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蘋 全金梅 譚立忠
瓣膜鈣化性病變以及動脈粥樣硬化的相關性及病理研究
劉金蘋 全金梅 譚立忠
目的分析老年退行性瓣膜病與動脈粥樣硬化的相關性。方法回顧性分析100例老年患者的資料, 按照病情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 各50例。對照組患者均無老年退行性瓣膜病, 研究組均患有老年退行性瓣膜病。分析比較兩組患者的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IMT)以及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情況。結果研究組患者IMT、斑塊積分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動脈粥樣硬化會隨著心臟瓣膜鈣化程度的加重而加重, 老年退行性瓣膜病與動脈粥樣硬化存在相關性。
瓣膜鈣化性病變;動脈粥樣硬化;相關性;病理
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進步, 人類的壽命也在不斷的延長。瓣膜鈣化性病變的發病率也越來越高, 有相關的研究證明, 該疾病與年齡有著極大的關系, 屬于一種鈣質沉積和退行性變的老年疾病, 該病代表著一種年齡不斷老化的過程[1-3]。本文把老年患者作為具體的研究對象, 分析瓣膜鈣化性病變與動脈粥樣硬化的相關性, 具體情況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100例老年患者的資料, 其中男56例, 女44例。年齡最大85歲, 最小71歲。按病情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 各50例。對照組患者均無老年退行性瓣膜病, 研究組均患有老年退行性瓣膜病。兩組患者年齡、體重、臨床特點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讓患者取左側臥位, 采用頸動脈高頻超聲檢查患者的頸部血管, 主要是檢查患者頸總動脈以及分叉位置,查看頸內動脈以及頸外動脈的起始部位, 查看是否有粥樣硬化斑塊, 把頸動脈IMT、斑塊積分、頸動脈積分的測量結果詳細記錄。
1.3 心臟瓣膜鈣化分級 根據心臟瓣膜鈣化的程度來進行分級, 可分為3級。0級:觀察部位沒有發生瓣膜或瓣環鈣化。1級:有1個部位發生鈣化;2級:有2個部位發生鈣化;3級:瓣葉明顯的增厚;研究組1級15例, 2組25例,3級10例。分析比較兩組患者的二尖瓣和主動脈瓣的情況、頸動脈IMT以及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頸動脈IMT和斑塊積分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3級患者IMT亦高于1級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級和3級患者斑塊積分亦顯著高于1級患者,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不同心臟瓣膜鈣化程度分級的頸動脈IMT、斑塊積分、頸動脈積分對比(±s)

表1 兩組不同心臟瓣膜鈣化程度分級的頸動脈IMT、斑塊積分、頸動脈積分對比(±s)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與1級比較,bP<0.05
組別 心臟瓣膜鈣化程度 例數 IMT(mm) 斑塊積分(分) 頸動脈積分(分)對照組 0級 50 0.87±0.17 1.10±0.40 20研究組 1級 15 1.10±0.11a 1.49±0.49a 15 2級 25 1.19±0.15a 2.38±0.96ab 30 3級 10 1.24±0.20ab 2.80±1.12ab 35
一般來說, 瓣膜主動脈側內膜下是主動脈瓣膜病變主要集中的地方, 鈣質一般都會從主動脈面的基底部開始, 隨著病變的不斷發展, 病變順著主動脈慢慢的向瓣膜游離緣進行擴展, 然后逐漸呈現出線性或米粒狀的鈣化灶, 對于病情較為嚴重的患者來說, 其鈣化斑塊可填塞瓦式竇[4]。
有相關的研究發現, 風濕性病變引起的瓣膜病變比例從30%已經下降到了28%, 但是退行性瓣膜病變患者的比例從30%上升到了46%。因此, 退行性瓣膜病變的發生發展對老年患者的心臟功能所產生的影響, 應引起人們高度的關注和重視。而且有數據充分證明, 退行性瓣膜病變是一個伴有鈣化的動脈粥樣硬化的瓣膜病變, 即動脈粥樣硬化與心臟瓣膜的鈣化存在很大的關系。在這個過程當中, 退行性瓣膜病變是主動調節的, 它類似于動脈粥樣硬化炎癥過程, 這種關系也會跟隨著年齡的增長變得越來越明顯, 因此, 年齡是該疾病病發的主要基礎[5]。一般來說, 年齡在65歲以上的大約為21%~26%, 年齡在85歲以上的老年人有48%的都會出現心瓣膜增厚、鈣化、纖維化, 如果患者同時還伴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并發癥, 那么瓣膜病會加速發展, 特別是會給主動脈瓣帶來嚴重的影響。
隨著社會老齡化的不斷發展, 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病率也逐漸呈現上升的趨勢。因為該病早期在臨床上沒有很明顯的癥狀, 所以很容易被忽視, 導致病情沒有得到及時治療, 造成后期嚴重的心血管疾病等。所以, 對于該疾病來說, 早期發現、及早治療是關鍵。結合本實驗結果可以看出, 主動脈瓣退行性病變患者, 頸動脈IMT 增厚和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發病率明顯高于無老年退行性瓣膜病者, 證明了動脈粥樣硬化會隨著心臟瓣膜鈣化程度的加重而加重, 老年退行性瓣膜病與動脈粥樣硬化存在相關性。
[1]劉麗, 趙玉生, 王士雯, 等.北京地區軍隊老年人群退行性心臟瓣膜病流行病學研究. 中華流行病學雜志, 2006, 27(10):836-839.
[2]郭春艷, 王佩顯.老年鈣化性心臟瓣膜病與鈣磷代謝.中國老年學雜志, 2004, 24(12):1127-1128.
[3]萬里凱.老年前期及老年期鈣化性心瓣膜病超聲心動圖特點分析. 廣西醫科大學學報, 2002, 19(3):375-376.
[4]王士雯, 王琳, 余頌濤.老年鈣化性心瓣膜病的病理學研究.實用老年醫學, 2000, 14(6):77-81.
[5]劉麗, 趙玉生, 王士雯, 等.北京軍隊干休所老年人群頸動脈粥樣硬化與退行性心臟瓣膜病的關系.中華老年多器官疾病雜志, 2007, 6(1):38-4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0.015
2015-06-30]
116100 大連市友誼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