.56 76.91±3.58 81.01±1.15 69.7±1.45
隨著人們經濟水平提升和社會發展, 人們對于醫院的醫療水平也隨之有了更高要求, 這種變化在某種程度上促進了我國心臟介入手術的發展[3]。然而, 心臟介入術手術效果容易受各類因素影響[4], 不利于患者康復, 因此護理人員嚴格依據患者的實際情況, 給予患者針對性的護理干預[5], 以此保障手術順利進行, 并能提高手術治療效果, 最終改善患者的術后生存質量[6]。
本院此次研究結果顯示, 三組患者在經過心臟介入手術治療后, 其生存質量均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 并與其年齡呈反比。少年組患者生存質量最高, 中青年組次之, 老年組患者生存質量最低。三組患者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對于心臟介入術患者, 護理人員要根據患者年齡階段, 對患者采取針對性護理干預, 以此實現治療效果,并提高患者術后的生存質量。
[1]王晶. 不同年齡段心臟介入術后生存質量影響因素及護理干預. 中國實用醫藥,2012,7(26):208-209.
[2]王志英. 持續有創血壓監測在心臟介入術中的應用及護理.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2,21(22):2488-2489.
[3]唐桂萍. 不同年齡段心臟介入術后生存質量影響因素分析及護理干預. 基層醫學論壇,2014,18(21):2773-2774.
[4]張靜華, 胡家麗 . 經橈動脈行冠脈介入治療外周血管常見并發癥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 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1,13(33):169-270.
[5]張燕峰. 不同年齡段心臟介入術后生存質量影響因素及護理.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4,7(22):110-111.
[6]林平. HBM為框架的護理干預對介入治療先心病患兒生存質量的影響. 哈爾濱醫科大學,201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6.163
2015-04-15]
453000 河南省新鄉市第二人民醫院老年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