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群龍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與小切口膽囊切除術治療膽囊結石臨床分析
劉群龍
目的探討并比較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與小切口膽囊切除術治療膽囊結石的臨床療效。方法98例膽囊結石患者, 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49例。觀察組接受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 對照組接受小切口膽囊切除術治療, 比較兩組患者的手術情況、住院時間和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觀察組切口長度短于對照組, 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 手術時間和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膽囊結石療效顯著, 與小切口膽囊切除術相比更為安全有效, 具有臨床推廣應用價值。
膽囊結石;腹腔鏡;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小切口膽囊切除術
膽囊結石是臨床常見病和多發病之一, 常規開腹手術是治療本病的有效術式, 但造成的創傷較大, 術后患者恢復緩慢, 目前已難以滿足臨床治療需求[1]。隨著醫療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 膽囊結石微創治療的應用價值日益凸顯,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以其創傷小、痛苦輕、并發癥少、恢復快和住院時間短等特點受到了外科醫師和患者的青睞, 采用該術式治療膽囊結石療效令人滿意[2]。本研究對比分析了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與小切口膽囊切除術治療膽囊結石的臨床療效, 以期為臨床治療提供依據,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4月~2015年10月本院收治的膽囊結石患者98例, 均經超聲或CT檢查確診, 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49例。觀察組男22例, 女27例, 年齡25~67歲, 平均年齡(42.6±8.1)歲, 包括單發結石39例,多發結石10例。對照組男23例, 女26例, 年齡24~66歲,平均年齡(43.2±7.3)歲, 包括單發結石38例, 多發結石11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 觀察組患者接受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 取平臥位, 氣管插管并全身麻醉后建立CO2氣腹,壓力為10~13 mm Hg(1 mm Hg=0.133 kPa), 采用四孔法將腔鏡置入后充分暴露膽囊管與膽囊壺腹交界部, 探查膽囊三角區,明確膽總管與膽囊管及膽囊動脈的分布情況, 之后解剖該區域, 行粘連分離, 顯露并夾斷膽囊管與膽囊動脈, 術中按照三角區解剖關系及其炎癥程度合理切除膽囊, 接著止血并取出膽囊, 無誤后關閉氣腹。
1.2.2 小切口膽囊切除術 患者全身麻醉并明確切口, 從右上肋緣下5 cm處作斜切口, 入腹然后分離粘連。之后分離膽囊與其周圍組織, 暴露出膽囊、Colat三角, 直視往下解剖,夾閉膽囊動脈與膽囊管, 隨后行膽囊切除與電凝止血, 如無膽瘺出血則順序關閉切口。兩組患者術后均接受常規抗生素治療, 以防感染。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記錄手術情況(切口長度、手術時間和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和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手術情況和住院時間比較 觀察組手術時間略長于對照組, 手術情況和住院時間均明顯優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的手術情況和住院時間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的手術情況和住院時間比較(±s)
注:兩組比較, P<0.05
組別 例數 切口長度(cm) 手術時間(min) 出血量(ml) 住院時間(d)對照組 49 13.32±2.44 42.57±10.42 134.92±34.55 8.76±2.43觀察組 49 4.68±1.11 56.65±15.57 45.66±10.47 5.54±1.19

表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n(%)]
膽囊結石多見于50~60歲的中老年患者, 目前開腹膽囊切除術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是臨床治療膽囊結石的常用技術手段, 其中開腹膽囊切除術是治療本病的傳統術式, 其療效較好, 但存在創傷大、愈合慢、并發癥多和術后恢復慢等一系列問題。近年來, 微創手術治療以其創傷小、恢復快且并發癥較少等特點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應用, 并已逐漸成為治療膽囊結石等疾病的“金標準”[3]。
小切口膽囊切除術采用小切口探查, 可視患者病情適時擴大切口, 避免了切口過大、出血量多以及術后遺留瘢痕組織等傳統開腹術式常見的缺點, 但采用該術式治療膽囊結石時如出現膽囊部位嚴重粘連, 難以充分暴露膽囊及Colat三角區域時, 通常無法徹底清除膽囊[4]。腹腔鏡膽囊切除術造成的創傷較小, 患者可通過早期下床活動等方法促使其胃腸道功能早日恢復, 同時還可減少咳嗽、咳痰、感染等多種并發癥。此外, 腹腔鏡與二氧化碳氣腹可有效擴大手術視野,利于手術操作, 可基本杜絕膽瘺等嚴重并發癥, 具有更高的安全性[5]。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接受腹腔鏡手術治療的觀察組手術情況好于對照組, 住院時間較短, 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僅為8.16%。提示采用該術式治療膽囊結石療效更好, 且安全性較高。
綜上所述, 采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膽囊結石整體療效更好, 患者更易于恢復, 安全性較高, 與小切口膽囊切除術相比具有明顯優勢。
[1]郝芳, 秦鳴放, 李寧, 等.腹腔鏡胃底折疊術聯合膽囊切除術治療反流性食管炎合并膽囊結石、膽囊息肉27例.山東醫藥, 2013, 53(18):38-40.
[2]龍昊, 楊秀江, 謝浩, 等.腹腔鏡聯合膽道鏡保膽取石術治療膽囊結石臨床分析.重慶醫學, 2013, 42(24):2832-2833.
[3]馬召鋒.腹腔鏡與小切口膽囊切除治療膽囊結石的療效探討.肝膽外科雜志, 2014, 22(3):214-216.
[4]胡俊, 劉雙海, 賈競超, 等. 經臍單孔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轉為多孔法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原因分析.中國臨床醫生, 2013, 41(10):39-40.
[5]李軍, 張建軍, 鄒榮, 等. 基層醫院小切口膽囊切除術258 例臨床分析. 中國全科醫學, 2010, 13(17):1936-1937.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0.044
2015-06-18]
222300 東海縣中醫院外科