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啟偉
【摘 要】 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營改增”政策在全國推廣,金融保險業和生活型服務業“營改增‘改革也漸行漸近。水力發電行業雖不是改革試點的直接受益對象,但對該行業的稅收籌劃、籌資方式、成本控制措施等財務管理產生了重要影響。文章對水力發電行業的稅負、成本費用等財務特征進行闡述,提出稅收籌劃和成本控制的新舉措,并舉例說明其積極影響。
【關鍵詞】 營改增; 水力發電; 稅負及成本
中圖分類號:F406.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5937(2015)05-0081-01
2013年6月26日,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聯合下發的《關于在全國開展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稅收政策的通知》(財稅〔2013〕37號)規定從2013年8月1日起,將有形動產租賃服務、打撈救助服務、鑒證咨詢服務納入“部分現代服務業”范疇。本文通過梳理發電行業自身行業特點,結合“營改增”相關政策及可能推行的金融保險業、生活性服務業、建筑業等行業的“營改增”范圍擴大,對水力發電行業在納稅籌劃、籌資方式、成本控制等財務管理方面可采取的措施做初步探討,做到未雨綢繆。
一、水力發電行業財務特征
第一,財務費用居高不下、占成本費用比重較高。水力發電行業是典型的資本密集型行業,大中型項目建設資金動輒幾十億元甚至上百億元,除國家投資和企業自有資金外,還需要大量外部融資,致使水力發電企業的財務費用高、還貸壓力大。目前水力發電企業大多面臨財務資金困境。
第二,水力發電企業的成本費用中折舊費用占絕大部分。眾所周知,水力發電企業的固定資產在其資產總額中占很大比重,通常經營初期高達80%以上,如何完善固定資產管理和盤活現有存量資金也是水力發電企業提質增效的重要課題。
第三,水電企業增值稅較高。相對一般工業企業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而言,水力發電企業主要成本為利息支出和折舊,進項抵扣較少,致使實際稅負普遍高企。為支持水電行業發展,統一和規范大型水電企業增值稅政策,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聯合下發的《關于大型水電企業增值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14〕10號)規定,裝機容量超過100萬千瓦的水力發電站銷售自產電力產品,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其增值稅實際稅負不超過8%;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其增值稅實際稅負不超過12%。稅負有一定下降,但總體仍然偏高,特別是中小水電企業無法享受稅收優惠。
第四,經營成本持續走高。水力發電企業除財務費用和折舊費用相對固定支出外,隨著水資源費和庫區基金等政策性成本逐年上漲,加強對人力成本、機組檢修費、財產保險費等大額開支管理控制勢在必行。
二、水力發電行業籌劃及控制新舉措及影響
第一,水力發電行業利用“營改增”稅收政策,轉變融資方式,降低企業稅負,合理控制財務費用。水力發電企業發電主要設備為水輪機組及附屬設施,其設備價值大,而相關設備采購所需資金主要通過外部融資取得,目前大多數企業采取國家開發銀行或商業銀行直接融資。如何盤活水電設備資產,既滿足企業對設備的所需,又能夠有效緩解企業資金壓力,顯得十分重要。隨著《關于在全國開展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稅收政策的通知》(財稅〔2013〕37號)中將有形動產租賃服務納入“部分現代服務業”范疇,由征收5%營業稅改為按17%繳納增值稅。采用融資租賃方式既能滿足上述要求,也能充分享受相關稅收政策。
水力發電企業需新購水輪機組設備的,可采取直接融資租賃。即融資租賃公司根據水力發電企業所需求的型號、規格等條件購入水輪機組租賃給水力發電企業,合同期內設備所有權屬于融資租賃公司,水力發電企業只擁有使用權,合同期滿付清租金后,水力發電企業有權按照殘值購入該資產,并擁有其所有權。水力發電企業每期支付租金時,從融資租賃公司獲得17%增值稅專用發票,并用于抵扣。
