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岸
重讀米爾斯海默
□曉岸

在中國學術圈被點名批判最多的美國學者,除了弗朗西斯·福山之外,恐怕就是約翰·米爾斯海默了。這位芝加哥大學政治學教授、著名國際關系理論學家因其“進攻性現實主義”學說及對大國關系、特別是對中美關系前景的悲觀論調而在中國飽受非議,被視作美國對華“鷹派”的學術代言人、“中國威脅論”的宣揚者、“遏制中國”戰略的鼓吹家。
米爾斯海默曾經感嘆道:“我知道我在中國不受歡迎,也許他們誤解了我。”《大國政治的悲劇》是他的代表作,該書認為國際體系的無政府狀態決定了安全的稀缺性,大國因此總是設法按照對自己有利的方式改變均勢,同時采取進攻性的戰略,防止別國通過損害自己攫取權力,這就導致大國相互展開激烈競爭,沖突和戰爭往往無可避免——“要在國際無政府狀態中生存下來,最好的辦法是當獨一無二的地區霸主”。
2014年9月,《大國政治的悲劇》修訂版中譯本由上海世紀出版集團在華出版發行,譯者王義桅、唐小松。王義桅作了譯序,他沒有直接批判米爾斯海默的觀點,而是把矛頭指向整個西方的國際關系理論體系,指出現實主義大行其道不過是西方化世界內的循環,西方理論作為地方性理論的本質日益明顯,呼吁要有超越西方現實主義理論的中國特色國際關系理論,“讓亞洲成為亞洲,這是亞洲遠離西方現實主義的前提,而非美國人所擔心的‘門羅主義,”。
翻開新版《大國政治的悲劇》,想到它初版時正值美國遭受9·11恐怖襲擊之年,作者能在美國全球戰略重心調整、中美關系改善的趨勢下和一片“美國必勝”、“自由必勝”的聒噪中發出美國并不能取得全球霸權、大國政治必將全面卷土重來的危言,指出“過去從來沒有出現過全球霸主,最近的將來也不會有”,美國最多也就是個“離岸平衡手”,并且早早做出中國將成為美國最大挑戰者的預言,不能不佩服他的冷靜與遠見。
米爾斯海默重寫了原有第十章“21世紀的大國政治”,突出了對中國崛起方式的討論,詳論“為什么中國實力大增,亞洲就有危機”,并冠以“中國能不能和平崛起”的新標題。他認為,蘇聯解體后國際體系中一度只有美國一個真正大國,但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進入的單極世界狀態只不過是短暫幻像,美國不必害怕其他大國干預、不必擔心同競爭性大國開戰的隨心所欲狀態會因中國崛起而改變,盡管“這一變化可能從根本上改變國際體系結構”。如果中國繼續增長,自然而然會像美國支配西半球一樣尋求支配亞洲,美國要全力以赴阻止中國取得地區霸權。
米爾斯海默的結論是,中國不會和平崛起,將會按照進攻性現實主義邏輯行事,與美國角逐世界。中國將設法拉大與鄰國的實力差距,嘗試按美國稱霸西半球的辦法稱霸亞洲。中國無需征服更多領土,會挾強大國力與鄰國劃定可接受行為的界限,明示鄰國如不守規矩就要付出代價。中國會嘗試把美國趕出亞洲,限制美軍闖入南海、東海、黃海的自由。中國也會在世界各地擁有安全利益,將發展把軍事力量投射到亞洲以外遙遠地方的能力,會在西半球給美國制造麻煩,讓美國在全球的行動不那么自由。
米爾斯海默明確提出了 “美國采取什么戰略最能防止中國支配亞洲”的問題,主張美國聯合中國的鄰國應對中國崛起,確保中國做不成地區霸主。他說美國應力爭建立制衡聯盟,盡可能多地吸收中國的鄰國參與,最終仿效北約建立起聯盟結構。他還建議美國繼續控制世界各大洋,使中國難以把力量可靠地投射到遙遠地區,尤其是西半球。他不認為美國可以僅置身幕后讓中國的鄰國背起大部分負擔,因為中國的鄰國不具備足夠的力量——美國需要居中協調,“離岸平衡手必須上岸”。
米爾斯海默也提議以“沖銷”戰略(ROLLBACK,中文版譯為“挖墻角”)替代遏制戰略,也就是通過顛覆中國周邊的親華政權、在中國內部制造問題來抵消中國影響力的擴張。他相信中國的大部分鄰國內心都支持制衡中國,因為與美國相比,中國對亞洲大多數國家的威脅更大,即便有些國家的經濟繁榮將越來越依賴中國,但生存一定是國家的最高目標,這些國家最擔心的是一旦發生危機美國不前來相助。
米爾斯海默拒絕排除中美發生戰爭的可能性,理由是朝鮮半島、臺灣海峽和南海、釣魚島等潛在沖突點對開戰的制約力要小于冷戰期間超級大國在歐洲腹地對峙對戰爭的制約力;且亞洲處在一種“不平衡的多極狀態”中,這是“最危險的權力分配方式”;再加上民族主義的急性發作,安全競爭只會加劇。
中國無疑是要用自己的理論和實踐推翻米爾斯海默的結論的,但如何釜底抽薪有待中國思想界的更深入思考。有必要系統性地質疑幾個關鍵性問題:世界真處在“無政府狀態”中嗎?全球化時代相互依存無力阻止大國沖突嗎?中美基于共同利益的相互妥協與合作僅是階段性的嗎?米爾斯海默筆下的多極秩序與中國支持的多極化是一回事嗎?與此同時,更重要的是要從文化底蘊、現實政策、長遠意圖、利益分布、危機反應等諸多方面提出令人心服口服的論點論據,自證中國和平發展道路能夠走通。
米爾斯海默說中國人“誤會”了他,恐怕還是希望自己不要被放置到希望中美關系好的人群的對立面。他也說,“既然我所描繪的圖景灰暗,那就讓我們期盼如果中國變得特別強大,其實際后果會否定我的理論,證明我錯了。”如果說中美新型大國關系理念追求的是“不沖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理想模式,那么米爾斯海默勾勒的就是一旦構建新型大國關系失敗世界將會怎樣的危機范式。而從與中美息息相關的種種世相國情來看,兩者各自實現的可能性仍是五五開,過分樂觀與過度悲觀都是有害的。
(摘自《世界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