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張艷紅 文/陶小艾
不可錯過繪本的前后環襯(上)
編輯/張艷紅 文/陶小艾
在上期的分享中,和大家談了“繪本封面里的大學問”,在本期與大家分享下繪本的環襯,而環襯也是相對而言最易被忽視的。當然,往往孩子會比成人更敏感一些。

陶小艾
《讓孩子愛上閱讀的幸福密碼》作者,知名親子閱讀推廣人,三級心理咨詢師,芭拉烏拉高級星閱講師,美國HTT“如何說孩子才會聽”父母課程講師,兒童發展心理學研究生在讀,西城區圖書館首屆故事媽媽。
記得曾經有一位媽媽和我分享,她帶著孩子一起讀《媽媽買綠豆》這本繪本,幾遍下來,從來沒有注意過環襯。但是有一次,孩子卻指著那抹綠色對媽媽說:“你知道這頁為什么是綠色的嗎?”當時,這位媽媽就被問得一頭霧水,不知道如何回答孩子。反倒是孩子看著媽媽說:“我來告訴你吧,因為這本書講的是綠豆的故事啊,所以,這頁就用了綠色啊。”那一剎那,這位媽媽又驚喜又慚愧。
我依然記得這位家長和我分享時的表情,覺得自己孩子好棒又覺得自己怎么那么不仔細呢?其實不僅僅是這位媽媽,很多成人都會忘記環襯。尤其是環襯上一點圖畫或者文字也沒有的情況下,更不會意識到原來環襯與故事情節也有著很大的關系。環襯的內容對于故事而言有著重要的意義,不可錯過。在分享前,我們先來看下到底什么是環襯。

翻開封面之后,有一張緊連著封面和內文的襯紙,內文之后還有一半和封底相連,這就是前后環襯。由于環襯通常一半粘在封面的背后,一半是活動的,而且以兩頁相連環的形式被使用,猶如蝴蝶的一對翅膀,所以“環襯”又被稱為“蝴蝶頁”。
“環襯中到底有哪些信息?為什么不可錯過呢?”
剛剛分享的《媽媽買綠豆》的這本繪本,你會發現孩子因為看到環襯的那抹綠色而想到了綠豆,可見創作者沒有把環襯做成白色或者其他顏色,其實是有所用心的,是為主題服務的。只是有些時候,我們閱讀者沒有發現。
再來看《森林里的躲貓貓大王》這本繪本,環襯也是沒有圖畫和文字,只是暖暖的黃色,但是當我們看到這抹明黃色時,一下子會聯想到秋天。而故事就是發生在一片金色的,讓人浮想聯篇的秋日里的森林里,內文的畫面也是大面積與環襯一個色調的顏色,這讓整個故事的基調都是和諧的。
所以,沒有圖畫和文字的環襯,不管是白紙還是各種顏色的紙,都是大有講究的,它們的顏色往往與講述的故事十分吻合,是經過創作者精心選擇并加以處理的。
我們來看繪本《下雨了》的環襯,在這本繪本的前環襯中用了大量的藍色,這個顏色和畫面的內容相互呼應,而右上角的烏云遮住了金黃色的太陽,只看這一個畫面,不用說,小朋友們都會知道,是快要下雨了。接著到扉頁后,金黃色的太陽就露出了一點點,烏云密布,雨開始往下落了。可見,故事從環襯就開始講起了,也讓我們感受得到雨是如何從天空落下的。


再來看《最可怕的一天》,特別巧又選了一本湯姆牛的書——那本《下雨了》作者也是他。初看題目,再對應著封面中那個張大嘴巴做出害怕表情的小孩兒,我們心里也不由地跟著緊張,可是到底發生什么事情了?讓我們在讀完封面后,緊接著去看環襯,這頁環襯中,會有很多不同表情的小女孩的頭像。事實上故事從這里開始,也有助于舒緩孩子的情緒,不致于讓孩子一下子就想到害怕,因為在這一頁環襯中的信息中,我們會看到各種表情的頭像,雖然有看似害怕的,呆呆的,驚訝的,但是業不乏瞇瞇笑的、大笑的等可愛的頭像,也讓小朋友們慢慢意識到,害怕也好,高興也罷,其實只是情緒的一種而已。這樣的過渡,會讓孩子更覺得這本書好玩,而忘記了害怕,這也正是湯姆牛的用心,他用溫暖的同理心創作這本書,安撫孩子面對恐懼的心。同時,也讓大人知道,在教育孩子的時空里,最需要接納與理解,愛與自由。就如書中故事中的劉芳玲,盡管小時候她上臺出了丑,但是長大后的她卻在另一個方面獲得了巨大的成就,而在后環襯中,都是芳玲做的建筑設計圖。
還有我們中國的原創繪本《小鯨魚要回家》,在前環襯中,小鯨魚就開始和小讀者打招呼了,它熱情地告訴我們,它是什么樣的。有在水里的,有面向小讀者的,而且還介紹了它的爸爸,最重要的是這本書可以看完前環襯后直接看后環襯,對小鯨魚一家有了解后,再進入正文會更有意思。在后環襯中,小鯨魚繼續介紹自己,而且還介紹了自己的好多本領呢,會吐泡泡,還可在水中慢慢轉體,還讓小朋友們看它噴氣時正面和側面的樣子,還有下潛時的狀態,而且還介紹了它的媽媽,還和媽媽來了個親親,好溫暖的樣子。就這樣,帶著對小鯨魚的喜愛,開始講故事,也更容易讓小朋友們進入故事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