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雁
心內科住院患者食欲下降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
李鴻雁
目的對心內科住院患者食欲下降的原因進行分析, 并探討積極的護理對策。方法70例食欲下降患者, 對其食欲下降原因進行分析并應用針對性護理, 對比護理前、后患者的食欲改善情況。結果護理后, 患者食欲恢復正常的例數顯著多于護理前,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心內科住院患者實施積極、有效的護理, 對于防止發生電解質紊亂、降低并發率具有重要作用, 能夠促進患者快速康復,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心內科;住院患者;食欲下降;針對性護理
食欲下降指的是無正常進食欲望, 導致進食量減少, 體重減輕為主要表現, 癥狀嚴重者會導致營養不良。心內科住院患者中, 食欲下降為其中一種常見癥狀, 不僅會降低患者抵抗力, 而且還會導致電解質紊亂, 進而延長患者住院時間, 加大經濟負擔[1]。作者對本院收治的心內科住院70例患者食欲下降原因進行分析, 并探討積極的護理對策, 具體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心內科2014年1~5月收治的242例住院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其中, 男132例, 女110例, 年齡19~94歲, 平均年齡(45.3±6.7)歲;共發生70例食欲下降,發生率為28.9%;其中48例心功能不全, 22例無心功能不全(13例冠心病, 9例高血壓疾病)。
1.2 方法 對所有患者進行評估, 將食欲下降程度劃分為輕度、中度以及重度, 均實施針對性、個性化護理, 護理后,評價食欲改善情況。
1.3 食欲評定標準[2]輕度:食欲稍下降, 持續時間≤1周,進食量為平時的3/4, 無惡心、腹脹不適感;中度:食欲下降程度明顯, 持續時間1~2周, 進食量相當于平時的1/2, 伴有惡心、腹脹以及電解質紊亂等癥狀, 無營養不良;重度:患者食欲較差, 持續≥2周, 進食量未達到平時的1/3, 且精神狀態較差, 主要伴有惡心、腹脹、電解質紊亂以及營養不良等癥狀。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70例食欲下降患者護理前后食欲改善情況對比, 護理后食欲恢復正常的例數顯著多于護理前,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70例食欲下降患者護理前后食欲改善情況對比 [n(%)]
3.1 食欲下降的因素分析
3.1.1 老化因素 心內科患者主要以老年人為主, 機體在不斷衰退, 進而發生生理變化, 如味蕾逐漸萎縮, 味覺功能逐漸喪失, 消化液和消化酶數量不斷減少, 胃排空延遲, 胃腸蠕動較慢, 進而大大減少進食量。
3.1.2 心血管系統疾病因素 冠心病患者主要伴有腸系膜動脈硬化, 心絞痛一旦發作, 則會降低心排出量, 減少器官血液灌注量;如發作頻繁, 則會發生腹部不適、消化道脹氣以及食欲下降等。
3.1.3 藥物因素 心內科患者的常用口服藥物會導致出現消化道黏膜損傷或者惡心癥狀, 嚴重者導致味覺遲鈍、胃腸脹氣, 進而降低食欲;合并基礎疾病較多的患者要吃十多種藥物,如降壓藥物中的美托洛爾、厄貝沙坦、卡托普利以及苯磺酸氨氯地平, 利尿藥物中的呋塞米, 強心藥物地高辛等[3]。
3.1.4 精神因素 消化系統的分泌、運動功能受到內分泌系統、神經系統調節因素影響, 該兩個系統的中樞、情感中樞皮質下整合中心均處于同一個解剖部位, 因此, 易受到情緒、內外環境刺激等因素影響, 為身心相關的敏感性器官,能夠直接反應出人類情緒。
3.1.5 介入手術因素 患者應用介入手術治療前易產生焦慮、緊張情緒, 術后患者腸蠕動速度減慢, 術側肢體制動;部分患者需要應用胸外搭橋術治療, 情緒較低落, 進而導致食欲下降。
3.2 食欲下降的護理措施分析
3.2.1 評估食欲下降 對食欲下降進行評估, 能夠準確掌握患者病情變化, 并給診療護理提供重要依據。大多數情況下, 患者的心力衰竭程度越重, 食欲下降癥狀就越明顯。因此, 對患者食欲下降進行評估, 了解下降的程度、原因、癥狀、持續時間、飲食習慣等內容。
3.2.2 早期心理護理 本組患者均不同程度伴有焦慮、緊張、抑郁等情緒, 因此, 護理人員要和患者加強溝通、交流,鼓勵其認真傾聽, 使其認識到飲食的重要性, 有效轉變飲食認知觀念。和患者家屬交流、溝通后, 使其共同參與到心理護理干預中。另外, 指導患者通過觀賞喜歡的戲劇、電視節目等, 有效分散患者注意力。如患者為慢性心功能不全, 其病情較長, 且病情具有反復性, 往往易伴有消極、胃腸道不適等癥狀, 為此, 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宣教, 使其了解到長期進食少會出現逐漸消瘦、電解質紊亂、全身無力以及營養不良等不良癥狀, 且如不及時治療, 會惡性循環, 最終加重病情產生經濟負擔。
3.2.3 藥物護理 如口服藥物會出現胃腸道反應, 則護理人員要指導患者于飯后30 min服藥;如患者需靜脈滴注喹諾酮類、頭孢類藥物, 則要注意避免在患者空腹狀態下滴注;如患者伴有慢性胃炎史或者高齡, 則要嚴格遵照醫囑指導患者服用保護胃黏膜藥物, 進而大大降低食欲下降發生率;如患者已經發生食欲下降, 則要指導患者應用抑制胃酸分泌、促進消化、改善胃腸動力以及保護胃黏膜等療法。
3.2.4 飲食護理 首先對患者的口味、牙齒狀況、飲食習慣以及伴隨癥狀等進行評估, 注意保持口腔清潔;保證食物的色、香、味俱全, 注意冷熱適宜、新鮮衛生、干稀適中,并掌握好恰當的進食時間, 營造良好的進食環境。患者多食用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 如雞蛋、瘦肉、牛奶、魚以及豆類食品等;高齡患者食物要以易咀嚼、松軟的食物為主。另外,注意調動患者家屬積極性, 加強食物重視程度, 給患者提供喜愛的食物, 進而有效提高食欲。
綜上所述, 對心內科住院患者實施積極、有效護理, 能夠顯著降低食欲下降率, 促進患者快速康復,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張俊梅.心內科住院患者食欲下降的原因分析及護理.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2, 28(17):16.
[2]郭蕾.心內科患者食欲下降的原因分析及護理.中華現代護理雜志, 2010, 16(17):2036.
[3]鮑夢婕, 王建寧, 雷雪英, 等.肝硬化住院患者的癥狀調查與分析.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4, 30(21):67.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8.149
2015-4-27]
463000 河南省駐馬店市中心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