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艦隊政治部副主任吳海華
讓政治工作搭上信息化的時代快車
●北海艦隊政治部副主任吳海華

習主席在全軍政治工作會議上深刻指出,我們對信息化、網絡化研究不夠,存在不適應、不合拍問題。當前,以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為代表的信息化浪潮,正以空前的速度和力量席卷全球,對以人為對象、以人為中心的政治工作帶來深刻影響。
信息時代發展迅猛,觀念轉變更加迫切。走過百萬年蒙昧、數千年農耕、幾百年工業,人類發展階段周期越來越短。信息化時代,無論創造的財富、信息還是文化影響,遠遠超過了歷史的總和。特別是計算機、機器人等信息化工具不斷涌現,智慧型城市迅速發展,人類生活的許多習慣和規范被重新定義、不斷刷新。面對日新月異的深刻變革,不適應變化就會邊緣化,跟不上時代就會被淘汰。思想的轉變是最根本的轉變。政治工作擔負引領思想、塑造靈魂的光榮使命,更需要以勇立潮頭的責任擔當,以自我革新的歷史自覺,率先讓思維理念跨入信息化的大門。
人的行為悄然改變,思想掌控難度加大。全球信息化背景下,多側面信息、多角度觀點、多層次思維錯綜雜糅,亂花漸欲迷人眼,足不出戶知天下,社會思潮空前活躍,價值取向更加多元。尤其進入自媒體、全媒體時代,微博微信等思潮思想集散地豐富多樣、無所不在。有些青年官兵有事不找戰友找網友、不找領導找百度,更愿在虛擬網絡中遨游,思想表現更加隱蔽,統一思想、凝聚意志的難度增大。在浩如煙海的信息流沖擊下,如果對官兵思想掌控不及時、引導不到位,就可能被奪取“制腦權”,遭遇“政治轉基因”。政治工作必須因時而動,緊貼官兵思想、心理和行為新變化,找準穴位,固本培元。
科技應用廣泛深入,手段創新勢在必行。如今,互聯網、手機、電腦等成為生活必備,網購、微信、導航等成為時代寵兒。政治工作較之以往也更快捷、更直觀、更形象。比如,融視、聽、觸、感于一體的多媒體,使“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本教案”的傳統教育模式相形見絀;融存儲、處理、運算等于一體的計算機,成為政治工作的“數據庫”和“智囊團”,極大提高了效能;融學習、娛樂、互動于一體的網絡,打破時空地域限制,“鍵對鍵”與“面對面”共同實施思想工作。推動信息技術與政治工作深度融合,是時代的呼喚、官兵的期盼,也是政治工作創新發展的現實依托。
新生問題不斷涌現,陣地領域持續拓展。發展與問題總是相生相伴。由于社會變革的加速,田園牧歌式生活已成為遙遠夢想,心理健康問題頻發多發、日益突出。由于新興媒體的強勢,講堂上的“理論宣傳”往往被網絡上的“實時報道”遮蔽消解,腐朽思想、錯誤言論更易先于傳統教育滲透思想。由于虛擬世界的誘惑,缺乏社會閱歷、生活經歷和自控、辨別能力的青年官兵,出現網癮、網戀、網上泄密等問題。面對官兵興趣、心理和行為方式的新特點,思想政治工作內容要向心理延伸,其領域要向網絡拓展,其斗爭要向多維演進。
戰爭形態深刻變化,服務保證亟需跟進。海灣戰爭以來,戰場正向陸、海、空、天、電、磁、網的全維立體空間加速推進,呈現出武器裝備集成化、信息傳輸數字化、指揮系統自動化、綜合保障一體化為特點的革命性變化。面對戰爭形態的演變,面對瞬息萬變的現代戰場,一步跟不上,步步趕不上。政治工作必須適應國家利益拓展的新情況,適應超視距、非對稱、一體化等現代戰爭的新特性,適應信息化武器平臺帶來的新變化,堅決立起戰斗力標準,以快應快、以變應變,積極推進戰時和訓練中政治工作思維理念、運行模式、方法手段創新,發揮聚焦中心、服務打贏的“倍增器”作用。
在信息化條件下,政治工作只有契合時代脈搏,從思想上、內容上、組織形態上,盡快與現代信息技術接軌融合,順勢而為、創新發展,才能永葆生機活力、永續最大優勢。
