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海萍 夏成德 李曉亮 薛繼東 曹大勇
102例大面積燒傷治療后期殘余創面的處理分析
狄海萍 夏成德 李曉亮 薛繼東 曹大勇
目的探討大面積燒傷治療后期殘余創面的處理方法及其臨床效果。方法102例大面積燒傷患者, 根據處理方法的不同將102例患者分為對照組(51例)和治療組(51例)。對照組患者采取凡士林紗布換藥, 治療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外涂擦百多邦, 治療3周后比較兩組患者創面愈合情況。結果經過3周有效治療后, 治療組患者創面愈合情況及愈合時間均顯著優于對照組, 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外用百多邦軟膏治療大面積燒傷治療后期殘余創面具有效果好、操作簡單、經濟實惠等優點, 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百多邦;殘余創面;重度燒傷后期;臨床效果
大面積燒傷患者治療后常會在燒傷處出現一些尚未能愈合的殘留創面, 這些創面較易引起細菌感染, 進而出現多種并發癥, 嚴重患者會出現潰爛現象, 給患者造成極大傷害[1]。目前, 臨床如何治療大面積燒傷后期殘留創面仍然是燒傷外科面臨的一個難題。本文選取本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02例大面積燒傷患者作為探討對象, 并探討單純凡士林紗布換藥及在此基礎上外用百多邦在大面積燒傷治療后期殘留創面的應用效果?,F將有關研究內容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02例大面積燒傷患者作為本文探討對象, 根據治療方法的不同將所有患者分為對照組(51例)和治療組(51例)。其中對照組患者年齡20~60歲, 平均年齡(41.7±6.2)歲, 女21例, 男30例, 創面直徑<5.5 cm者44例;治療組患者年齡22~60歲, 平均年齡(42.3±5.3)歲, 女19例, 男32例, 創面直徑<5.5 cm者41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和創面直徑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單純外用0.9%鹽水浸浴, 水溫保持在38~39℃, 浸浴時所有創面均需泡在鹽水中, 并對其進行反復沖洗, 15 min后將創面膿汁和分泌物擦拭干凈, 同時對松動痂皮剪除, 動作需輕緩, 防止造成新創面, 一般每隔1 d浸浴1次, 浸泡0.5~1.0 h/次。創面聚維酮碘液消毒后外用凡士林紗布輕敷。治療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局部涂抹百多邦, 具體做法如下:鹽水浸浴后, 使用毛巾(滅菌)將創面鹽水擦拭干凈, 聚維酮碘液消毒后將百多邦涂抹于剪好的滅菌紗布上, 再輕輕敷于殘余創面上, 第2天換藥先使用滅菌的紗布將覆蓋的網眼紗布拭干, 隨后將百多邦涂抹在紗布上, 紗布需被軟膏浸潤, 直達創面, 每天換藥1次, 共處理3周。最后比較兩組患者殘余創面愈合情況。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殘余創面愈合率及愈合時間。創面愈合率在患者治療15 d后, 以下列公式進行計算:創面愈合率=(處理前創面面積-治療后未愈合創面面積)/處理前創面面積。
1.4 統計學方法 所有患者臨床數據均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經過3周有效治療后, 治療組患者創面愈合情況及愈合時間均顯著優于對照組, 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治療組和對照組患者創面愈合率及愈合時間比較(±s)

表1 治療組和對照組患者創面愈合率及愈合時間比較(±s)
注:兩組比較, P<0.05
組別 例數 創面愈合率(%) 愈合時間(d)對照組 51 84.6±5.2 13.7±1.5治療組 51 92.7±4.4 10.2±1.3 t 8.4920 12.5923 P 0.0000 0.0000
大面積燒傷后引起創面未能完全愈合的原因包括:①大面積深度燒傷患者其自身體皮源有限, 移植皮密度不夠, 或少數皮片被移植后未成活;②淺Ⅲ度和深Ⅱ度創面治愈后,新生的上皮較薄, 不耐摩擦, 所以常會產生多個散在的小型創面;③創面愈合后, 患者在活動或功能鍛煉時, 愈合的創面反復出現水皰, 而水皰破裂后產生多種新型的創面或潰瘍;④創面上發生細菌感染, 而細菌以及其代謝產生均會對上皮的生長造成阻礙, 破壞上皮的形成, 另外細菌繁殖過程中會產生氨, 使創面呈堿性環境, 導致創面上皮難以生長;⑤瘢痕部位多出現小創面, 而且創面局部血液循環較差, 使得創面難以愈合;⑥年齡較大且自身營養狀態較差的患者其殘余創面較難愈合[2]。
大面積燒傷患者經前期治療和護理后, 常會具有未完全愈合的殘留創面, 這些創面在短時間內難以愈合, 極易發生感染和潰爛, 進而加重患者原有病情。臨床上對于殘余創面需要進行清創、植皮及抗感染等處理, 同時還會伴有其他處理措施。鹽水浸浴是臨床處理大面積燒傷治療后殘余創面的常用方案, 其主要作用是通過對創面進行徹底清創, 除去角質表皮, 降低創面細菌數目, 預防創面感染, 此外等滲鹽水浸泡還具有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及促進創面愈合作用[3]。百多邦(主要成分為莫匹羅星)為臨床皮膚科常用的外用廣譜抗菌藥物, 其藥理作用主要為選擇性抑制細菌異亮氨酰-tRNA合成酶活性, 阻礙蛋白質的生物合成, 從而起到殺菌作用,該藥主要對革蘭陽性菌具有極強的殺菌作用。牛德金[4]研究發現, 水療基礎上外用百多邦對殘余創面臨床效果顯著。
本文選取本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02例大面積燒傷患者作為探討對象, 探討單純鹽水浸浴后凡士林紗布覆蓋創面及在此基礎上外用百多邦在大面積燒傷治療后期殘留創面的應用效果。結果顯示, 經過3周有效治療后,治療組患者創面愈合情況及愈合時間顯著優于對照組, 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外用百多邦軟膏在治療大面積燒傷治療后期殘余創面具有效果好、操作簡單、經濟實惠等優點, 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1]伍玉玲, 何桃芳. 重度燒傷患者不同營養護理的臨床效果分析.中國醫藥導報, 2011, 8(15):116-117.
[2]王志勇, 田恒進, 靖樹林. 重度燒傷不同的燒傷面積對休克期補液量的影響.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2, 16(9):42-44.
[3]胡德林, 方林森, 余又新, 等. 早期綜合治療在重度燒傷中的應用. 安徽醫學, 2012, 33(11):1433-1435.
[4]牛德金. 探討重度燒傷治療后期殘余創面的處理方法與療效.中國傷殘醫學, 2014(11):84-85.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8.108
2015-06-23]
450003 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燒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