水力發電企業已采購水輪機組設備時,可采用售后回租融資租賃。即水力發電企業將外購的水輪機組設備出售給融資租賃公司,又將該項資產從該融資租賃公司租回。水力發電企業每期支付租金時,利息部分可從融資租賃公司獲得17%增值稅專用發票,并用于抵扣。
舉例:2013年10月1日,A水力發電公司將3組水輪發電機設備及輔件以公允價值60 000萬元的價格出售給X融資租賃公司。同時合同規定,A水力發電公司自2013年11月1日將設備租回,租期10年,每年末支付租金8 500萬元,并就其中利息部分取得17%增值稅專用發票,期滿該設備所有權歸A水力發電公司。
A水力發電公司10年共需要支付利息25 000萬元(含稅價),增值稅為25 000萬元/117%×17%=3 632.47萬元,財務費用為21 367.53萬元,營業稅金及附加3 632.47萬元×10%=363.25萬元(城市維護建設稅7%,教育費附加3%)。較直接融資或“營改增”前,可抵扣增值稅為3 632.47萬元,降低成本費用3 995.72萬元(財務費用減少3 632.47萬元,營業稅金及附加363.25萬元)。
第二,轉變部分業務經營形式,由自行經營轉為業務外包。實施“營改增”后,打撈救助服務、裝卸搬運服務納入現代服務業范圍,由以前征收5%營業稅改為征收6%增值稅。水力發電企業可將以前由企業自行招聘人員進行打撈救助服務、裝卸搬運服務、機組維修等作業,改由外包專業單位進行相關作業。由于企業自身員工人力成本支出不可能取得增值稅發票,而實現外包后可取得專業單位增值稅專用發票,從而實現增值稅抵扣,即保證維修、打撈等業務更專業,使企業能集中精力用于發電等主業,也可實現進項抵扣,降低相關成本。
第三,密切關注“營改增”改革動態,梳理水力發電企業內部成本費用,為降低相關稅負和嚴控成本做到未雨綢繆。如推行有形不動產租賃服務“營改增”,可做好大壩等建筑物的融資租賃工作;如實施生活性服務業可將企業輔助型勞務實行勞務外包等;切實跟蹤金融保險業的“營改增”改革,水力發電企業可對財產保險合同期限進行控制,保證改革實現后能及時取得增值稅發票用于抵扣。
三、“營改增”政策建議
水電是清潔能源,可再生、無污染、運行費用低,便于進行電力調峰,有利于提高資源利用率和經濟社會的綜合效益。近年來,我國一直鼓勵電源結構向水電等清潔能源方向調整,并獲得了國家和各級地方政府部門的大力政策扶持。但由于水電行業前期投資大、回收期長、受益低,特別是小型水電站建設,投資者都不愿意介入,為提高投資者的積極性,促進水電行業健康發展,筆者從“營改增”角度提出以下政策建議:
第一,擴大“營改增”行業范圍,加大水力發電行業抵扣稅源。國家積極實施“有增有減”的結構性減稅政策,作為國家鼓勵發展的水電行業,有必要從稅收角度降低其稅負。特別是水力發電企業固定資產中大壩等土建及構筑物,目前取得為3%建安發票,作為其價內稅需全部計入其成本。建議將“營改增”行業范圍推廣到建筑業、有形不動產租賃服務、生活性服務業、金融保險業,為水力發電企業抵扣范圍加大提供稅源。
第二,擴大增值稅進項抵扣范圍,使水力發電企業增值稅抵扣環節更加合理。目前我國積極推進生產性增值稅轉變為消費性增值稅,但仍舊規定房屋建筑物及構筑物等不能抵扣,這會導致不公平的行業稅負結構,抑制水力發電等基礎產業的發展。因為水電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大,原材料消耗占比小,產出大,抵扣小,加重其稅負。如大壩等生產用建筑物能實現進項稅抵扣,按照其折舊金額逐期抵扣,既保證國家稅收穩定,也有利于水力發電企業投資健康發展。
第三,擴大稅收優惠政策范圍。“營改增”后水力發電企業小規模納稅人仍然無法享受其稅收優惠,目前國家也僅僅對裝機容量超過100萬千瓦的大型水力發電站實現稅收優惠政策,一定程度上挫傷了投資者投資中小水電站的積極性。建議可根據水電站投資地點、社會效益等綜合因素考慮,如國家鼓勵的西部地方水電投資,實施稅收優惠政策,降低其稅負,提高其投資積極性。
【參考文獻】
[1] 耿貴珍,李善星,陳灝杰,等.再議營改增對企業稅負的影響[J].財會月刊,2013(3):114.
[2] 向朝進,謝明.中國水電項目融資問題分析[J].經濟體制改革,2003(1):12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