一要導于識:樹立新思維。推進政治工作創新發展,必須樹立世界的、前瞻的、時代的眼光,努力確立與信息化要求相適應的新思想。樹牢信息制勝的觀念。信息化是新軍事變革的本質和核心。信息主導已成為戰爭制勝的新法寶,信息攻防已成為作戰運用的新常態,信息網絡已成為政治工作的新戰場,必須通過學習信息化戰爭理論,提高對信息化作用機理的深層認識,堅定推進信息化的發展方向。樹牢轉型轉變的觀念。時至不迎,反受其殃。信息化是時代所向,轉變是制勝必然。必須適應、適應、再適應,積極推進政治工作指導思想、運行方式、載體手段轉型創新,著力實現由灌輸向啟發、由概略向精細、由指令向法治、由繁冗向快捷、由重形向問效轉變。樹牢開放自信的觀念。深刻把握政治工作“看家本領”“最大特色”“最大優勢”的地位作用,深刻把握“走出去”戰略的實踐要求,增強信心,拓寬視野,必須勇于向一切有益的成果學習借鑒,在繼承傳統中創新,在兼收并蓄中發展。
二要強于技:提高新能力。隨著知識總量劇增和知識折舊加速,政治工作者只有不斷學習,才能適應信息、掌握信息、駕馭信息。必須提高信息獲取能力。政治工作者不僅要會從書籍、文件、報刊中掌握資料,更要熟練應用網站、論壇、百度、微信、QQ等搜索引擎和媒體平臺,構筑準確的檢索策略,及時準確全面獲取工作所需信息。必須提高信息選擇能力。目前,“文化冷戰”一刻沒有停止,意識形態領域斗爭激烈,網絡信息魚龍混雜、良莠不齊,有些欺騙性、蠱惑性、反動性很強。對此,必須加強黨的創新理論武裝,提高鑒別力和免疫力,善于辨風識俗、去偽存真,確保教育者本身不迷失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中。必須提高信息運用能力。把學到的信息化知識,轉化為運用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技術和設備開展工作的能力。把獲取的信息資源,加工處理,精煉提純,融合對接,充實到部隊教育和官兵學習內容中。針對社會思潮在官兵中的反映,及時跟進、加強引導,將信息化帶來的正能量發揮到極致。
三要載于物:搭建新平臺。把握信息“地球村”特點,樹立大政工理念,把部隊、社會、家庭銜接起來,把軍內軍外、網上網下結合起來。占領網絡平臺。過不了網絡關就過不了時代關。這塊陣地我們不去占領,敵人就會去占領。必須積極穩妥推進互聯網進軍營,保障官兵合理用網需求;建立健全網絡評論員隊伍,用正面發聲回擊雜音、壓制噪音;進一步改進部隊軍網建設,增強吸引力影響力。融合指揮平臺。打破重復作業、條塊分割、各自為戰的“垂直樹干型”指揮模式,加強對戰場態勢、政治環境、輿情狀況、民意支持等信息的同步感知,進一步完善政治工作一體化指揮平臺,做到共享資源、整體研判、快速反應、聯動處置,讓政治工作跟上戰爭的節奏。創新工作平臺。充分利用人工智能、軍事仿真等現代信息技術,運用電視傳媒、網絡和通信設施等先進信息工具,增加科技含量,增強時代性感召力。大力推動輿論戰、心理戰、法律戰等政治工作時代要求的實際運用,建立有專業水準的骨干隊伍,科學有效地開展工作。
四要固于法:健全新機制。提高政治工作信息化水平,必須內涵式發展、常態化推進。改進思想引領機制。著眼官兵思想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明顯的新特征,更加注重深入網絡陣地進行思想調查,更加注重平等交流互動談心,更加注重做好一人一事思想和心理工作。建立應急響應機制。信息化條件下各種突發情況處置復雜、分秒必爭,不允許政治工作按部就班展開。必須走出政治工作自我設計、自我循環、自我檢驗的怪圈,改進決策程序、傳達環節、辦文方式等,以空間換取時間,確保政治工作能夠及時反應、發揮效能。健全實戰運行機制。按照平戰一體、戰訓一致、以備促戰、體系建設的原則,著力解決訓政“兩張皮”、戰時政治工作程式化形式化等問題,強化實戰化準備理念,創新實戰化準備模式,完善實戰化準備機制,不斷提升政治工作對打贏信息化條件下局部戰爭的貢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