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淦
歷史上的胥吏之害
☉沈淦

舊時的地方官,一般由朝廷任命,由外地前往任職;而胥吏則基本上由本地人擔任。胥吏是官長的助手,大約相當于今天的小公務員。北宋時福州有個夏鏵,從宋英宗治平年間(1064—1067年)開始,直到政和年間(1111—1118年)為止,一直擔任辦理文書的胥吏,前前后后長達“四紀”,即48年。最后,有關部門因為他年紀大、資格老,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沒有苦勞也有疲勞,將他由吏提拔為官。只不過,彼時距離北宋滅亡,已只有10年左右的時間了。
北宋官僚機構特別龐大,地方府州設有知府、知州、同知、判官、推官、通判、戶曹、法曹、司理、參事等,他們都是有任期的,這樣,夏鏵在數十年間所接觸的各類官員可以說是不計其數了。于是,當他升官后不再擔任胥吏時,就坦率地對人說:這些大大小小的官員們哪,沒有不被我們這班胥吏欺騙的;這么多年來,不能欺騙的只有兩個,一個是以光祿卿的身份出任福州知府的程師孟,另一個是曾經擔任過太常博士的福州司理羅畸。
程師孟字公辟,《宋史》有傳,他文武全才,堪稱北宋名臣:在南方,他有效擋住了蠻族首領儂智高的進攻;在北方,他出使契丹,折沖樽俎,大義凜然地維護了宋朝的尊嚴。擔任地方官時,他冒著被朝廷懲罰的危險,開倉賑濟災民。他明察秋毫,斷案如神:擔任江西轉運使時,了解到因為胥吏與盜匪勾結而無法破案,便毫不猶豫地將那班胥吏關進監獄,使積案很快告破。他先后在洪州、福州、廣州、越州擔任地方官,離任后當地百姓都為他建立了生祠,以表達人們的景仰之情。
羅畸字疇老,也是個精明強干的“能員”,初到福州時,那些胥吏們誰也不敢耍奸使詐。可是時間一長,他們漸漸發現了這位司理大人“亦有罅可入”。原來,羅畸特別喜愛讀書,而且讀起書來特別認真——正因為他的好學與淵博,才能勝任太常博士一職。不過,當羅畸讀書鉆研并有所領悟時,常常會高興地仰天長嘯;一旦對書中涵義不能理解時,又會緊鎖眉頭,抓耳撓腮。于是,當他仰天長嘯時,你抱著文牘讓他批示,即使其中有不少機巧變詐,他也會毫不在意地大筆一揮:批準!倘若他抓耳撓腮時去找他,那可慘了:即使稍有欺詐之處,他也會立即看破。既然掌握了這個規律,或者說,看到了司理大人的這個弱點,胥吏們要想耍點奸、使點詐,可就容易多了。正因為如此,夏鏵又得意地說:“像羅司理那樣精明能干而又特別愛讀書的官員,尚且被我們欺騙了,更何況其他人呢!”
如此看來,在長達近半個世紀的歲月里,福州地區不受胥吏們欺蒙坑騙的官員,唯有區區程師孟一人,簡直是鳳之毛、麟之角;而程師孟在福州,又只有短短的兩年!多么可怕的胥吏!
更為可怕的,是那日益腐敗的北宋政權,是那不可能將權力真正關進籠子的皇權體制——永遠走不出“治”“亂”循環的皇權體制。于是,沒過幾年,就內有農民起義,外有金兵入侵,腐朽不堪的北宋王朝迅速滅亡,連它的最高代表——徽、欽二帝,也成了金人的俘虜。
(摘自《唯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