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強
黃褐斑的臨床綜合治療分析
張文強
目的探討針藥綜合治療黃褐斑的臨床療效。方法76例黃褐斑患者, 按照治療方案的不同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38例。觀察組采取針藥綜合治療, 對照組患者只進行常規治療, 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以及不良反應發生率。結果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7.37%高于對照組的65.79%, 不良反應發生率2.63%低于對照組的36.84%,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針藥綜合治療黃褐斑的臨床療效顯著, 患者不良反應少, 安全性較高, 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使用。
針藥綜合治療;黃褐斑;臨床療效
黃褐斑是一種獲得性、局限性的色素沉著性皮膚病, 通常因多種因素引發, 其臨床癥狀為患者面部分布的邊界清楚、無自覺癥狀的黃褐色斑片, 中青年女性為黃褐斑的高發人群。黃褐斑發病率較高, 且易診難治, 嚴重影響患者面容形象,給患者帶來心理負擔。對于黃褐斑的治療, 臨床上通常采取西醫常規療法, 如“祛斑劑”等, 但效果不佳, 也容易復發。本組研究中, 選取2013年5月~2014年9月到本院診斷治療的76例黃褐斑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采取分組對照法分析針藥綜合治療黃褐斑的臨床療效,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76例黃褐斑患者, 均與黃褐斑臨床診斷標準[1]相符合。所有患者均為女性患者, 年齡23~57歲, 平均年齡(39.98±8.45)歲;病程4個月~8年, 平均病程(4.46±2.73)年;排除合并內臟系統性疾病患者和色素障礙性疾病患者, 所有患者均簽署了知情同意書。將其按照治療方案的不同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38例。兩組患者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療法, 即采用維A酸霜(重慶華邦制藥有限股份公司, 國藥準字H50021817)進行治療,患者每日洗臉后取0.025%維A酸霜涂抹于黃褐斑處, 2次/d,療程為12 周;觀察組采取針藥綜合治療, 即給予患者養血祛斑湯內服, 其藥物成分為柴胡、白芍、當歸及夏枯草各10 g, 白芷和澤蘭各20 g, 茯苓、丹皮和生地各15 g, 川芎及甘草各6 g, 以清水煎服, 取汁150 ml, 3次/d;同時對患者進行針刺治療, 即在患者面部取穴顴髎、迎香、印和黃褐斑的外緣部位進針, 并在軀干四肢部位取合谷、曲池、太沖、三陰交等穴位進針, 療程為12 周。
1.3 療效判定標準[2]痊愈:肉眼視患者面部色斑面積消退>90%, 且顏色基本消失;顯效:肉眼視患者面部色斑面積消退>60%, 且顏色明顯變淺、變淡;有效:肉眼視患者面部色斑面積消退>30%, 且顏色變淺;無效:肉眼視患者面部色斑面積消退<30%, 且顏色沒有明顯改變;治療總有效率=(痊愈+顯效+有效)/總例數×100%。統計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7.37%, 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為65.79%, 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對比(n, %)
2.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 觀察組患者出現輕微食欲不振1例, 其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63%, 對照組患者出現皮膚黏膜干燥4例, 皮膚紅腫2例, 惡心3例, 頭痛3例, 肝損害2例, 其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6.84%, 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黃褐斑致病原因比較復雜, 中醫學認為黃褐斑是一種體內腑臟功能失調外在局部表現。《內徑》云:“又諸內必行諸于外”, 同時, 《四診抉微》中又云:“夫氣由臟發, 色隨氣華。”由此可見, 患者面部色澤沉淀乃臟腑氣血之榮。黃褐斑病位在外, 而病因在內, 因此應采取“外病內治”和“內外兼治”的綜合療法。
黃褐斑多發于女性, 而女性以肝為本, 如果女性氣血調達, 氣機通利, 則不瘀。而:“氣為血之帥, 血為氣之母”, 患者氣滯則會出現血瘀, 從而導致氣機不暢、肝氣郁結等, 瘀血內生, 化熱后發于面部, 即出現黃褐斑。可見, 黃褐斑的主要病機為氣血淤滯, 且經絡不通, 患者氣血無法上榮于面。根據黃褐斑病理機制, 本組研究采取養血祛斑湯治療, 其中,當歸有調經止痛、和肝補血之功效, 生地可輔助當歸發揮補血涼血的作用, 而白芷具有柔肝養血效用, 川芎是血中之氣藥, 有走頭面而引藥上行的作用, 可改善患者皮膚的血液循環狀況, 并延緩其皮膚衰老, 從而有效緩解面部色素沉淀。此外, 柴胡具有疏肝解郁作用, 茯苓有利濕化濁健脾之功效[3]。諸藥合用, 可實現理氣活血、補腎益營、改善患者面目血液循環、逐漸消除色素沉著的治療目標。同時, 黃褐斑發病與患者多個臟腑功能相關, 腎藏精, 肝藏血, 氣血相榮, 而榮養肌膚, 則色斑可消。因此, 取患者面部及四肢穴位進針, 可調整患者局部經氣, 使其直達病所, 同時還能促使患者腦垂體大量分泌抗黑色素細胞雌激素, 調節肌膚的營養支持, 促使其色斑消退。
綜上所述, 黃褐斑采取針藥綜合治療的療效理想, 患者不良反應少, 安全性較高, 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使用。
[1]俞若熙. 從血瘀體質論治黃褐斑的理論探析. 中華中醫藥學會2013年學術年會論文集, 2013.
[2]柯友輝, 陳浩波, 李劍丹. 滋腎化斑湯治療腎虛肝郁型黃褐斑47例療效觀察. 中國現代醫生, 2012, 50(22):98-99.
[3]吳小紅, 孟如松, 王煜明, 等. 應用皮膚鏡評價滋腎化斑湯治療女性黃褐斑的臨床療效. 中國中西醫結合皮膚性病學雜志, 2011, 10(4):208-21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8.116
2015-04-09]
476600 河南省永煤集團總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